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伟
- 作品数:46 被引量:35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州市科技局重点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癌外科手术应用循证医学的程度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肺癌外科治疗中应用循证医学的程度。方法 以1999年度225例肺癌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美国肿瘤临床协会提出的临床证据可靠性5个级别作为标准,将病例分为3组:A、证据来自级别Ⅰ和Ⅱ(即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B、证据来自级别Ⅲ和Ⅳ(即证据来自非随机临床试验或回顾性研究);C、证据来自级别Ⅴ(即证据来自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对每一例患者的治疗方法的证据来源及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2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手术中37例为证据级别Ⅰ和Ⅱ所支持,188例为证据级别Ⅲ和Ⅳ所支持,30例为证据级别Ⅴ所支持。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手术大部分是基于非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证据,只有小部分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证据。
- 王思愚吴一龙杨学宁区伟
- 关键词:肺癌外科手术循证医学肿瘤
- 2000年度国内值得一读的10篇肺癌文献被引量:3
- 2002年
- 为了提高对国内肺癌相关论文的重视,促进国内论文质量的提高,并使国内广大的肿瘤基础和临床工作者了解我国在肺癌基础和临床科研方面的进展。我们选择了目前国内发表论文质量较高的生物医学期刊作为论文来源,首次尝试对2000年度发表在国内的肺癌中文文献进行筛选及评价。
- 吴一龙杨学宁王思愚谷力加陈明区伟杨浩贤
- 关键词:肺癌放疗化疗
-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研究被引量:3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纵隔淋巴结跳跃性与非跳跃性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差异。方法 以 1982~ 1994年间我院行手术治疗的 176例ⅢA期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5 3例不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 ,称为跳跃组 ;12 3例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 ,称为非跳跃组。将纵隔淋巴结分为 3个区域 ,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范围及其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在跳跃组中 ,有 49例 (92 5 % )纵隔淋巴结转移局限于 1个区域 (L1) ,而在非跳跃组中有 45例 (36 6 % )纵隔淋巴结转移扩至 2或 3个区域 (L2或L3)。跳跃组的 5年生存率为 2 9 3% ,高于非跳跃组(12 .2 % ,P =0 0 38) ,且在同一L1上 ,跳跃组 5年生存率 (32 1% )亦高于非跳跃组 (15 .3% ,P =0 0 42 )。结论 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病变中独特的一个亚群。
- 王思愚吴一龙区伟杨学宁
- 关键词:淋巴转移预后
- 培美曲塞加卡铂续用吉非替尼对比培美曲塞加卡铂作为EGFR突变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随机Ⅱ期临床研究
-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吉非替尼的BR.19试验,没有显示出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显著提高.化疗联合吉非替尼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在突变型患者中...
- 李宁王思愚区伟张亮张松亮
- 外科治疗10例胸膜间皮瘤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胸膜间皮瘤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胸外科自 1980年 1月~ 2 0 0 0年 6月行手术治疗的胸膜间皮瘤 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无石棉密切接触史 ,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胸闷、咳嗽、气促。影像学检查可见胸膜增厚、单发或多发结节 ,或伴胸腔积液 ,其中局限型 4例 ,弥漫型 6例。本组 2例行探查活检术 ,8例行手术切除 (根治性手术 5例 ,姑息性手术 3例 )。结论 :胸膜间皮瘤的发病与石棉接触史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胸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不高 ,胸部CT、针刺胸膜活检或胸腔镜下活检对术前确诊帮助较大。局限型间皮瘤可首选手术治疗 ,预后良好 ,弥漫型间皮瘤的预后较差 ,应考虑综合治疗 。
- 余辉戎铁华杨名添黄植蕃王思愚区伟
- 关键词:外科治疗胸膜间皮瘤
- N1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分析被引量:1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N1的临床意义及与N0和N2的异同。方法 以 1982年 1月~ 1994年 12月我院 138例行根治性手术N1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将N1分为叶内N1与叶外N2两亚组 ,与同期N0期 30 7例、N2期 176例行根治性手术NSCLC患者作比较 ,分析术后五年生存率。结果 138例N1期NSCLC患者五年生存率为 30 4% ,叶内N1与叶外N2两亚组五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别 (5 0 3 %比 2 6 5 % ,P =0 0 0 1) ,且叶内N1亚组与N0期五年生存率相似 (5 1 4%比 5 0 3 % ) ,而叶外N1亚组与单一区域N2期五年生存率相似 (2 6 5 %比2 3 5 % )。结论 N1分为二亚组 ,叶内N1亚组与N0期特性相似 。
