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
-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甘糖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甘糖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DR)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的影响,为将甘糖酯应用于临床上防治DR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甘糖酯治疗组,其中甘糖酯治疗组分为糖尿病+低甘糖酯组(50 mg/kg甘糖酯)和糖尿病+高甘糖酯组(100 mg/kg甘糖酯)。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60 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甘糖酯治疗组的给药方法为甘糖酯溶液灌胃,持续12周。给药12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并分离视网膜,取房水、血清,用ELISA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房水及血清中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及表达位置,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视网膜VEGF 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给药12周后大鼠DR模型中,甘糖酯对大鼠的血糖没有影响,ELISA检测结果表明,各组大鼠血清中的VEGF蛋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组大鼠房水及视网膜中的VEGF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甘糖酯干预后房水及视网膜中VEGF蛋白较糖尿病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检测表明,正常对照组VEGF蛋白呈低表达,糖尿病组VEGF蛋白呈高表达状态,主要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从状层及外核层高表达;而给予甘糖酯干预后VEGF蛋白呈弱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视网膜中VEGF mRNA,可见正常对照组VEGF mRNA为低表达状态,糖尿病组VEGF mRNA的表达为正常对照组的2.12倍,甘糖酯干预后视网膜VEGF mRNA表达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甘糖酯对大鼠早期DR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与分泌有关。
- 周玮琰王洪亚杜秀娟董卫红
- 关键词:甘糖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细胞凋亡及caspase-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英文)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caspase-2和caspase-3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其的影响及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7-02/2007-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其中手术组大鼠左眼为缺血再灌注组,右眼为治疗组(BDNF玻璃体腔注射),手术组又按照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6,12,24,48,72h组。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视网膜未见凋亡细胞表达,缺血后6~24h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表达,48h开始下降。凋亡细胞在缺血后24h达到高峰,caspase-2缺血6h后逐渐增加,24h达高峰,然后在48至72h下降。caspase-3表达改变与caspase-2改变基本一致。BDNF治疗组各观察指标表达变化规律与缺血组基本一致,但能明显抑制凋亡细胞的表达,同时使caspase-2和caspase-3的表达降低。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了神经节细胞的凋亡;BDNF可抑制caspase-2和caspase-3的表达,减少神经节细胞凋亡,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治疗作用。
- 谢迎宾牛膺筠袁春燕杨莹周玮琰于秀亭
- 关键词: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ASPASE-3
- SLIT-ROBO信号在糖尿病纤维增殖膜以及糖尿病状态下RPE细胞作用的研究
- 周玮琰于文贞谢万坤黄旅珍黎晓新
- 整合素连接激酶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生长、凋亡和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背景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和移行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干预RPE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对于PVR的靶向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对RPE细胞生长、凋亡及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 方法 用低糖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和传代人RPE D407细胞系,选择50代以内的细胞进行实验.应用特异性敲减ILK的小干扰RNA(siRNA) (ILK-siRNA)与100μl无血清培养基和RPE细胞共培养的方式转染RPE细胞作为实验组,应用非特异性siRNA转染RPE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将24孔板置于37℃、体积分数5% CO2孵箱中孵育.转染48 h后,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RPE细胞活力;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PE细胞的生长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RPE细胞中cyclin D1和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各组RPE细胞分泌VEGF水平的变化. 结果 转染siRNA 48 h后,MTT法检测见实验组和对照组RPE细胞活力分别为(43.69±0.89)%和(73.95±1.20)%,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了4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24,P=0.000).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实验组处于G1期的细胞数为(83.30±1.26)%,对照组为(47.10±0.93)%;实验组S期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为(12.63±0.92)%,对照组为(36.25±1.21)%;实验组G2期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为(4.07±1.40)%,对照组为(16.65±1.53)%,两组间G1、S、G2期细胞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624、-38.130、-14.860,均P=0.000).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5.18±1.22)%,对照组为(2.20±0.15)%,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42,P=0.000).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示,实验组cyclin D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而caspase-3的表达量则明显增高.ELISA法检测结果示,实验组RPE细胞的VEGF分泌量为(1314.49±147.23) ng/L,比对照组的(3
- 郭丽莉于文贞黎晓新周玮琰谢万坤赵敏陈欢何培英
