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景玲

作品数:102 被引量:356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生物学
  • 25篇轻工技术与工...
  • 16篇化学工程
  • 11篇农业科学
  • 9篇文化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发酵
  • 18篇磷酸
  • 17篇腺苷
  • 16篇环磷
  • 15篇磷酸腺苷
  • 14篇环磷酸腺苷
  • 11篇皂苷
  • 11篇人参
  • 11篇人参皂苷
  • 11篇酵母
  • 8篇糖苷酶
  • 8篇鸟苷
  • 7篇生物发酵
  • 7篇生物工程
  • 7篇酵母菌
  • 7篇发酵液
  • 6篇糖苷
  • 5篇预处理
  • 4篇代谢
  • 4篇指纹

机构

  • 93篇河南科技学院
  • 15篇新乡学院
  • 10篇平原大学
  • 7篇河南职业技术...
  • 3篇河南省食品药...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101篇常景玲
  • 18篇李东霄
  • 17篇邓小莉
  • 17篇张志宏
  • 11篇杨天佑
  • 11篇李兰
  • 10篇华承伟
  • 9篇田静
  • 9篇李慧
  • 8篇吴羽晨
  • 8篇张明霞
  • 6篇张勉
  • 5篇贾翠英
  • 4篇郭丹钊
  • 4篇贺杰
  • 3篇张军霞
  • 3篇胡海燕
  • 3篇刘明久
  • 3篇于江傲
  • 3篇惠明