- 王思愚吴一龙黄植藩区伟杨学宁余辉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肺肿瘤预后外科手术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组织阵列仪构建365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标本的组织芯片,对该芯片进行Ecadherin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Ecadherin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预后的关系。365例中,鳞癌116例、腺癌199例、腺鳞癌等组织类型50例。结果Ecadherin蛋白主要在肿瘤细胞的胞膜和细胞质中表达,有32.1%(117/365)为Ecadherin低表达。Ecadherin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16.430,P=0.001)、肿瘤细胞低分化(χ2=9.243,P=0.010)以及临床病理分期(χ2=9.421,P=0.024)呈正相关,而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Ecadherin表达与NSCLC预后差密切相关(P<0.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Ecadherin表达是NSCLC预后差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Ecadherin可能与NSCLC的进展有关,其表达状态是NSCLC独立预后因素。
- 乔贵宾吴一龙区伟杨学宁钟文昭林嘉颖赵健谢丹关新元
- 关键词: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肺癌组织临床病理分期癌组织标本LC患者
- p53 c-erbB-2 VEGF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辅助化疗的临床预测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探讨p53、c-erbB-2、VEGF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和辅助化疗的临床预测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18例根治术后行含铂类辅助化疗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切片中p53、c-erbB-2、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同期单独手术的15例Ⅲa期患者作对照,分析三项指标在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化疗组中的表达以及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对预后和辅助化疗的预测作用。结果:1)p53、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72%和47.17%,两组中阳性者和阴性者的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54.72%,在单纯手术组中阳性者和阴性者生存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术后化疗组中二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3)在单纯手术组中,将p53、c-erbB-2、VEGF3项指标分为3项全阳性、3项全阴性、3项中任1~2项阳性3组,3组生存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在术后化疗组中,将p53、c-erbB-2两项指标分为2项全阳性、2项全阴性、其中任1项阳性3组,3组生存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组织学类型、p53、c-erbB-2是影响术后化疗效果的独立指标。结论:p53、c-erbB-2、VEGF蛋白表达是预后较差的指标之一,预测p53、c-erbB-2蛋白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对化疗不敏感,将p53、c-erbB-2。
- 余辉吴一龙戎铁华李锦添王思愚区伟侯景辉林素瑕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辅助化疗C-ERBB-2蛋白VEGF蛋白
- 结肠代食管手术的临床应用(附28例报告)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探讨结肠代食管手术的适应证及应用技术。方法 :本组共 2 8例。其中 4例贲门癌 ,9例为曾作胃大切的食管癌 ,12例为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或吻合口狭窄、梗阻 ,3例为吻合口瘘作食管外置者 ;结肠采用顺蠕动和逆蠕动各 14例。结果 :2 7例康复出院。主要并发症中颈部吻合口瘘 4例 ( 3例治愈 ,1例继发呼衰死亡 ,腹壁感染 1例。结论 :必需慎重选择结肠代食管手术的适应证 ,尤对姑息性手术及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病例更应严格选择。结肠代食管成功的关键是良好的血运和熟练的技术 。
- 杨名添黄植蕃戎铁华吴一龙区伟
- 关键词:食管成形术结肠代食管
-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相应转移灶之间EGFR基因突变状况的不一致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获益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的预测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原发灶与相应转移灶之间EGFR基因突变状况的不一致性。方法应用TaqManRT-PCR的方法检测35例病理确诊为NSCLC患者原发灶和相应转移灶的EGFR基因突变状况。结果原发肺癌病灶中有29例为EGFR基因突变型,余下6例为EGFR野生型。35例转移灶中18例为EGFR基因突变型,17例为EGFR野生型。35对配对标本中,11对(31.43%)标本出现原发灶EGFR基因突变,而转移灶为EGFR基因野生型,18对原发灶及转移灶均为EGFR基因突变型,且突变具体位点相同,6对原发灶及转移灶均为EGFR基因野生型。NSCLC原发灶与转移灶的EGFR基因表达不一致率为31.43%(11/35,P=0.008)。结论 NSCLC原发灶与转移灶的EGFR基因表达存在不一致性。
- 方勤张亮王思愚区伟
- 关键词:肺肿瘤原发灶转移灶EGFR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