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建新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梅花鹿
  • 3篇生茸
  • 3篇鹿茸
  • 3篇马鹿
  • 2篇蛋白
  • 2篇性状
  • 2篇杂交
  • 2篇日粮
  • 2篇生茸期
  • 2篇雉鸡
  • 2篇鹿茸生长
  • 2篇杆菌
  • 2篇产茸性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水平
  • 1篇东北梅花鹿
  • 1篇动植物资源
  • 1篇毒力
  • 1篇毒力菌株

机构

  • 1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吉林农垦特产...

作者

  • 15篇吴建新
  • 7篇王晓伟
  • 4篇崔学哲
  • 4篇赵伟刚
  • 4篇张宇
  • 4篇郑兴涛
  • 4篇高秀华
  • 4篇赵蒙
  • 4篇魏海军
  • 4篇常忠娟
  • 4篇张学文
  • 3篇李光玉
  • 3篇杨福合
  • 2篇葛明玉
  • 2篇王峰
  • 2篇王凯英
  • 2篇李生
  • 2篇孙宝琪
  • 2篇郜玉钢
  • 1篇赵列平

传媒

  • 4篇特产研究
  • 2篇辽宁畜牧兽医
  • 2篇经济动物学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3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1
  • 1篇199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4岁马鹿产茸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2年
为探讨马鹿日粮蛋白质水平和蛋白质 /代谢能比值对其产茸性能的影响 ,采用 3个蛋白质水平 (分别为Ⅰ :7 60 % ,Ⅱ :1 1 60 % ,Ⅲ :1 5 60 % )日粮的单因子设计 ,将选出的 2 0头健康和上年产茸量相近的 4岁马鹿随机分配到 3个日粮处理组中 (Ⅰ组为 8头 ,其他两组各为 6头 ) ,进行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蛋白质水平及蛋白质 /代谢能比值分别为 1 1 60 %、1 3 74g/MJ的日粮处理对产茸性能 (茸重、茸日增重、料茸比等 )的影响效果较好 ,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郜玉钢王凯英高秀华李光玉吴建新
关键词:日粮蛋白质水平产茸性能马鹿生茸期蛋白质
日粮钙水平对六岁梅花鹿产茸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1999年
为了探讨日粮钙水平和钙磷比对产茸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4个日粮钙水平(分别为:Ⅰ0.74%、Ⅱ0.92%、Ⅲ1.09%、Ⅳ1.27%)的单因子设计,将选出的37头健康和上年产茸量相近的六岁梅花鹿随机分配到4个日粮处理组中(Ⅰ组为10头,Ⅱ~Ⅳ组为9头),进行饲养试验。该4个日粮中磷、总能、粗蛋白基本一致。试验动物在室外自然光照和生产条件下集群圈养,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内记录脱盘时间和锯茸时间并以此计算料茸比、茸鲜干比、茸密度等。锯茸时间和加工方法均按试验场常规进行,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和q检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日粮钙水平和钙磷比的提高,鹿采食钙量明显增加,而鹿采食的饲料量、粗蛋白量、总磷量、总能量均变化不大。不过产茸性能有下降趋势,与Ⅰ日粮处理组鲜茸重相比,Ⅱ、Ⅲ、Ⅳ日粮处理组分别降低4.25%、7.17%和7.75%;与Ⅰ日粮处理组干茸重比,Ⅱ、Ⅲ、Ⅳ日粮处理组分别降低3.49%、5.82%和5.82%;与Ⅰ日粮处理组鲜茸日增重比,Ⅱ、Ⅲ、Ⅳ日粮处理组分别降低2.59%、7.29%和8.99%;与Ⅰ日粮处理组干茸日增重比,Ⅱ、Ⅲ、Ⅳ日粮处理组分别降低1.81%、5.90%和7.10%;与Ⅰ日粮处?
郜玉刚高秀华佟煜人杨福合李光玉王晓伟吴建新王恩凯
关键词:梅花鹿生茸期钙磷比
长白山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吉林省梅花鹿主要经济性状遗传改良技术研究
魏海军刘忠军杨福合赵蒙白秀娟赵伟刚常忠娟鞠贵春崔学哲张宇薛海龙郑兴涛李生吴建新卫功庆
1、任务来源本项研究课题为吉林省科技厅2000年下达的重点招标研究项目,合同编号为20000203-01。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项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茸用鹿(梅花鹿、马鹿)养殖业以及茸鹿的遗传育种、繁殖、饲养管理等领域。该...
关键词:
关键词:梅花鹿同期发情性状遗传
雉鸡杂交改良
葛明玉王峰孙宝琪吕剑吴建新
为克服中国河北亚种雉鸡繁殖力和产肉力低的缺点,提高雉鸡养殖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该研究采用引入的美国雉鸡公对河北亚种雉鸡母进行级进杂交,以达到改良的目的。即美国雉鸡♂×河北亚种雉鸡♀→杂种F1代,美国雉鸡♂×杂种F1代♀→杂...
关键词:
关键词:雉鸡杂交育种
