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纲强

作品数:480 被引量:1,145H指数:21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4篇专利
  • 20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5篇建筑科学
  • 3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水利工程
  • 3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4篇模型试验
  • 44篇地基
  • 44篇施工方
  • 44篇施工方法
  • 42篇荷载
  • 40篇摩阻力
  • 36篇电渗
  • 36篇桩基
  • 35篇应力
  • 31篇管桩
  • 30篇负摩阻力
  • 29篇土体
  • 28篇现浇
  • 27篇电渗法
  • 25篇载力
  • 25篇承载力
  • 22篇数值模拟
  • 22篇X
  • 21篇砂土
  • 20篇位移场

机构

  • 387篇河海大学
  • 75篇大连理工大学
  • 70篇重庆大学
  • 37篇湖南城市学院
  • 14篇河南理工大学
  • 13篇三峡大学
  • 11篇江苏省有色金...
  • 6篇教育部
  • 6篇香港科技大学
  • 5篇东北电力大学
  • 5篇宁波大学
  • 4篇中铁(上海)...
  • 3篇江南大学
  • 3篇山东建筑大学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大连交通大学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宁波工程学院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青岛理工大学

作者

  • 480篇孔纲强
  • 131篇刘汉龙
  • 76篇杨庆
  • 70篇丁选明
  • 62篇周航
  • 42篇曹兆虎
  • 29篇周杨
  • 27篇李春红
  • 25篇杨钢
  • 23篇李辉
  • 20篇陈永辉
  • 19篇肖杨
  • 19篇文磊
  • 17篇任连伟
  • 16篇陈庚
  • 16篇黄旭
  • 15篇郝耀虎
  • 14篇高磊
  • 14篇孙广超
  • 13篇王成龙

传媒

  • 49篇岩土力学
  • 3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6篇防灾减灾工程...
  • 13篇铁道科学与工...
  • 11篇中国公路学报
  • 9篇工程力学
  • 6篇建筑科学与工...
  • 5篇土木工程学报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5篇地下空间与工...
  • 4篇高等建筑教育
  • 3篇清华大学学报...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水利学报
  • 2篇施工技术
  • 2篇公路
  • 2篇水利水电科技...
  • 2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年份