- 关键词:整合素连接激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小干扰RNA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 rhEPO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NF-кB和PC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кB(NF-кB)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后两组又分为1、6、12、24、48、72h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F-кB和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视网膜无NF-кB和PCNA表达。缺血组两者的表达均24h达高峰,48h后下降;治疗组于6、12、24、48、72h两指标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结论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导NF-кB和PCNA的表达,rhEPO能增强NF-кB和PCNA的表达。
- 谢迎宾牛膺筠袁春燕吴瑗周玮琰杨莹
-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ΚB增生细胞核抗原
- 芍药苷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谢万坤于文贞周玮琰赵敏黎晓新
- Targeting of Integrin-Linked Kinase with Small Interfering RNA inhibits VEGF induced angiogenesis in retinal endothelial cells
- 于文贞谢万坤周玮琰赵敏黄旅珍黎晓新
- EPO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WTp53、CyclinD1含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RIRI)视网膜组织中野生型p53(wild type p53,WTp53)、CyclinD1的关系,为EPO治疗RIR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房穿刺加压法制作大鼠RIRI模型,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其中手术组大鼠左眼为RIRI组,右眼为治疗组(于再灌注开始即刻玻璃体腔内注射EPO20I U),手术组又按照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h、6h、12h、24h、48h、72h组。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WTp53、CyclinD1的表达。结果RIRI组视网膜在再灌注6h后可发现有WTp53、CyclinD1的表达,24h达到高峰,48h仍持续强表达,72h表达已明显下降。玻璃体腔内注射EPO后上述因子表达趋势不变,但各时间点治疗组较RIRI组表达强度明显减少(P<0.01)。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EPO可以抑制WTp53、CyclinD1表达,这可能是EPO治疗RIRI的机制之一。
- 周玮琰牛膺筠周占宇杨文毅杨莹谢迎宾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WTP53细胞周期蛋白D1
- 甘糖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甘糖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为将甘糖酯应用于临床上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50mg/kg甘糖酯治疗组和100mg/kg甘糖酯治疗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甘糖酯治疗组的给药方法为甘糖酯溶液灌胃,持续12wk。给药12wk后处死各组大鼠并分离视网膜,取房水、血清,用ELISA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房水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蛋白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给药12wk后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甘糖酯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没有影响;ELISA检测表明,糖尿病组大鼠血清与视网膜中的TNF-α和IL-1β含量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糖酯干预后血清及视网膜中TNF-α和IL-1β显著降低,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甘糖酯浓度越高,降低越明显。但是甘糖酯干预组房水中TNF-α和IL-1β蛋白的产生无明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正常对照组视网膜中几乎不表达TNF-α蛋白,糖尿病组TNF-α蛋白呈高表达状态,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及色素上皮层;50mg/kg甘糖酯干预组TNF-α弱表达,100mg/kg甘糖酯干预组TNF-α几乎不表达。而在正常对照组视网膜中IL-1β在外核层微量表达,糖尿病组IL-1β在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及色素上皮层高表达;50mg/kg甘糖酯干预组及100mg/kg甘糖酯干预组IL-1β呈低表达。结论:甘糖酯能抑制大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产生,提示其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着防治作用。
- 周玮琰王洪亚杜秀娟董卫红
- 关键词:甘糖酯白细胞介素-1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多西环素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体外研究及组织学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多西环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体外血管生成拟态(VM)和细胞增生的抑制效应。方法建立人RB细胞株三维培养系统,缺氧诱导后观察RB细胞能否形成血管网状结构及其特点;用5~20mg/L不同浓度多西环素处理RB细胞,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观察对RB细胞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抑制效应;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多西环素对RB细胞增生活性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不同条件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相对表达量;收集12例RB石蜡包埋样本进行CD34/PAS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观察RB中的血管生成拟态。结果RB细胞在三维培养系统形成管网状的拟态血管;5~20mg/L多西环素能抑制RB细胞体外管状结构数量。MTT检测显示多西环素加药组3、5、7d的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20,P〈0.01),且不同浓度的多西环素组之间细胞的增生抑制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9.442,11.729,12.120;P〈0.05),其浓度与细胞的增生呈负相关(r=-0.924,P〈0.01),氯化钻缺氧组MMP-2、MMP-9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强,各浓度多西环素加药组显著低于氯化钴缺氧组(t=16.469,P〈0.01)。在12例RB组织标本中可见CD34阴性PAS阳性的瘤细胞围成管道样结构,部分管腔中可见红细胞。结论多西环素能够抑制RB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和细胞的增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2、MMP-9mRNA的表达而实现。
- 刘夫玲牛膺筠袁春燕周玮琰杨莹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管生成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