生长抑素耗竭剂CS57对生茸后期梅花鹿血清IGF-1浓度和再生茸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9只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第1组在生茸后期用抗雄性激素CAZ处理后,每周口服1次生长抑素耗竭剂CS57,共处理4次;第2组在生茸后期只接受CAZ处理,未进行CS57处理;第3组未进行任何处理,为对照组.结果:生茸后期(7月下旬~8月下旬),第1、2组血清睾酮水平均显著低于第3组;第1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其处理前水平和第2、3组(P<0.05);第1、2组的再生茸长度和重量均显著大于第3组(P<0.01),但第1、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在生茸后期,通过增加血清睾酮水平已经受到抑制的雄性梅花鹿血液IGF-1水平未能进一步起到促进再生茸生长的作用.
魏海军常忠娟吴建新张学文王晓伟张宇赵伟刚赵蒙
关键词:生长抑素耗竭剂鹿茸生长
鹿茸生长与血液IGF-1浓度年周期变化规律
李光玉高秀华王凯英郜玉钢赵靖波施安国王晓伟崔学哲吴建新
该项目研究得出了梅花鹿及马鹿血液中IGF-1和GH浓度年周期变化曲线;鹿各生理时期血液中IGF-1和GH浓度;梅花鹿及马鹿各生理时期营养(消化能与可消化蛋白质)与其血液IGF-1浓度的相关关系,给出了实验条件下的函数方程...
关键词:
关键词:鹿茸
浅谈提高马鹿繁殖成活率的技术措施被引量:2
1991年
前言在我国的主要茸鹿基地东北四省区,尤其吉林省,梅花鹿的繁殖成活率很高,从50年代末至今,典型的专业国营鹿场可达80%左右.而马鹿的繁殖成活率较低.据调查,吉林省6个典型鹿场,1961~1987年间,1263只马鹿的繁殖成活率仅为47.3%.1990年7~8月份,通过对东北四省区12个重点养马鹿单位的调查,1989~1990年009只马鹿的繁殖成活率仅为57.7%.为了提高马鹿繁殖成活率,适应目前马鹿养殖业的大发展形势,下面根据我们十余年科研生产实践。
郑兴涛吴建新张学文姜秀芳
关键词:马鹿繁殖成活率
两岁梅花公鹿休闲期精料补充料适宜蛋白水平与能量浓度研究被引量:12
1995年
本研究选用38头休闲期两岁梅花公鹿,按体重和产茸量随机分为四组,精料补充料。采用2(GE:4.2和4.0MCal/ks)×2(CP:21.0%和18.0%)二因子交叉试验设计,进行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粮能量浓度对体增重影响不显著(P>0.05);对生茸期产茸量也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CP水平显著地影响鹿体增重(P<0.05),调粮GE浓度和CP水平对体增重及产茸量产生的互作效应均显著(P<0.05)。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饲粮CP水平对CP消化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饲粮能量浓度对能量消化率有极显著的影响,饲粮GE浓度与CP水平对GE消化率产生的互作效应极显著(P<0.01)饲粮GE浓度对CF消化率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本试验还得出了蛋白日食入量(g/头)与鹿体重(kg)及鹿茸产量(kg)的极显著的回归方程;CPR(g/头、日)=3.5鹿体重+5.5茸重-2.
高秀华杨福合曹家银金顺丹金得哲张学文吴建新王晓伟
关键词:梅花鹿休闲期公鹿
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94免疫原对鹿的初步免疫试验被引量:4
2002年
本研究将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 94厌氧培养后 ,裂解制备抗原 ,与等量福氏完全佐剂混合 ,制备乳化佐剂疫苗。将疫苗分别接种 4头不同年龄的健康成年鹿 (每头接种 4ml)。 3头鹿作为对照组。接种前 ,静脉采血 ,进行对流免疫电泳检查。 30天后 ,分别用 15 0~ 40 0亿菌感染试验动物 ,然后混群饲养观察 ,并定期采血检查被免鹿血清中抗体消长变化。结果对照组鹿分别于 3个月后开始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而免疫组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 ,6个月仍表现临床健康。 4头免疫鹿 6个月时都能检测到血清抗体 ,3头免疫鹿血清抗体可维持到 7个月后。试验表明 ,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 94疫苗接种鹿后 ,可刺激鹿产生很好的免疫力 ,从而通过本动物初步证明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 94免疫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可以用于制备坏死杆菌病疫苗。
王克坚陈立志刘晓颖徐敏崔学哲张洪英张洪涛苗立光吴建新
关键词:免疫原性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
鹿“猝死症”病因的调查被引量:11
1999年
采取现场查询、病因学等调查方法,对1992~1997年吉林省、辽宁省、山东省及黑龙江省27个鹿场鹿“猝死”病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鹿“猝死”主要是由多种细菌感染所致,占总分离数的774%,但主要致病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占总分离数的373%;其次是魏氏梭菌,占235%;其他细菌分离数占235%;缺硒性猝死占88%;不明原因的猝死占108%;发霉饲料中毒猝死占29%。
阎新华阎喜军赵传芳王长凤吴建新王晓伟
关键词:猝死症多杀巴氏杆菌魏氏梭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