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长庚
- 作品数:178 被引量:28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水润滑丁腈橡胶表面高分子刷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润滑丁腈橡胶表面高分子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丁腈橡胶混炼胶;S2将步骤S1制备得到的丁腈橡胶混炼胶进行硫化成型,得到硫化丁腈橡胶;S3将所述硫化丁腈橡胶置于过量的具有端NCO...
- 帅长庚刘吟松杨雪汪鑫程晓林
- 介电弹性体智能作动材料技术研究动态及发展方向
- 2022年
- 介电弹性体作为一种受外加电压控制产生形变的新型智能材料,在仿生作动机械及结构减振降噪领域极具发展潜能。本文重点就介电弹性体智能作动材料技术的发展、作动元件及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目前存在的基础技术难点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展望。
- 陆刚帅长庚刘吟松杨雪
- 关键词:介电弹性体作动装置
- 主被动混合隔振的虚拟样机技术被引量:3
- 2018年
- 为了能够更准确方便得到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的特性与设计参数,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进行了主动控制仿真研究。首先,对主被动混合隔振平台进行了理论计算与模态分析;然后,通过ADAMS软件创建了混合隔振平台的虚拟样机,并将其导入至MATLAB/SMULINK中搭建了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通过变步长法对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进行了次级通道辨识,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多通道Fx-LMS算法进行了主被动混合隔振的效果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进行主动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为主被动混合隔振物理样机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 马建国帅长庚李彦
- 关键词:虚拟样机
- 空气弹簧刚度的可控参数敏感性研究
- 本文从真空气体的状态方程出发,推导出空气弹簧垂直刚度计算公式,并对空气弹簧垂直刚度对压力和气量等参数变化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分析表明:通过调整空气弹簧内的有效容积大小或改变空气弹簧内气体物质的量,保持空气弹簧内压力恒...
- 帅长庚何琳朱石坚朱海潮唐海民
- 关键词:空气弹簧刚度隔振系统
- 文献传递
- 基于磁阻网络模型与PID控制的电磁作动器气隙自检测技术
- 2020年
- 在船舶隔振领域,目前大量使用电涡流传感器的做法增加了浮筏隔振系统失效的风险。在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被动混合隔振技术中,电磁作动器可被利用于气隙间距自检测技术以降低系统复杂度并可提升作动力输出稳定性。通过对实际作动器建立非线性磁阻网络模型并优化参数,衔铁与铁芯之间的气隙间距、流过线圈的电流与线圈两端电压的关系可以得到正确的描述。进一步,利用PID技术可避开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困难而得到气隙间距的估计值,实现浮筏装置各位置上作动器气隙间距测量的功能。
- 尹天齐帅长庚李彦李彦
- 关键词:电磁作动器PID控制器
- 软硬段配比对聚醚-MDI型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及环境耐受性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为研究软硬段配比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及其环境耐受性影响研究,选择了聚醚-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型聚氨酯弹性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软硬段配方的调整制备了系列聚氨酯弹性体,同时对包含力学性能在内的综合环境耐受性进行了研究,为应用于极端工况下的聚氨酯介电弹性体的基体优选提供参考。
- 陆刚帅长庚刘吟松胡晓阳杨雪
- 关键词: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
- 一种机械主动隔振的多通道窄带控制算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主动隔振的多通道窄带控制算法,在振源附近用振动传感器拾取参考信号,用提前划分好的各频段的窄带带通滤波器提取时域线谱参考信号,通过多通道2阶滤波运算得次级通道逆模型滤波后的参考信号用于自适应控制,在确保稳...
- 何琳李彦帅长庚吕志强
- 文献传递
- 一种不饱和schiff碱缓蚀行为的研究
- 一种不饱和schiff碱(后用缓蚀剂A表示)采用线性极化、动电位扫描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1)(2)>对其在3.5﹪NaCl溶液中对A<,3>钢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饱和schiff碱能抑制A<,3>...
- 邓淑珍帅长庚宋玉苏银继伟
- 关键词:缓蚀作用
- 文献传递
- 帘线一体化缠绕增强橡胶空气弹簧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帘线一体化缠绕增强橡胶空气弹簧,技术方案包括上、下法兰以及与上、下压紧环硫化成一体的囊体,所述上法兰经上紧固件与上盖板连接,所述下法兰经下紧固件与下盖板连接,所述囊体与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分别设有上、下压紧...
- 帅长庚成玉强何琳吕志强
- 文献传递
- 一种改进的气囊隔振装置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
- 2022年
- 为提升气囊隔振装置低频隔振性能,需要进一步降低系统刚度。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气囊隔振装置设计形式,该结构能够保证隔振系统的静承载能力不变,但刚度实现大幅降低。改进的结构设计是在原系统的结构基础上,引入了万向节与连接结构。在静平衡状态时,万向节不发生转动,引入的新结构不会影响系统的静承载能力。当承载平台发生振动时,引入的新结构改变侧向气囊的变形情况,从而降低系统的刚度。该研究建立了新系统简化的力学模型,推导出系统回复力与位移的关系,并分析了无量纲参数对系统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比较了新系统与原系统力传递率特性,结果发现新系统的起始隔振频率远低于原系统。设计、制造了原理样机,并进行试验。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新系统可以近似为一个线性系统,与理论分析相符,且隔振系统的刚度最大可下降75%;该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减低系统刚度,从而提升隔振系统隔振能力。
- 李步云帅长庚杨兆豪
- 关键词:气囊隔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