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雪梅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角膜
  • 4篇细胞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细胞
  • 4篇角膜内皮
  • 4篇角膜内皮细胞
  • 3篇视网膜
  • 3篇内障
  • 3篇网膜
  • 3篇细胞变化
  • 3篇内皮细胞变化
  • 3篇角膜内皮细胞...
  • 3篇白内障
  • 2篇正常人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机构

  • 8篇榆林市第一医...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吴雪梅
  • 4篇王雨生
  • 4篇王乾
  • 4篇马健
  • 4篇朱琦
  • 3篇何华
  • 2篇张艳
  • 2篇罗亚娟
  • 2篇张晓光
  • 2篇周峰
  • 2篇王亚芸
  • 2篇郭长梅
  • 2篇张鹏
  • 1篇薛国民
  • 1篇曹晔
  • 1篇王彪

传媒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观察不同分期之间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Topcon角膜内皮计对101例(201只眼)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5方位角膜内皮细胞检查,以糖尿病...
吴雪梅王雨生薛国民张晓光张鹏罗亚娟张艳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对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疗效及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中心2011-01/2014-08收治的82例8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40眼,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研究组(44例47眼,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1a随访中央视轴区混浊的发生率及术后两组患儿视力分布的情况差异。结果:对照组中央视轴区混浊0级所占比例为37.5%,低于研究组的76.6%,研究组的1级、2级、3级、4级混浊分布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的中央视轴区混浊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视力检测≤0.5者19眼(47.5%),高于研究组7眼(14.89%),对照组>0.5者21眼(52.5%),低于研究组者40眼(85.11%),两组患儿术后1a的视力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第1mo,1a的眼压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能够显著降低术后中央视轴区混浊程度,同时提高术后视力,能够有效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
何华周峰朱琦王乾吴雪梅马健王亚芸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
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增龄性变化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了解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增龄性改变。方法采用日本Topcon角膜内皮计,对180例(343只眼)6~94岁不同年龄正常人角膜进行5个方位检查,分析不同年龄个体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面积、标准偏差和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等结构参数的状况。结果受检者平均年龄(40.77±22.02)岁(6~94岁),平均角膜内皮细胞数目为(128.08±17.24)个,平均密度为(2894.64±372.42)个/mm2,平均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为(55.40±7.90)%,上述3个参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尤以30岁以后变化更明显。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平均变异系数及细胞面积标准偏差分别为(353.27±52.56)μm2、(36.25±6.74)%和(128.48±32.46)μm2,呈现随年龄增长而数值增大的趋势;平均角膜厚度为(0.55±0.03)mm,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随年龄变化而改变,总体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和密度降低、细胞面积增大、变异系数增大、六角形细胞比例减少的趋势。
吴雪梅郭长梅王雨生张晓光张鹏罗亚娟张艳
关键词:角膜内皮细胞年龄
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及其行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白内障手术治疗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行视网膜复位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48例(48只眼)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白内障手术方式,视网膜脱离特征,针对视网膜脱离情况进行手术,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疗效并分析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结果视网膜脱离类型主要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77.1%的病例可查到裂孔,视网膜脱离范围在3象限的病例最多,裂孔数多为1个或2个;视网膜一次性复位者45例,成功率为93.75%,3例患者经二次玻璃体手术复位成功;高度近视与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间隔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患者年龄及视网膜脱离后就诊时间与视网膜修补术后复发具有相关性(P<0.05);Nd:YAG激光术与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提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裂孔检出率低,经1次手术复位成功率高;Nd:YAG激光术史不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提高,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时间间隔较短,患者大于76岁者、就诊时间处于6~30 d之间的患者其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复发率更高。
吴雪梅朱琦王乾何华马健王彪王亚芸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视网膜脱离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
闭角型青光眼巩膜隧道下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巩膜隧道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44例(55眼),施行巩膜隧道下小梁切除术。对照组58例(70眼),施行三角形板层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观察组平均0.45,对照组平均0.38。术后眼压观察组出院时平均12 mmHg,对照组出院时平均12 mmHg。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13眼(23.64%),对照组21眼(28.57%),卡方检验2χ=0.63,P>0.05。术后包裹性滤过泡,观察组无,对照组5眼(7.14%),卡方检验2χ=4.09,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巩膜隧道下小梁切除术后视力稳定,眼压控制良好,浅前房发生率不高,包裹性滤过泡发生率低。
薛国民吴雪梅曹晔王乾朱琦马健
关键词:巩膜隧道小梁切除术滤过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严重程度与角膜内皮细胞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日本Topcon角膜内皮计对101例(201眼)确诊为DR的患者行5个方位角膜内皮检查,以DR新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进行分期,比较不同分期DR之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面积、面积标准差、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等各参数的变化。结果Ⅰ期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为(380.11±33.42)μm2、内皮细胞密度为(2741.03±247.45)mm-2、六角形细胞比例为(52.14±6.85)%、平均中央角膜厚度(0.59±0.03)mm;而Ⅴ期患者各数值已分别变为(412.26±52.88)μm2、(2508.39±398.60)mm-2、(48.99±5.74)%和(0.55±0.03)mm。以上各指标在Ⅰ期和Ⅱ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Ⅲ期、Ⅳ期和Ⅴ期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内皮细胞密度及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与Ⅰ期、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Ⅴ期六角型细胞比例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Ⅰ期、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随着DR严重程度增加,角膜内皮呈现细胞密度降低、平均细胞面积增加、六角形细胞比例及平均中央角膜厚度数值减少。提示糖尿病可对患者的视网膜和角膜组织造成明显损害,且二者损害程度一致。
吴雪梅郭长梅王雨生张晓光张鹏罗亚娟张艳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角膜内皮细胞中央角膜厚度
年龄与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与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日本Topcon角膜内皮计,对180例(343只眼)不同年龄正常人角膜进行5个方位检查,分析年龄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面积、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所...
吴雪梅王雨生薛国民张晓光张鹏罗亚娟张艳
不同方案治疗小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2~3级水肿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治疗小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2~3级水肿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8例小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2~3级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24例,有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86.2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水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处理基础上结合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效果明显,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何华周峰朱琦吴雪梅王乾马健
关键词:抗坏血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