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淑红

作品数:19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气管
  • 3篇多酚
  • 3篇气管镜
  • 3篇细胞
  • 3篇活检
  • 3篇肺癌
  • 3篇茶多酚
  • 2篇多血管炎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炎
  • 2篇针吸
  • 2篇针吸活检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肿瘤
  • 2篇纵隔
  • 2篇乌司他丁
  • 2篇显微镜下多血...

机构

  • 19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19篇刘淑红
  • 7篇王美
  • 6篇成炜
  • 4篇胡晓玲
  • 4篇于文成
  • 4篇山峰
  • 4篇杜春华
  • 4篇蒋捍东
  • 3篇葛玉香
  • 3篇程兆忠
  • 3篇李堃
  • 3篇何俊峰
  • 3篇秦筱梅
  • 2篇孙桂霞
  • 1篇于海初
  • 1篇林辉
  • 1篇王秋波
  • 1篇宋德锋
  • 1篇高祀龙
  • 1篇佟丽

传媒

  • 5篇青岛大学医学...
  • 3篇齐鲁医学杂志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西兰兔麻醉实验中应用乌拉坦加丙泊酚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乌拉坦加丙泊酚在新西兰兔有创实验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溶液(3mL/kg),麻醉后固定四肢,行气管插管、留置胃管,实验组给予追加丙泊酚(0.5mL/kg)静脉缓慢注射,对照组只在实施插管时追加乌拉坦溶液(1mL/kg)。观察两组插管期间心率、呼吸、咳嗽反射及挣扎运动情况。[结果]在插管操作期间,实验组心率、呼吸较对照组降低,其咳嗽反射不明显、挣扎运动轻微,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的新西兰兔的麻醉实验中,乌拉坦加丙泊酚的麻醉效果较单用乌拉坦更理想。
高祀龙孙桂霞刘淑红宋德锋林辉于海初
关键词:动物实验丙泊酚新西兰兔气管插管麻醉
维拉帕米和生脉注射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和生脉注射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维拉帕米组(c组)和生脉注射液组(D组),每组10只。A组开腹后再关腹;B组开腹后夹闭左肝蒂30min,再关腹;C组在开腹前静脉注射维拉帕米,开腹夹闭左肝蒂30min,再关腹;D组在开腹前3d每天经腹腔注射生脉注射液,开腹夹闭左肝蒂30min,再关腹。各组均在关腹48h后再开腹,每只大鼠取缺血肝组织检测查丙二醛(MDA)、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变化;取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B、C、D组ALT、AST、TNF-α及MDA测定结果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5.10-53.01,q=1.38-17.58,P〈0.05);C、D两组ALT、AST、TNF-α及MDA含量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q=2.89-10.08,P〈0.05),而C、D两组以上各指标除AL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2.97,P〈0.05)外,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两组HSP70的表达明显少于B组,而C组HSP70的表达略少于D组;C、D两组肝细胞肿胀、坏死程度均较B组轻。结论维拉帕米和生脉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的损伤程度。
山峰何俊峰宋暖刘淑红李堃王静王秋波
关键词:维拉帕米生脉注射液肝脏再灌注损伤
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刘淑红蒋捍东于文成成炜杜春华
关键词:肝素药物疗法
COPD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分布特点被引量:5
2004年
①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病人机械通气后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特点。②方法 取 3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分泌物做痰细菌学培养 ,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③结果  32例病人共分离出菌株 76株 ,阳性率 71 .7% ,其中混合感染 1 0例次。其中革兰阴性杆菌 (GNB) 5 8株 ,占 76 .3% ;阳性球菌 1 0株 ,占 1 3.2 % ;真菌 8株 ,占 1 0 .5 %。常见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杆菌为主 ,GNB中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④结论 COPD应用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耐药性高。
蒋捍东程兆忠刘淑红杜春华成炜
关键词:肺疾病阻塞性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茶多酚对Lewis肺癌生长转移及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被引量:4
2004年