  • 20篇2024
  • 27篇2023
  • 23篇2022
  • 28篇2021
  • 40篇2020
  • 38篇2019
  • 36篇2018
  • 32篇2017
  • 60篇2016
  • 45篇2015
  • 55篇2014
  • 25篇2013
  • 25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4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能量桩群桩温度-变形测量透明土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量桩群桩温度‑变形测量透明土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该装置包括光学平台、升降支架和透明模型槽,端承槽固定在模型槽内,模型槽内填有透明土,模型桩埋入透明土中并与模型槽对应,承台于群桩连接。红外热成像仪、CC...
王成龙张鼎新丁选明孔纲强仉文岗
文献传递
黏性非牛顿流体中固体物质运动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黏性非牛顿流体中固体物质运动试验装置,包括具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的模型槽,所述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均连接着装载有黏性非牛顿流体试验材料的水箱,所述模型槽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模型槽底部靠近流体入口的那一端设...
孟珍珠孔纲强孙学谨李春红
文献传递
多头搅拌式现浇大直径管桩装置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头搅拌式现浇大直径管桩装置,包括主机、卷扬机、组合钻杆、定位架、动力装置、和后台混凝土处理系统,所述的主机和卷扬机依次设置于底座之上,所述组合钻杆固定在定位架顶部,一次钻进时所有钻杆同时工作,通过施工过...
孔纲强周杨刘汉龙周航曹兆虎
文献传递
既有公路路基工程检测方法与工程实例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简要总结国内外既有公路路基的主要工程病害及类型,着重归纳总结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既有公路路基工程检测方法,并分析各类方法的技术原理、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等技术特点。结合江苏沿海高速公路既有路基处治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钻探取芯有损检测方法和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及其对工程处治效果评价的作用,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法应用于垂直注浆检测,对成桩边界可以清晰判别;路基钻探取芯检测可以直观定量地反映路基液塑限、密度、干密度、含水量等指标,在局部勘察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王成青孔纲强吴跃东高磊
关键词:路基病害地质雷达
任意角度水平向荷载下现浇X形桩力学特性研究(Ⅰ):惯性矩被引量:6
2012年
现浇X形桩是为了提高单位混凝土承载力性能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桩,异形横截面在确保桩周周长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用量;但目前针对异形横截面对水平向承载力特性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X形横截面的3个控制参数:外包圆直径、开弧间距和开弧弧度,建立任意方向轴惯性矩控制方程,并分析X形横截面3个控制参数对截面轴惯性矩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控制截面面积或周长情况下X形截面惯性矩的最优化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X形截面惯性矩随着开弧角度、开弧间距的减小而增大,随着外包圆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在等混凝土材料用量或者控制桩周长情况下,适当增大外包圆直径、减小开弧角度和开弧间距有利于提高X形截面轴惯性矩,从而提高X形桩整体水平向承载力。
周航孔纲强刘汉龙Thach Pham-Ngoc
关键词:惯性矩
一种沉桩过程中土体位移场可视化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一种沉桩过程中土体位移场可视化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利用正十二烷、十五号白油的混合液与烘烤石英砂合成透明土,沉桩试验过程中,通过激光切割桩周围土体,形成一个明亮的土体内部颗粒切面,利用CCD相机正对该切面连续拍摄,获得该切...
刘汉龙曹兆虎孔纲强周航王维国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仿生学的复合式鱼雷锚及其安装方法
本发明一种基于仿生学的复合式鱼雷锚及其安装方法,包括锚尖、锚杆、尾翼、横向锚盘、安全弹簧、限制套环、主钢绞线、工作锚链和分钢绞线;本发明运用仿生学设计锚尖形状,减少安装贯入过程中的阻力;利用负泊松比材料受压收缩、受拉膨胀...
瑜璐孔纲强牛景琳杨庆
文献传递
一种埋设于预制管桩桩内的传热管及其埋设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埋设于预制管桩桩内的传热管,包括若干并排放置的预制管桩、传热管组件和泵机组;预制管桩的底部封底密封,预制管桩顶部两侧开设有斜向孔,管桩内壁上设有销钉,销钉上放置有钢板,钢板上绑扎有钢筋结构;传热管组件包括水...
孔纲强周杨黄旭彭怀风李春红
文献传递
新近施工邻桩水化热消散过程相互影响现场试验
2023年
在地铁车站基坑支护桩施工期间,钻孔灌注桩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作用扰动桩周土体温度场,对邻近既有混凝土灌注桩的水化热消散过程产生影响。基于南京地铁7号线车站基坑工程,开展邻桩施工水化热消散过程相互影响的现场试验,实测桩身温度、热致应变或应力等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向灌注桩身内通入循环冷却水流对混凝土早期水化热消散过程的影响;采用有限线源传热模型对邻桩施工水化热引起的既有桩基温度变化进行分析,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化热线源传热模型适用于桩基浇筑前期(14d内)水化热消散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计算,而后期的水化热传导过程需考虑桩土接触面上的热阻以及计算点处热量的消散等影响因素;本文试验条件下,水化热消散引起的桩身温度应力,最高可达到C35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18.6~46.7%;既有桩基产生的使得新近施工桩基的水化热分布比单独桩基水化热自然消散的温度分布相对更为均匀;当桩的中下部存在高导热系数的岩土层时,可以加速桩周土的温度上升和水化热耗散过程。2倍桩间距情况下,邻桩孔位的温度升高值最大不超过0.15℃,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隔桩施工、邻桩浇筑间隔时间应不小于7天以减轻邻桩水化热的相互影响,促进桩周土体热流的均匀分布。
戴国豪孔纲强卢春林阮国余刘民易
关键词:基坑支护钻孔灌注桩水化热温度应力传热模型
桩-红黏土接触面温控测试及应力-应变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在对能量桩承载特性进行设计与计算时,能量桩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十分重要;已有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中考虑温度效应的仍相对较少。采用重庆地区重塑红黏土,通过室内温控直剪试验测试其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并与土体本身直剪强度特性进行对比;基于能量耗散原理推导的桩-土接触面模型,分析红黏土温度效应试验结果,归纳形成两个温度因子η1、η2,建立考虑温度效应的桩-红黏土接触面模型。通过新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对比,验证文中所建立的桩-红黏土接触面温度效应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文中试验条件下,温度升高,桩-红黏土接触面的剪切强度略有增大;桩-红黏土接触面温度效应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法向应力下的接触面应力-应变曲线,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温度对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
李春红孔纲强刘汉龙肖杨
关键词:温度直剪试验
共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