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勇

作品数:68 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成都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6篇肿瘤
  • 16篇甲状腺
  • 15篇细胞
  • 14篇免疫
  • 13篇病理
  • 12篇组织化学
  • 12篇免疫组织
  • 12篇免疫组织化学
  • 9篇胃癌
  • 9篇超声
  • 7篇乳头
  • 7篇乳头状
  • 6篇血管
  • 6篇乳头状癌
  • 6篇细胞学
  • 6篇临床病理
  • 6篇淋巴
  • 5篇蛋白
  • 5篇细针
  • 5篇GST-Π

机构

  • 63篇四川大学华西...
  • 9篇成都大学
  • 5篇河南中医学院...
  • 4篇四川大学
  • 2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成都铁路中心...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内江市第三人...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长钢四厂
  • 1篇四川国纳科技...

作者

  • 67篇姜勇
  • 10篇刘莉
  • 9篇李丽
  • 8篇刘都礼
  • 8篇屠重棋
  • 7篇周勇
  • 6篇苏学英
  • 6篇马步云
  • 6篇闵理
  • 6篇段宏
  • 5篇李佽
  • 4篇李永忠
  • 4篇罗翼
  • 4篇刘念
  • 4篇李金男
  • 4篇郭立新
  • 4篇陈星
  • 4篇张闻力
  • 4篇杨建南
  • 4篇丁永利