①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小鼠肺癌生长、肿瘤细胞凋亡及肿瘤转移的作用。②方法 以接种Lewis肺癌的C5 7BL/ 6J小鼠为实验模型 ,茶多酚组每天灌胃给予 6 2 .5、1 2 5 .0、2 5 0 .0mg/kg的茶多酚 ,荷瘤对照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 ,连续 1 3d ,观察肿瘤生长并测定细胞凋亡指数。③结果  6 2 .5mg/kg茶多酚对Lewis肺癌生长无抑制作用 ,1 2 5 .0、2 5 0 .0mg/kg茶多酚组抑瘤率分别为 2 7.2 %、1 8.8%。荷瘤对照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为 2 4 .90±2 .4 2 ,6 2 .5、1 2 5 .0、2 5 0 .0mg/kg茶多酚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 2 3.90± 2 .81、4 3.0 0± 2 .5 8、33.38± 2 .1 3,1 2 5 .0、2 5 0 .0mg/kg茶多酚组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F =1 2 3.5 6 ,q =1 0 .0 4 4、2 2 .74 0 ,P <0 .0 0 1 )。荷瘤小鼠经灌服茶多酚 3周 ,平均肺表转移灶由 (1 3.1 7± 2 .32 )个降为 (5 .1 7± 1 .4 7)个 ,差异有显著意义(t=7.1 4 ,P <0 .0 1 )。④结论 茶多酚可抑制Lewis肺癌生长及转移 。
刘淑红李堃王美秦筱梅
关键词:茶多酚肺肿瘤肿瘤转移细胞凋亡
茶多酚对肺癌SPC-A1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①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体外人肺癌SPC A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②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癌SPC A1细胞 ,以 5 0~ 30 0mg/L茶多酚作用 1 2、2 4及 36h后 ,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③结果 茶多酚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 ,其抑制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以 36h抑制作用最强。在 5 0~ 1 5 0mg/L浓度范围内 ,抑制作用随浓度增高而增强 ;当浓度 >1 5 0mg/L时 ,抑制作用随浓度增高而减弱。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一特征性的梯状条带。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线粒体空泡化、核凝聚、核固缩等凋亡的形态学改变。④结论 茶多酚可抑制人肺癌SPC A1细胞增殖 。
杜春华成炜刘淑红王美秦筱梅刘艳丽
关键词:茶多酚肺肿瘤体外研究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0月5 121例手术病人SSI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方式、是否有糖尿病(DM)、体质量指数(BMI)及是否有引流等。结果 5 121例病人中,23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61%。DM、全身麻醉、手术时间过长、使用引流及BMI≥25 kg/m2可使SSI明显增加(t=2.15~2.96,P〈0.05)。结论 DM、BMI≥25 kg/m2、全身麻醉、手术持续时间及应用引流等是SSI的高危因素。
潘丕春刘淑红
关键词:外科手术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一例
本研究分析1例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住院病例。结果: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血管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咳嗽、咯血、气短、肺功能下降等,诊断主要有赖于动脉造影和病理活检,病理学特点...
王美刘淑红胡晓玲于文成
文献传递
垂体后叶素致顽固性低钠血症九例
垂体后叶素是临床治疗大咯血尤其是支气管扩张所致咯血的重要止血剂,其作用迅速、疗效确切, 应用较为广泛,成为临床医师的首选。但其亦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血管收缩诱发心脑血管病、高血压、水潴留及胃肠道反应,偶有过敏、心慌、出...
刘淑红胡晓玲王美于文成
文献传递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乌司他丁对此类患者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3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各18例,对照组18例为健康体检者。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30万U,2次/d,连用5d;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 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ICAM-1水平,同时检测对照组血清ICAM-1水平。结果脓毒症患者治疗前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5 d 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但乌司他丁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ICAM-1水平明显升高,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脓毒症患者ICAM-1水平。
何俊峰山峰刘淑红
关键词:乌司他丁脓毒症细胞间黏附分子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