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 作品数:37 被引量:1,028 H指数:19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农业科学 更多>>
全新世初期气候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尝试用一个完全耦合的大气-海洋-植被模式(Atmosphere-Ocean-Vegetatio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AOVGCM)模拟全新世初期的地球气候.模拟结果表明,耦合模式成功地再现了全新世初期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基本特征,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气候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模型支持.就全球平均而言,11ka BP冬季地表气温比现代约低1.6 K,夏季比现代低约0.3 K;大气温度从低层到高层有不同的表现,高层反映了太阳辐射的重要作用,而低层气候对下垫面(如冰川、植被和海洋等)的影响比较敏感.从区域分布来看,11 ka BP冬季大部地区比现在偏干,但热带太平洋和南半球少部地区降水偏多;夏季大部地区比现在偏湿,亚洲和非洲季风偏强,主要的季风区降水偏多. 刘艳 孙颖 S. P. Harrison关键词:数值模拟 用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气候模式比较研究简介 被引量:28 2005年 2005年3月1~4日,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模式比较会议(Workshop on Analyses of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 for the IPCC AR4)在夏威夷举行。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提交最新IPCC试验的初步比较结果,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作准备。笔者在此对该会议中提交的科学结论做一简要介绍。 孙颖关键词:气候模式 IPCC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与应对 被引量:5 2008年 中心组学习提示: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六次集体学习,学习主题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讲话指出,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国家根本利益。为给各地提供学习中央精神的第一手材料,我刊特约请在此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进行讲解的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研究员罗勇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周大地和徐华清两位研究员,分别从不同角度,全面报告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解读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考虑与现行政策。 罗勇 刘洪滨 孙颖 胡国权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 胡锦涛总书记 经济社会发展 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全球变化科学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科学领域。近20年来,全球变化的研究方向经历了重大调整。首先是从认识气候系统基本规律的纯基础研究为主,发展到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生存环境实际问题的研究;其... 丁一汇 孙颖关键词:气候变化 全球变化科学 气候系统 社会可持续发展 季风区 文献传递 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还有时间避免全球气候的“危险人为干扰”吗? 2006年 最近,美国科学家James E.Hansen在2005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年会上的报告中警告我们:“还有时间避免全球气候的‘危险人为干扰’吗?”…,其后在2006年的纽约市新社会研究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大会上,再次发出警告:“我们还能避免危险的人为气候变化吗?” 孙颖关键词:美国科学家 全球气候 JAMES 社会研究 中国气候变化的科学新认知 被引量:31 2020年 了解和认识百年来中国气候发生的变化、引起其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及未来的可能变化,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本文综合评估了观测到的中国气候变化事实、中国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三大方面,分析了气候变暖的趋势、水循环以及降水和冰川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生物化学循环、海洋和土地覆盖变化及其气候效应以及未来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等最新科学进展。在中国百年温度趋势、气候系统多气候指标变化特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中的人类活动作用以及气候系统模拟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可以看到中国气候变暖趋势持续、大气二氧化碳等长寿命温室气体浓度继续增长、人为强迫影响了多种气候要素在强度和频率的变化,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量增加。本文最后提出未来中国气候变化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问题,包括:中国气候变化中的城市化效应、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在年代际变化中的作用、气溶胶-云-降雨相互作用的机理、大范围土地利用变化(如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的气候效应,以及云辐射反馈、海洋环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气候-碳循环反馈等过程对气候模拟不确定的影响等。 巢清尘 严中伟 孙颖 江志红 廖宏 贾根锁 蔡榕硕关键词:气候变化趋势 气候变化预估 中国近50年和未来50年气候变化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地面温度的增加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平均气温上升了0.4~0.5℃,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冬季的增温最为显著.中国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存在两个主要的转折点,第一个出现在... 丁一汇 孙颖 徐影关键词:气候变化 地面温度 降水 气候预测 文献传递 全球变暖情景下南亚和东亚夏季风变化对海陆增温的不同响应 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中等排放情景SRESA1B下的气候模式输出结果,本文研究了南亚和东亚夏季风对未来海陆增温的不同响应.分析表明,虽然未来青藏高原(TP)近地面增暖快于同高度的热带印度洋(TIO)和西太平洋(NWP)地区,但在对流层中高层,TP-TIO和TP-NWP地区的陆海热力差异都将减弱.在从年代际到长期变化的时间尺度,南亚夏季风环流主要与TP-TIO高层热力差异变化一致,而东亚夏季风环流则与TP-NWP地区低层热力差异变化联系更明显.而在年际时间尺度,南亚和东亚夏季风都与高层热力差异变化的相关更显著一些.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全球变暖导致的水汽增加及云量的变化可能引起高原和海洋上空出现增强的变暖,未来这些地区的温度变化在垂直结构上出现不均匀分布.由于最大的变暖中心都出现在海洋上,TP-TIO所在纬度带以及TP-NWP所在经度带的热力差异在高层出现负变化中心,高原高层的热力作用减弱.但在低层,由于高原陆地的增温,高原低层的热力作用仍然大于周围海洋.因此,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亚洲地区热力状况的不同影响因子可能引起对流层高低层变暖分布的不一致,而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则可能体现了人为因子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对亚洲季风系统影响的不同重要性. 孙颖 丁一汇关键词:全球变暖 大尺度环流年代际变化对初夏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影响 利用1961-2010年中国逐日降水数据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集,研究了大尺度环流的年代际变化对不同频发年代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过去五十年里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发生存在两个频发年代(20世纪60年... 孙颖 刘蕾全球和中国区域近50年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13年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全球和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检测归因研究,主要集中在对20世纪中期以来温度、降水和主要极端事件变化的检测归因研究进展,而不涉及更长时间尺度历史气候变化的检测归因。分析表明,国际上近年来在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研究领域发展迅速,从全球尺度气温变化的检测归因发展到区域尺度和多变量的检测归因。但在中国,虽然也有一些研究探讨了中国东部南涝北旱等发生的原因,但在以数理统计推断方法为基础的气候变化事实归因领域的研究仍然亟待加强。一些重要的问题,如中国不同区域的变暖、不同区域的变干或变湿的归因分析,以及这些因子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因子的异同等,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 孙颖 尹红 田沁花 胡婷 石英 刘洪滨 周波涛关键词: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