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艳丽

作品数:38 被引量:392H指数:8
供职机构: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文化科学
  • 7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土壤
  • 8篇城市土壤
  • 5篇岩溶
  • 5篇金佛山
  • 5篇教学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3篇应用型人才
  • 3篇有机碳
  • 3篇有机碳密度
  • 3篇植物
  • 3篇碳密度
  • 3篇污染
  • 3篇金属污染
  • 2篇地理
  • 2篇岩溶生态
  • 2篇岩溶生态系统
  • 2篇岩溶作用
  • 2篇野外实习
  • 2篇应用型人才培...

机构

  • 29篇许昌学院
  • 10篇河南大学
  • 5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洛阳工学院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江苏省环洪泽...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7篇孙艳丽
  • 7篇马建华
  • 5篇况明生
  • 4篇吴威
  • 4篇魏秉铎
  • 3篇刘德新
  • 3篇张远瞩
  • 3篇沈宁娟
  • 2篇董东平
  • 2篇张远嘱
  • 2篇李灿
  • 2篇叶正伟
  • 2篇李一蒙
  • 2篇吴国玺
  • 2篇李中轩
  • 1篇闫慧
  • 1篇焦士兴
  • 1篇谷蕾
  • 1篇姜罡丞
  • 1篇白秀玲

