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旭晟

作品数:40 被引量:306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机械工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机器视觉
  • 6篇人脸
  • 4篇制动
  • 4篇制动器
  • 4篇人脸识别
  • 4篇水表
  • 4篇盘式制动
  • 4篇盘式制动器
  • 4篇小波
  • 4篇机器人
  • 3篇遥操作
  • 3篇自适
  • 3篇自适应
  • 3篇纳米
  • 3篇纳米复合膜
  • 3篇复合膜
  • 3篇ADABOO...
  • 3篇GABOR小...
  • 2篇刀具
  • 2篇应力场

机构

  • 36篇福州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共辽宁省委...
  • 1篇郑州楷源仪表...

作者

  • 40篇唐旭晟
  • 10篇陈丹
  • 9篇陈硕
  • 6篇高诚辉
  • 5篇林谢昭
  • 3篇席宁
  • 3篇欧宗瑛
  • 3篇苏铁明
  • 3篇黄健萌
  • 2篇李洪谊
  • 2篇华顺刚
  • 2篇林有希
  • 2篇王越超
  • 2篇刘丰
  • 1篇胡青泥
  • 1篇苏启寅
  • 1篇罗海波
  • 1篇林乃昌
  • 1篇张龙
  • 1篇朱志彬

传媒

  • 5篇机电工程
  • 3篇机械制造与自...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计算机辅助设...
  • 2篇电子测量与仪...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制造业自动化
  • 1篇计量学报
  • 1篇材料保护
  • 1篇固体力学学报
  • 1篇控制理论与应...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信息与控制
  • 1篇微型机与应用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机电技术
  • 1篇中国工程机械...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模糊自适应共振理论映射算法的单样本三维人脸识别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传统的三维人脸识别分类算法大多需要多个样本进行训练,而在单训练样本的前提下识别性能会严重降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自适应共振理论映射(Fuzzy ARTMAP)的算法对三维人脸数据库进行分类识别。首先对三维人脸深度图像进行局部二值模式(LBP)统一模式算子的特征提取,再对LBP特征进行Log-Gabor小波变换,提取图像的频域特征向量作为训练的输入向量,最后将单样本训练向量集送入Fuzzy ARTMAP分类器进行训练识别。该算法在FRGC v2.0三维人脸数据库中的识别率可达到87.15%,分类器的训练时间为24.88s,单张待识别人脸样本与单张已注册的人脸匹配时间为0.0015 s,一张新的人脸样本在数据库完成一次搜索匹配则需要1.08 s。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测试中的性能优于概率神经网络(PNN)和极限学习机神经网络(ELM),既能保证较高的识别率,又能拥有较短的训练时间,且时间增幅稳定,可控性强。
王斯藤唐旭晟陈丹
关键词:三维人脸识别局部二值模式LOG-GABOR小波
人脸识别中基于互信息的特征优选被引量:2
2008年
人脸识别领域中常用Gabor小波系数表示人脸特征.然而,提取的人脸Gabor特征是高维数据,不可避免存在冗余和随机噪声的干扰.为了有效利用Gabor特征进行人脸识别,提出一种新的Gabor特征选取方法.首先计算训练集上的任两张人脸图像的Gabor特征差,生成类内空间和类外空间.用单个Gabor特征训练简单两值分类器,以其在类内空间和类外空间的分类错误率作为判据评价该Gabor特征的分类能力.在选取分类错误低的特征的同时还要再评估候选特征与已选特征间的互信息,这样优选出具有无冗余、低误差率的特征.最后对这些优选的Gabor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完成人脸识别.在CAS-PEAL大型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不但可大大降低Gabor特征的维数,而且还有效提高了识别精度.
唐旭晟欧宗瑛苏铁明胡青泥华顺刚
关键词:人脸识别互信息量模式识别
带撑夹功能的六面体式真空包装自动翻转上袋机及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撑夹功能的六面体式真空包装自动翻转上袋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以供袋的同步带机构,所述同步带机构的尽头设置有用以打开袋口的开袋机构,所述开袋机构的旁侧设置有用以撑开并夹紧袋口的撑夹袋机构,所述撑夹...
陈硕张龙林谢昭唐旭晟
车用空调控制器自动装配线视觉检测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24年
我国的车用空调控制器自动装配线的检测任务主要靠人工完成,检测效率低,稳定性差,成本大且装配质量难以保证。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应用于车用空调控制器自动装配线的视觉检测系统。系统包括对散热片点胶工位涂胶质量的合格判定,以及电路板烧录测试工位电极片与电容位置的检测。采用自动阈值分割、滤波处理、改进的双阈值大律算法、击中击不中、深度学习等多种视觉算法完成空调控制器的检测装配。经生产实践验证,该视觉系统可实现车用空调控制器装配线的自动检测,整个装配流程无需人工干预,极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质量,检测成功率和生产效率满足基本需求。
