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亭
-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耐盐小麦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干旱、盐碱等逆境胁迫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自然灾害,培育抗旱抗盐高产小麦品种是我国北方小麦育种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对来自新疆的"新冬26"和来自河北沧州的"沧麦6001"、"沧麦6002"、"沧麦6003"共4个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耐盐性初步鉴定,了解4个耐盐小麦品种的耐盐能力差异,并对2010—2011年2年中大田干旱条件下4个小麦品种的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为小麦耐盐、耐旱品种改良与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在100 mmol·L 1NaCl处理下,"新冬26"的根与苗的相对生长量高于3个沧麦品种;在200 mmol·L 1NaCl处理下,"沧麦6003"根与苗的相对生长量较高;同时经过100 mmol·L 1NaCl处理后,4个品种的根苗长度比均有所降低,但"新冬26"在200 mmol·L 1NaCl处理下,较100 mmol·L 1NaCl处理下根苗长度比增大,说明这个品种对高盐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大田干旱条件下,耐盐品种"新冬26"与沧麦"6001"表现耐旱高产。进一步分析干旱条件对耐盐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对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籽粒产量与分蘖、穗粒数、小穗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分蘖、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4个农艺性状决定了单株产量75.9%的变异。以上试验结果说明,在筛选耐盐耐旱小麦品种时,应考虑选择分蘖、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等指标比较高的品种。
- 齐亚娟徐萍张正斌张文胜吴秀亭张丽英芦静
- 关键词:耐盐耐旱NACL
- 黄淮小麦农艺性状演变趋势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黄淮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分析,研究黄淮小麦适应气候变化自然选择和人工高产育种选择的规律。【方法】记载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小麦进化材料和现代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产量性状。【结果】小麦在进化过程中,分蘖和叶片数有减少的趋势。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野生种,株高有增加的趋势;从六倍体野生小麦到现代小麦,株高和生物学产量又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单株总叶面积在返青—抽穗期是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农家种<现代品种,在开花期—灌浆期是六倍体>四倍体>农家种和现代品种>二倍体,表现相反趋势。小麦单株生物学产量有降低的趋势,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有增加的趋势。【结论】野生种具有适应低温和生长缓慢的野生生长方式和遗传特性,现代品种适应气候变暖而提早成熟,减少分蘖,避免旺长遭遇冷害,后期叶片将更多的干物质转运到籽粒。
- 吴秀亭张正斌徐萍齐亚娟王玉莹何秀平高辉明
- 关键词:黄淮冬小麦农艺性状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