传媒

  • 6篇许昌学院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环境科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地理教育
  • 2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农村农业农民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河南教育(高...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高山岩溶生态系统内土壤CO_2体积分数垂向差异分析——以金佛山为例
2012年
利用CO2红外线分析仪对金佛山夏季垂直自然带上岩溶生态系统内的土壤CO2气体进行一个月的连续观测,研究土壤CO2体积分数的垂向差异.结果表明:山顶样点土壤CO2体积分数的月波动幅度大于西坡样点;山顶林地样点的土壤CO2体积分数高于裸地,低于西坡林地,而其裸地的土壤CO2体积分数则高于西坡裸地;岩溶区生态系统内剖面土壤CO2体积分数基本呈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单向梯度分布特征;林地土壤CO2体积分数最大梯度出现的深度大于裸地.
孙艳丽
关键词:岩溶生态系统林地裸地
集聚、迁徙与动态均衡:嵩山周边史前聚落的空间格局
2023年
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环境指标测试方法,探讨嵩山周边的颍河上中游地区(龙山晚期,约4.2~4.0 ka B.P.)、双洎河上游地区(新砦时期,约4.0~3.8 ka B.P.)和洛阳盆地的伊河—洛河中游地区(二里头时期,约3.8~3.5 ka B.P.)的3个遗址群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标准差椭圆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结果显示,颍河上游聚落群和二里头聚落群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集聚度分别为0.21,0.66;而新砦聚落群的集聚度仅为0.04,聚落呈显著的离散特征。(2)Voronoi资源域分析显示,从龙山晚期到二里头时期聚落的资源域逐渐减小,由6.83 km 2减少至0.36 km 2,表明单位土地的农业效率显著提高。(3)聚落的位序-规模拟合结果显示,颍河上游聚落和二里头聚落的首位度突出,核心聚落规模较大,空间集聚维数大于1,反映两个时期聚落规模的两极分化较为显著。(4)集聚是史前聚落空间均衡的一般模式,随着生产力发展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
李中轩袁胜元焦士兴孙艳丽
关键词:史前聚落环境梯度
地方性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根据应用型人才内涵和培养目标,建立由"理论+实践+素质"组成的"三系统"人才培养体系。由此结合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实际构建了"三模块"、"三层次"、"三段式"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人才培养应该是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师范教育回归课堂,努力构建"做中学"和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
吴国玺孙艳丽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地方院校
开封城市土壤磷素组成特征及流失风险被引量:5
2018年
为深入了解城市土壤磷素组成特征及其对受纳水体的影响,以开封城市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开封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磷素的组成特征,并采用"突变点"法计算土壤磷素流失临界值,探讨开封城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磷素流失风险.结果表明,开封城市土壤总磷为400~1 427 mg·kg^(-1),其中无机磷占65%~99%;速效磷(Olsen-P)和易解吸磷分别为3.41~115.03 mg·kg^(-1)和0.01~9.40 mg·kg^(-1),与土壤磷素背景值相比,城市土壤磷素呈现明显集聚.开封城市土壤总磷和速效磷均呈现出东高西低,中心老城区高于新城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功能区分布上,居民区土壤各形态磷素含量均最高.开封城市土壤磷素流失临界值对应的Olsen-P为22.18 mg·kg^(-1),超过临界值的土样占总土样数的33.64%,磷素流失风险最高的区域亦分布在中心老城区.
白秀玲马建华孙艳丽刘德新
关键词:城市土壤
高校地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等教育界开始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高校近年来也开始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将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为迎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及课程专业深化发展的需要,2003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在各高校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其基本目标是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国外相关专业文献,为后期学术论文阅读、写作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孙艳丽牛尧帮
关键词:英语教学模式地理专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亚热带岩溶山区植被演替和夏季土壤CO_2浓度动态关系被引量:10
2004年
对南川市金佛山西坡相近的环境条件下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 浓度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连续观测的基础上 ,采用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对植被演替对夏季土壤CO2 浓度的动态影响作了详细的研究 ,认为 :土壤CO2 随气温的变化有明显的日变化 ,降水对其浓度也有较大的影响 ,其变化过程及CO2 浓度剖面动态与植被类型有关 ;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CO2 浓度月动态受环境因素影响显示出的差异不大 ,但浓度值水平有很大差别 ;植被演替是岩溶和土壤吸收CO2 作用的重要促进因素 .
吴威况明生魏秉铎孙艳丽张远瞩
关键词:植被演替岩溶作用亚热带岩溶山区土壤
城市土壤性质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结合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关城市土壤性质的研究成果,从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城市土壤在特殊成土过程和成土环境下表现出的独特性质,并针对当前城市土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
孙艳丽
关键词:城市土壤
开封市不同功能区城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研究开封城市土壤有机碳,发现不同功能区类型间及城区与郊区间的有机碳特性存在差异: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为工业区〉休闲区〉交通区〉文教区〉行政/居民区;表层有机碳密度为休闲区〉工业区〉交通区〉文教〉行政/居民区;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为文教区〉交通区〉工业区〉休闲区〉行政/居民区。城市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和剖面有机碳密度均沿城郊剖面线呈下降式梯度变化,城区分别是郊区的2.53和1.56倍。城市土壤有机碳积累主要在地表之下0—30cm范围内。
孙艳丽马建华李灿
关键词:城市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探索——以信阳鸡公山植物地理实习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目的是巩固和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植物分类学知识,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郑敬刚孙艳丽董东平
关键词:野外实习植物学鸡公山研究型保护生态环境
亚热带灌丛岩溶区夏季土壤CO_2浓度动态初探被引量:2
2003年
土壤CO2作为岩溶作用的重要驱动因素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对南川市金佛山西坡次生灌丛区连续观测的基础上,对亚热带灌丛岩溶区夏季土壤CO2浓度动态作了详细的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CO2随着气温的日变化而呈现明显的日变化,同时对气温的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效应。(2)不同土壤深度CO2浓度的大小基本上呈同向变化,但深度对CO2浓度的影响较为复杂。(3)气温和地温的变化和土壤CO2浓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一致性,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土壤CO2浓度的较大变化,而植被层的湿度和土壤CO2浓度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不明显,降水和表层土壤含水量对土壤CO2浓度的贡献较大。(4)土壤CO2明显的驱动着岩溶作用的进行。以上结论的得出对进一步研究土壤CO2对岩溶的驱动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吴威况明生魏秉铎孙艳丽张远嘱
关键词:夏季土壤CO2岩溶作用金佛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