吴怀峥唐旭晟严冰
关键词:机器视觉图像处理视觉检测
网络遥操作系统中基于事件的预测控制策略被引量:9
2010年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事件的预测控制策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同时,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应付突发事件,极大提高了系统的操作性能.该策略在主端设计一个基于时延预测的路径管理器,在线产生一个适当的预测事件,以提高跟踪性能以及环境适应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在从端设计一个广义预测控制器,产生冗余的控制信息以减小数据丢包和大时延对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操作性能.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解决时变时延以及网络数据丢包引起的稳定性问题和性能下降问题.
陈丹席宁王越超李洪谊唐旭晟
关键词:广义预测控制遥操作
融合特征的神经网络在三维人脸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三维人脸特征表示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维人脸轮廓曲线特征与二维Gabor小波特征相融合的人脸特征表示新方法。基于这种新的融合特征,利用模糊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Fuzzy ARTMAP)进行有监督的学习训练,并构建三维人脸识别分类器实现人脸识别。利用模糊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分类器的增量学习能力,可以很好地解决随着训练模型增加导致识别系统识别率降低的问题。所提出的方法在FRGC v2.0三维人脸数据库上,对人脸表情变化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识别率高,且随着新增人脸数量的增长可以提高准确率。
王斯藤唐旭晟陈丹
关键词:三维人脸识别模糊神经网络多特征融合GABOR小波特征
带激光笔的机器人主动视觉手眼标定被引量:1
2015年
以固高GRB-400机器人和摄像机组成手眼系统,在手眼关系旋转矩阵的标定方面,分析了基于主动视觉的标定方法。为实现手眼关系平移向量的标定,提出以固定于机械臂末端的激光笔来获取工件平台上特征点的基坐标,并结合已标定的旋转矩阵来标定平移向量。最后,从图像求取多个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并与实际值进行误差比较,平面特征点间的长度测量误差在±0.8 mm之间,表明手眼标定精度较高,可满足机器人进行工件定位与自动抓取的要求。
黄朝兴陈丹唐旭晟
关键词:机器人手眼系统主动视觉激光笔
纳米复合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3年
纳米复合膜是当前表面工程领域的发展前沿,综述了纳米复合膜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了纳米复合膜的特点、制备工艺及用途,对纳米复合膜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唐旭晟高诚辉
关键词:纳米复合膜磁控溅射摩擦学性能
基于事件预测的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Internet的时变时延及数据丢包严重影响了互联网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性能,甚至造成了系统不稳定.为降低时变时延对遥操作机器人系统性能的影响,文中基于具可变滑动窗口的稀疏多元线性回归算法提出了单步时延预测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事件预测的网络遥操作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在主端加入基于时延预测的离散路径管理器,它通过求解超前的优化函数,在线产生一个合适的预测路径的事件参数,从而提高跟踪性能和环境适应能力以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根据Lyapunov稳定性定理,文中还推导得到了该系统的稳定性条件.本地实验和跨地区的遥操作机器人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有效解决时变时延以及网络数据丢包引起的稳定性问题和性能下降问题.
陈丹席宁唐旭晟
关键词:机器人遥操作时延预测稳定性
盘式制动器摩擦界面接触压力分布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在考虑具有可变效应的移动热源影响、制动盘与片的弹性影响以及界面摩擦热流影响等的耦合作用下,建立了一个三维瞬态盘式制动器热-结构耦合模型,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的非线性多场耦合分析方法,分别数值模拟了不同状态下的制动器摩擦接触界面上的压力场分布情况.发现制动接触压力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与制动盘和片的变形、摩擦力以及摩擦热-结构耦合有关.
黄健萌高诚辉林谢昭唐旭晟
关键词:盘式制动器摩擦力热弹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