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雪梅

作品数:27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血栓
  • 17篇静脉
  • 17篇静脉血
  • 17篇静脉血栓
  • 16篇血栓形成
  • 16篇深静脉
  • 15篇深静脉血栓
  • 14篇静脉血栓形成
  • 12篇深静脉血栓形...
  • 5篇动物
  • 5篇肢体
  • 5篇肢体深静脉血...
  • 5篇细胞
  • 5篇骨科
  • 5篇创伤
  • 5篇创伤性
  • 4篇血管
  • 4篇肢体深静脉血...
  • 4篇纤溶
  • 4篇纤溶酶

机构

  • 20篇昆明医学院第...
  • 6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作者

  • 26篇吴雪梅
  • 20篇赵学凌
  • 15篇王兵
  • 9篇李宏昆
  • 9篇李兴国
  • 8篇郑宏宇
  • 6篇周如丹
  • 5篇张春强
  • 5篇赵宏斌
  • 5篇李文
  • 4篇周兆文
  • 4篇赵智
  • 4篇贾代良
  • 4篇王建伟
  • 4篇刘海平
  • 3篇黄河
  • 3篇唐锡章
  • 3篇胡继红
  • 3篇李世和
  • 3篇何飞

传媒

  • 5篇昆明医学院学...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智慧健康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骨科髓内钉打拨器改装自制的可定量击打装置,模拟与骨科临床相似的创伤过程,造成兔单侧下肢近端不同程度的损伤,创建出一种具有骨科临床特点的肢体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
赵学凌李文黄河王兵赵宏斌何飞王建伟吴雪梅张春强贾代良赵智唐锡章周兆文李世和
文献传递
基于OSCE理念的“六站式”骨科临床技能考核体系的应用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索适用于昆明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研究生学位衔接培养模式的阶段性临床技能考核与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方法采用基于OSCE理念的"六站式"骨科临床技能考核体系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届接受学位衔接培养模式的骨外科学研究生实施三个阶段的临床技能考核,通过对考核结果、考生回馈意见的比较分析,以明确各阶段考生临床技能的薄弱环节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并探讨该考核体系的实用性、可行性.结果各考站平均成绩均逐年升高,通过对各考站不同阶段平均成绩的比较发现均存有差异(P<0.05);在每个考核阶段,第一站(病史采集、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平均成绩均为最低,第三站(术前准备)次之,即两个NSP考站平均成绩均偏低,两两比较发现两站间无明显差异,但第一、三站与其他考站均存在差异(P<0.05);在两个NSP考站,医患沟通能力优良率最低;三个阶段的合格率分别为45.45%(5人)、72.73%(8人)、100.00%(11人),第三阶段合格率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存在一致性(100.00%,11人);考生对该核体系的预期前景均持乐观态度(非常乐观:36.36%;乐观:63.64%),一致认为阶段性实施该项考核对提升骨科综合临床技能是有益的,并对骨科NSP的"标准化"能力表示认可.结论该考核体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接轨,可初步适用于昆明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研究生学位衔接培养过程中阶段性临床技能的考核和教学质量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借鉴、推广价值.
刘劲松张锡华李溪阮永华杨丽娟吴雪梅蒋萍王琦
关键词:骨科
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的建立及手术技巧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建立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总结建立模型过程中的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方法:健康SD大鼠64只,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狭窄法",阻断下腔静脉大部分血流,通过结扎后相应时间点开腹观察和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评价造模是否成功。结果:对照组和造模组在实验过程中均未出现意外死亡,生存率100%。对照组下腔静脉无血栓形成(0/8);造模组在狭窄法术后2 h可见有血栓形成(6/8,75%),至术后6 h均可见血栓形成(8/8,100%),术后24 h和48 h,血栓形成,同时管腔内明显充血(16/16,100%),术后7 d血栓有机化表现,但未出现明显消退(8/8,100%),术后14 d至术后21 d观察到血栓溶解消退(16/16,100%)。结论:采用狭窄法使下腔静脉血流淤滞,可成功建立下腔静脉血栓模型。
白云城赵学凌周如丹周志化吴雪梅王兵
关键词:血栓血管生物学静脉血栓动物模型
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 B1和组织因子的表达(英文)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目前调控静脉内皮细胞、血小板、炎性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促进局部深静脉血栓微环境形成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未发现早期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可靠方法。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在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6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模型组采用股静脉钳夹联合下肢石膏制动构建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于造模后2.5,25h,解剖股静脉观测血栓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将模型组分为:血栓形成前组(造模后2.5h)、血栓形成组和血栓不形成组(造模后25h)。取各组股静脉内皮组织,采用基因芯片筛查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一步采用real-timePCR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基因芯片分析及real-timePCR结果均发现,造模后2.5h,血栓形成前组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25h,血栓形成组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表达明显高于血栓形成前组、血栓不形成组和对照组(P<0.05)。提示局部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兴国郑宏宇李文李宏昆赵学凌吴雪梅王兵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防治关键技术及其临床运用研究