传媒

  • 7篇临床与实验病...
  • 7篇四川大学学报...
  • 6篇华西医学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西部医学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四川医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4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STF3基因过表达对Nthy-ori 3-1细胞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CSTF3在甲状腺癌发生中的功能及其机制。[方法]慢病毒感染筛选构建CSTF3过表达Nthy-ori 3-1细胞株,CCK8和细胞成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评估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紫外照射处理细胞后全外显子组测序,qPCR检测未照射及照射细胞周期、抗凋亡等基因表达。[结果]空载对照组(NC)、CSTF3过表达细胞株(OE)细胞72 h增殖率分别为:126.92%±19.57%、271.51%±27.21%(P<0.05);NC、OE细胞48 h迁移率分别为:16.83%±4.61%、60.88%±9.26%(P<0.05);NC、OE细胞7 d克隆形成个数分别为:55.67±4.11、109.00±6.68(P<0.05);NC、OE细胞24 h凋亡率分别为9.24%±0.47%、6.61%±0.08%(P<0.05)。CSTF3过表达细胞株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单核苷酸突变数明显多于NC组。CSTF3过表达细胞株周期、抗凋亡等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CSTF3过表达的Nthy-ori 3-1细胞株,过表达促进Nthy-ori 3-1细胞增殖、迁移及成克隆能力,但抗细胞凋亡。提示CSTF3可能与染色体及单核苷酸突变相关,并且影响了周期和抗凋亡等基因的表达。
肖林曹师瑜谢依婷龙芯仪曹婷叶丰姜勇
关键词:甲状腺癌细胞功能细胞增殖慢病毒
色素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8例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色素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 8例色素型DFSP进行了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其中 4例做电镜观察。结果 色素型DFSP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肿瘤生长方式与普通型DF SP相同。随访结果 3例发生复发 ,无 1例发生转移。 4例肿瘤切面见浅黑色或黑色斑。所有病例既可见典型的DFSP组织形态学特征 ,同时又见散在性分布、数量多少不等的黑色素细胞。本组 6例瘤组织显示普通型DFSP图像 ,2例部分区域显示纤维肉瘤型DFSP图像 ,偶可见血管壁平滑肌增生形成的肌样结节和黏液样变性区。Fontana染色黑色素细胞呈阳性 ,Perls染色则为阴性。梭形瘤细胞呈Vim和CD34阳性 ,CD34阳性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S 10 0蛋白和NSE阴性 ;黑色素细胞呈S 10 0蛋白和Vim阳性 ;纤维肉瘤型DFSP区Ki 6 7阳性表达率高于普通型DFSP区。电镜观察 :可见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含有许多成熟黑色素小体黑色素细胞。结论 色素型DFSP是一种少见的DFSP亚型 ,临床病理特征与普通型DFSP对比有许多共同之处 ,需与动脉瘤样型纤维组织细胞瘤、弥漫性神经纤维瘤。
郭立新杨光华姜勇杨果李俸媛廖殿英
关键词: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皮肤肿瘤黑色素细胞
超声造影对于小病灶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于小病灶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小灶肝泡型病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9例患者,共计17个病灶被纳入研究,所有病灶直径均≤3cm。患者术前均...
汪晓玲姜勇李永忠苟泽辉蔡迪明
关键词:泡型包虫病超声造影
ChABC、GDNF、Nogo-A抗体联合应用促损伤脊髓再生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ChABC、GDNF及Nogo-A抗体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完全性横断伤后脊髓再生修复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7-8)脊髓完全横切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单纯横断组、ChABC(A组)、GDNF(G组)、Nogo-A抗体(N组)、ChABC+GDNF+Nogo-A抗体(AGN组)。于24周取材,行BDA示踪、NF-200、GAP-43、G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A组、G组、N组BDA示踪染色,光镜下可见损伤区近侧端蓝色的示踪颗粒较多,损伤区很少有蓝色的再生神经纤维;AGN组可见蓝色的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并出现在损伤区的远侧段,损伤区中央为空泡样变,周围可见蓝染的纤维。NF-200免疫组化染色可见,A组、AGN治疗组NF阳性染色强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横断组(P〈0.05),AGN组较G组、N组显著增强(P〈0.05)。A组、AGN治疗组GAP-43阳性染色强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横断组(P〈0.05),AGN组较A、G、N组显著增强(P〈0.05)。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横断组GFAP阳性染色强于各治疗组(P〈0.05),A组、G组、N组与AGN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仅正常对照及AGN组可记录到SEP,但AGN组较对照组SEP潜伏期有所延长。结论 ChABC、GDNF、抗Nogo-A抗体单独或联合应用,能改善脊髓损伤区及两段的神经细胞功能,联合应用对脊髓再生修复优于各单一治疗组。
丁永利姜勇宋跃明陈星
关键词:脊髓横断GDNF
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的病理诊断重复性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病理医师之间对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的诊断重复性及其影响因素 ,寻求提高诊断重复性和准确性的措施。方法 参照 Page标准收集 4 3例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病例 ,每例选取一张切片并随机排序。十位非乳腺专科病理医师独立盲法读片后从以下六种诊断中选取一种 :轻度普通型增生、中 -重度普通型增生、轻度非典型增生、中 -重度非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伴浸润。并将观察者按从事病理诊断的年限均分为高年资组和中低年资组。对十位病理医师和不同年资组间的诊断重复性进行 Kappa分析。同时将两位乳腺专科病理医师按照 Page标准共同确认的诊断作为参照 ,对十位病理医师的诊断准确性和过度诊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十位病理医师间对交界性导管增生性乳腺病的诊断重复性较低 ,特别是非典型增生。高年资医师组的诊断重复性和准确性略高于中低年资医师组。部分医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过高或过低诊断。随着诊断类别的简化 ,诊断重复性会提高。结论 统一运用客观准确的诊断标准是提高诊断重复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措施。