传媒

  • 7篇食品工业科技
  • 5篇中国酿造
  • 5篇中国生物工程...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河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河南科技学院...
  • 3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食品与药品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食品工业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生物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核糖发酵工艺研究
常景玲张志宏张军霞王春虎李东宵华承伟贾翠英杨天佑张明霞胡海燕
该项目被列为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0424240031)。近年来,D-核糖作为药物、调味品和调味香精等的合成原料在制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医药行业,D-核糖是合成抗病毒、抗肿瘤核苷酸药物的重要原料,...
关键词:
关键词:D-核糖发酵工艺微生物发酵法制药工业
竹黄多糖发酵工艺的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优化竹黄多糖的发酵工艺。方法:培养竹黄菌菌丝体液,以菌丝干重和多糖得率为指标,分析竹黄多糖发酵过程中碳源、氮源、pH值对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蔗糖、玉米粉、酵母膏均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形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竹黄多糖最佳发酵培养基:蔗糖3%、玉米粉3%、酵母膏0.5%、麸皮2%、(NH4)2SO40.2%、MgSO4.7H2O0.05%、KH2PO40.1%;在10L发酵罐上竹黄多糖含量最高达10g.L-1。结论:该工艺稳定,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李慧常景玲
关键词:发酵
栝楼蛋白饮料的制作工艺
2008年
目的研究以栝楼籽为原料,除去油脂,制作栝楼蛋白饮料。方法采用浸泡、磨浆、过滤、调配、均质、杀菌等工艺,并对调配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确定乳化稳定剂的最佳添加量为:琼脂0.03%,黄原胶0.04%,CMC-Na 0.08%,调味剂最佳添加量为:白砂糖4%,蜂蜜2%,柠檬酸0.05%,抗坏血酸0.01%。结论确定了合理的制作工艺,制成了口味独特的栝楼蛋白饮料。
常景玲谢晓真王丹
关键词:栝楼蛋白饮料乳化稳定剂
辅助能量物质与谷胱甘肽协同作用促进环磷酸腺苷发酵生产
2021年
目的:探究添加辅助能量物质导致环磷酸腺苷(cAMP)发酵后期产物合成停滞的原因,针对性解除限制因素,进一步提高产物产量。方法:在7 L发酵罐上进行添加辅助能量物质的发酵实验,对发酵动力学参数、细胞活性、能量代谢水平以及活性氧(ROS)含量等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了耦合添加谷胱甘肽和辅助能量物质的发酵实验。结果:单独添加柠檬酸钠、丙酮酸钠批次的产物合成和菌体生长速率在发酵前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约30 h后快速下降,降至低于对照批次的低水平;菌体活性、ATP/AMP以及电子呼吸链活性在发酵36 h后也剧烈下降,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对照批次。添加辅助能量物质导致ROS和丙二醛在发酵36 h后迅速积累,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批次,而NADPH/NADP^(+)却快速下降,明显低于对照。耦合添加辅助能量物质和谷胱甘肽的发酵批次中,细胞活性得到较大提升,cAMP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柠檬酸钠耦合GSH批次与丙酮酸钠耦合GSH批次的cAMP产量分别达到4.05和4.32 g/L,比单独添加GSH批次分别提高了15.2%和22.7%,与对照(无辅助能量物质和谷胱甘肽添加)相比分别提高了21.9%和30.1%。结论:辅助能量物质强化能量代谢促进产物合成的同时,增加了电子呼吸链中电子泄漏的几率,大量活性氧产生超出细胞承受能力,导致发酵后期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停滞。辅助能量物质与谷胱甘肽协同作用,有效缓解了氧化胁迫,提高细胞活性,进一步促进产物发酵生产。
李志刚张朝辉谭海卢南巡张中华常景玲
关键词:ROS谷胱甘肽能量代谢环磷酸腺苷
拟青霉FLH30 β-葡萄糖苷酶动力学、激活抑制及其转糖苷被引量:2
2016年
研究了拟青霉FLH30胞内β-葡萄糖苷酶动力学性质及葡萄糖、木糖和葡萄糖醛酸内酯对该酶的激活及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酶对p NP-β-D-葡萄糖苷、p NP-β-D-半乳糖苷、纤维二糖、乳糖、龙胆二糖和水扬苷的水解动力学常数Km分别为0.54、5.28、0.98、26.34、6.92和1.72 mmol/L;在以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 NPG)为底物时,5~150 mmol/L葡萄糖和20~600 mmol/L木糖对酶有激活作用,高于此范围,则表现出抑制作用,葡萄糖醛酸内酯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葡萄糖、木糖和葡萄糖醛酸内酯抑制常数Ki值分别为63.4、170.3和0.038 mmol/L。木糖能促进该酶对纤维二糖和乳糖的水解作用,木糖浓度为200 mmol/L时,酶活分别增加189.6%和166.3%。该酶还具有转糖苷活性,能够将纤维二糖部分转化为纤维三糖和龙胆二糖。
华承伟于江傲李兰常景玲张志宏
关键词:Β-葡萄糖苷酶动力学
非洲蝼蛄消化道组织结构的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本文采用组织学技术对非洲蝼蛄消化道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其消化道具有特殊的组织结构,此项研究为进一步防治病虫害提供了依据。
李慧常景玲
关键词:非洲蝼蛄
一种转化人参皂苷Rb<Sub>1</Sub>生成Rd的酵母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化人参皂苷Rb<Sub>1</Sub>生成Rd的酵母菌及其应用。所述酵母菌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GWYS01,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国武汉...
李东霄邓小莉郭丹钊常景玲张勉
文献传递
米香型芦笋酒制作工艺研究
2020年
探究米香型芦笋酒的发酵方式、芦笋汁与糯米配比、发酵时间三个因素对芦笋酒还原糖量和酒精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验优化得到最佳参数:芦笋汁与糯米的配比为0.8∶1,发酵方式为糯米蒸煮后先添加果酒酵母发酵48 h,再添加芦笋汁继续发酵95 h。按此参数制作的米香型芦笋酒还原糖量达8 g/L,酒精度为16.20%。
刘亚娟杨光朱琳琳余文靖常景玲
关键词:糯米芦笋米香型
一种转化人参皂苷Rg<Sub>3</Sub>生产Rh<Sub>2</Sub>的米曲霉、生产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化人参皂苷Rg<Sub>3</Sub>生产Rh<Sub>2</Sub>的米曲霉、生产方法及应用,所述米曲霉保藏名称为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AS.mq01,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
李东霄马金友莫海珍常景玲华承伟吴羽晨张蕾
文献传递
基于柠檬酸盐与次黄嘌呤偶合添加的环磷酸腺苷发酵工艺被引量:9
2018年
为缓解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发酵能量供应不足的问题,发酵24 h一次性添加3 g/L-broth的柠檬酸钠,cAMP产量达到3. 69 g/L,发酵强度为0. 074 g/(L·h),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 2%和60. 2%,发酵性能得到改善。通过对胞内能量物质含量进行比较,发现添加柠檬酸钠显著提高了ATP含量和ATP/ADP比率,为cAMP合成提供了能量和物质保障。另外,提出了添加柠檬酸钠偶合脉冲补充次黄嘌呤(前体)的发酵工艺,将能量供给与补救途径的优势相结合,cAMP产量达到4. 42 g/L,发酵强度为0. 088g/(L·h),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3. 1%和91. 3%。
李志刚陈宝峰方智博张中华常景玲
关键词:柠檬酸盐环磷酸腺苷次黄嘌呤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