赵学凌黄河李文王兵何飞张春强殷亮吴雪梅王建伟王文李世和
在前期研究中,该课题组采用创伤+固定制动的方式成功建立了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该模型操作简便、血栓发生率高,其病理变化过程与临床实际相似。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了正常对照、创伤即刻、血栓形成初始期、...
关键词: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颈髓损伤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管理
2007年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颈髓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颈髓损伤常常影响呼吸肌的功能,临床上对病情严重的此类患者有时需要预防性气管切开,其呼吸道的并发症可能大大增加.在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我科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该类15例患者进行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吴雪梅曹婉婷杨建英盛波
关键词: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护理
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骨科髓内钉打拨器改装自制的可定量击打装置,模拟与骨科临床相似的创伤过程,造成大鼠双下肢近端不同程度的损伤,创建一种具有骨科临床特点的肢体深静脉血栓动物...
赵学凌李文黄河王兵赵宏斌何飞王建伟吴雪梅张春强贾代良赵智唐锡章周兆文李世和
文献传递
血管组织中Plaur和Plat诱导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释放促血栓形成
2012年
背景:目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子病因学机制及其形成的核心调控网络仍未完全阐明,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预测也无理想的方法。目的:观察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静脉内皮细胞中Plaur和Plat的促血栓形成作用。方法:采用股静脉钳夹联合下肢石膏制动构建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依据取材时间及是否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形成前组、血栓形成组和血栓不形成组,分别于造模后2.5,25h取大鼠股静脉内皮细胞用于实验。结果与结论:基因芯片分析及real-timePCR结果均显示创伤后2.5h,大鼠股静脉Plaur、Plau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表达上调;血栓形成时,Plaur、Plau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表达上调更显著。信号通路分析显示Plaur、Plau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上游调控基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为触发血小板黏附、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关键基因。提示Plaur、Plau可通过上调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表达,引发血小板黏附、聚集,促进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胡继红吴雪梅李宏昆李兴国周如丹赵学凌王兵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信号通路内皮细胞
动物模型血栓长度及重量比较探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变分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比较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不同时间点血栓长度及重量变化情况,探讨血栓开始形成、状态稳定、消退等血栓形成病变分期。方法 取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体重180~230 g,采用狭窄法阻断下腔静脉大部分血流,制备下腔静脉血栓模型。造模后2、4、8、12、24、48 h及3、7、14 d开腹观察,取材,称量血栓组织长度和重量,并行组织学染色观察。结果 2 h开始有血栓形成,2、4 h血栓长度和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开始血栓长度和重量显著上升,6~48 h与2、4 h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48 h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稳定期;造模后3 d血栓开始出现消退,血栓长度、重量较术后48 h均显著降低(P〈0.01);7 d血栓长度、重量较3 d时进一步降低(P〈0.05);21 d未观察到血栓,下腔静脉血管再通。HE染色示造模后2 h有血栓形成;6~48 h,随造模时间延长,管腔内充血加剧,并有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3 d可观察到血栓机化现象;7 d机化现象进一步加剧;21 d血栓和机化的肉芽组织均已消退。结论 大鼠狭窄法造模结束至造模后6 h是血栓形成的起始期,造模后6~48 h是血栓形成的稳定期,造模后3 d开始进入血栓消退期,至21 d血栓完全消退,下腔静脉再通。
白云城赵学凌周如丹周志化吴雪梅
关键词:静脉血栓血管生物学动物模型
TGF-β1、Serpine1、vWF、PF4在深静脉血栓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e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第4因子(PF4)mRNA在深静脉血栓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表达变化及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患者分为血栓形成组15例和无血栓形成组15例,另选正常对照组15例。采集患者血栓形成和不形成时相应状态的血液样本,提取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采用PCR和实时-PCR技术,检测TGF-β1、Serpine1、vWF、PF4 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 PCR和实时-PCR的检测结果一致,TGF-β1、Serpine1、vWF、PF4 mRNA在血栓形成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血栓形成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在无血栓形成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TGF-β1、Serpine1、vWF、PF4 mRNA表达上调可能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胡继红赵学凌李宏昆吴雪梅王兵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第4因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