魏兵步宏朱采蓉郭立新陈卉娇赵春章培陈代云唐颖姜勇
关键词:病理诊断
骶骨高选择性分段切除对骨盆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对保留不同平面骶骨的新鲜人骨盆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分析骶骨切除平面与骨盆稳定性的关系,明确骶骨切除保留至何种程度时需行腰骶髂稳定性重建。方法选用6具正常成年男性新鲜尸体腰5-骨盆标本,采用200 N增量分级加载,以1.4 mm/min速率平稳加载直至1 000 N,依次测试保留完整骶骨及不同平面骶骨切除骨盆模型的最大主应力、剪切应力、位移及刚度变化,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最后测量1/2S1组骨盆环的极限载荷,记录骨折发生部位和骨折类型。结果随骶骨切除平面增高,最大主应力、剪切力及骶骨下沉位移在各测试点均有不同程度增大,骨盆的轴向刚度不断减小。当切除平面达骶1时,变化明显,尤其以经过骶1下1/4~下1/2时变化显著,与完整骶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1椎体下1/2平面切除后,骨盆的极限载荷是(2 375.97±162.41)N,骨盆的破坏形态为经骶髂关节或骶椎的骨折。结论骶骨切除范围与骨盆环的稳定性密切相关,随着骶骨切除平面升高,残留骶髂关节各种应力急剧增高,骨盆的稳定性明显下降。当骶骨切除涉及骶1椎体时,极易发生骨折,需要进行腰骶髂局部重建以增强骶髂关节的稳定性。
罗翼姜勇张学磊唐凡周勇闵理张闻力段宏屠重棋
关键词:骶骨肿瘤骶髂关节切除术生物力学
原发性肝细胞癌螺旋CT血供分型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螺旋CT血供分型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PHcc病灶术前行螺旋CT双期扫描观察血供分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Hcc高、中、低分化者的VEGF表达水平,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动脉供血型中VEGF表达强阳性者和阳性者均为最高,其次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型者。门静脉供血型和少血供型VEGF表达水平最低(P<0.001)。随着组织学分级(Edmondson-Steiner分级)的增加,VEGF表达水平增高(P<0.05)。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能够反映PHcc血供分型和血管生成情况,并能推测VEGF表达水平和组织学分级,从而有利于包括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在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
解云川周翔平周桥刘卫平刘荣波黄娟陈卫霞张璋肖丹姜勇邓伊伶张杰
关键词: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小肠肉瘤样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小肠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方法采用光镜结合免疫组化SP法对6例小肠肉瘤样癌标本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例小肠肉瘤样癌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43~72岁,平均61.3岁。肿瘤平均直径为5.5cm,呈菜花状或息肉状。光镜下可见3种肿瘤细胞: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及间变性细胞,多呈片状或束状排列,偶呈巢状排列。免疫组化显示:6例vimentin、CKpan、EMA及CK7均为强阳性;CK20有两例弱阳性;CEA有1例弱阳性;NSE及Syn在6例均为阳性表达,CgA3例阳性,阳性强度为弱阳性~中等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37%~73%,平均值为51.6%。随访4例患者在术后2~7个月内死亡。结论小肠肉瘤样癌罕见,多发于老年男性,免疫组化证实有上皮及神经内分泌分化,预后很差,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中很重要。
姜勇江贤萍张秀辉阳斌
关键词:小肠肿瘤肉瘤样癌免疫组织化学神经内分泌分化预后
甲状腺弥漫性滤泡型乳头状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弥漫性滤泡型乳头状癌(diffuse 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DFV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DFVPT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为青少年女性,彩超、大体及镜下检查均显示甲状腺内多结节性弥漫受累,肿瘤细胞呈小至中等大小滤泡状排列,小灶呈实体状,具有经典型乳头状癌细胞核特征。均显示甲状腺周围组织明显侵犯及颈部淋巴结广泛转移。免疫表型:TTF-1、Galectin-3、CK19、HBME-1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5%。BRAF V600E基因检测均阴性。结论 DFVPTC属于罕见的具有高侵袭性的乳头状癌亚型,确诊需结合形态学特征。
熊茉莉刘英张国福唐颖刘庆林江小林江荷姜勇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MMP2和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130例乳腺癌组织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MMP2和MMP9表达。结果在130例乳腺癌组织中,MMP2和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08%(108/130)和71.54%(93/13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P〈0.01),且随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的增加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腋下淋巴结转移组中MMP2和MMP9的高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乳腺癌中MMP2和MMP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谢余澄徐颖姜勇
关键词:淋巴转移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