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树元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三叉神经
  • 2篇三叉神经鞘瘤
  • 2篇神经鞘瘤
  • 2篇切除
  • 2篇肿瘤
  • 1篇导航
  • 1篇蝶窦
  • 1篇诱发电位
  • 1篇诱发电位监测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乳突
  • 1篇入路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肿瘤
  • 1篇手术
  • 1篇听觉
  • 1篇听觉脑干
  • 1篇切除术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作者

  • 5篇岳树元
  • 3篇杨树源
  • 2篇朴京虎
  • 1篇管桂杰
  • 1篇朱士广
  • 1篇朱涛
  • 1篇杨学军
  • 1篇付蓉
  • 1篇刘惠
  • 1篇魏伟
  • 1篇马景鉴
  • 1篇于虹
  • 1篇丁凯
  • 1篇王一浩
  • 1篇王明璐
  • 1篇孙翠云
  • 1篇岳兰竹
  • 1篇张建宁
  • 1篇宋嘉
  • 1篇宋文静

传媒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叉神经鞘瘤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7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 ,其中Ⅰ型(中颅窝型) 3例采用颞下入路或额颞眶颧入路切除 ;Ⅱ型 (后颅窝型 ) 6例采用额颞眶颧入路或枕下乳突后入路切除 ;Ⅲ型 (哑铃型 ) 8例分别采用颞下入路、枕下乳突后入路或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本组全切除 1 6例 ,次全切除 1例。结果 本组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1 4例获MR确诊。1 0例门诊随访 2~5年无复发者 ,Karnofsky评分 :8例 >80分 ,2例 60~ 70分。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早期进行CT、MR检查均可明确诊断 ,显微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法 ,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肿瘤全切除的前提条件。
朴京虎岳树元杨树源
关键词:三叉神经鞘瘤神经肿瘤显微外科手术
MRI-导航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14例报告
2004年
朱士广张建宁岳树元张大建魏伟马景鉴朱涛杨树源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垂体肿瘤蝶窦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监测重型颅脑损伤
1995年
3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结果均异常。这种异常由轻到重的排列为波间潜伏期延长至各波均消失。本研究表明,ABR分级与病情密切相关;ABR检测能为脑干的功能状态提供客观资料,是诊断脑干损伤的可靠方法;ABR检测对判断预后及脑死亡具有一定价值,其结果可作为脑死亡的判定标准之一。
岳树元王明璐杨树源
关键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脑死亡颅脑损伤
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
1999年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1年~1998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7例三叉神经鞘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Jefferson的肿瘤分类方法:Ⅰ型(中颅窝型)3例,采用颞下入路和颞眶颧入路切除;Ⅱ型(后颅窝型)6例,采用额颞眶颧入路和枕下乳突后入路切除;Ⅲ型(哑铃型)8例,分别采用颞下入路、枕下乳突后入路和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结果三叉神经鞘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进行CT、MR检查均可明确诊断,三叉神经鞘瘤应尽早手术治疗,并争取全切,以期根治。本组全切16例,次全切1例。10例门诊随访2年~5年无复发者。结论三叉神经鞘瘤早期进行CT、MR检查均可明确诊断,显微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肿瘤全切的前提条件。近年提倡颅底手术入路切除肿瘤。
朴京虎岳树元管桂杰
关键词:三叉神经鞘瘤切除MR检查后入路颞下入路乳突
新诊断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9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L-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自2014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9例PCNSL-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MTX组、R-CDOP组、BTKi-R-MTX组和RLZT组,计算各组中位总生存(OS)与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预后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生存预后。结果MTX组,R-CDOP组BTKi-R-MTX组和RLZT组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16.5个月、4.5个月、42个月和未达到(P<0.001),中位PFS时间分别为7个月、1.5个月、20个月和5个月(P=0.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表明是否双表达,IESLG评分和治疗方案是PCNSL-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PCNSL-DLBCL患者的生存预后受治疗方案影响,CD20单抗在PCNSL-DLBCL治疗中的作用尚有争议,含BTKi的治疗方案有巨大潜力,RLZT方案对于高龄﹑不耐受大剂量化疗及放疗患者有良好前景。
宋嘉刘惠沈红利岳兰竹杨学军宋文静孙翠云于士柱丁凯王一浩李丽娟于虹邵媛媛王超盟岳树元付蓉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