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梁剑 作品数:86 被引量:116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语言文字 文学 更多>>
翻译—阐发与严复造天演论:中国现代思想生成的一个面向 被引量:3 2019年 赫胥黎的“Evolution and Ethics”在英文世界中也许只是一篇讲究学理的普通公众演讲稿,但严复修辞达旨,造出一部转变时代风气、产生意识形态效应的文献,即《天演论》。考察中国现代思想及现代化进程,不能不注意到从“Evolution and Ethics”到《天演论》的“翻译-阐发”现象。从“Evolution andEthics”到“天演论”,不是漏译了“伦理学”,而是改变了“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关系,从而引出了一种不同于赫氏伦理学的严氏伦理学。“天演”将演化提升到了天道的地位,而演化又是在进化的意义上得到理解。然而,赫胥黎所理解的演化,除了上升进化之外,尚有退化、盛衰消息循环,以及类似于章太炎所标举的苦乐善恶俱分进化论等复杂的面向。对于这些面向,严复或者略而不译,或者改易原意,或者在案语中引斯宾塞加以反驳。严复的当务之急,乃是要缔造一种信仰,为救亡图存的民族大业提供精神动力。学问不妨矛盾复杂,但行动指南必须简单明了。演化的纯粹单义性,天道的超越神圣性,这两个因素都有力地缔造了一种天演宗。 刘梁剑关键词:赫胥黎 《天演论》 进化 天亲合一与身体的成长--船山《西铭》题解孝道思想引义 被引量:4 2020年 船山《西铭》题解着意阐发天亲合一之理。船山认为,从理学史的问题脉络来看,《西铭》大义在天亲合一。船山区分"大者"与"切者",主张"从其切者而言之,则别无所谓乾,父即生我之乾,别无所谓坤,母即成我之坤"。从自己亲生父母身上实实在在体知父母之乾坤。较之天地,亲生父母具有切身意义上的优先地位。从其切者,不仅是从理上了解,亦是切身之体知。由此体知,其大者转化其切者。由此体知,身体亦由仅能体知居之所安,食之所甘,色之所悦的自然身体生长为能体知父母之乾坤的道德身体,进而成长为可以体知天地之乾坤的超道德身体。体知,身在心中。作为未定者的人,作为性可以日生而日成的人,其由切知大、由孝知天的过程正是心、性、情、身诸方面共同成长的过程。 刘梁剑关键词:王船山 《西铭》 孝道 用可感的说理词做中国哲学:论冯契的哲学话语 被引量:7 2017年 冯契的哲学运思经验启发我们,做中国哲学需要真切可感的说理语言。哲学是穷理之学,它的语言应该是说理语言。然而,理智并非"干燥的光",哲学运思活动的展开需要情感的推动,它的语言又应该是可感的。有感之思的起点是真切感受到真正的哲学问题。可感的语言与生活世界血脉相连,从思想传统获得滋养。传统哲学话语的阐发"既是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转换的必要环节,也是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沿用古代哲学语汇,可以接续我们身在其中的传统,从中国深厚的哲学传统中汲取解决具体哲学问题的概念工具和理论智慧。运用这样的概念工具,思考者比较容易有亲切的体会和情感上的认同。另一方面,传统概念又需要加以改造才能有效还治当下生活世界。 刘梁剑关键词:金岳霖 哲学话语 翻译——阐发与严复造天演论 2020年 在严复造《天演论》的苦心经营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翻译——阐发”现象:自觉地译出其位,即译即作,修辞以达旨。大量西方典籍被译成汉语,这对中国近现代哲学家的话语创建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翻译——阐发”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翻译活动与中国现代哲学话语之间密切、微妙且复杂的关系,需要汉语言哲学着力考察。 刘梁剑关键词:《天演论》 中国现代哲学 天演论 翻译活动 修辞 人物之际:黄宗羲“一本万殊”思想的一个面向 2012年 本文从人物之际的角度探讨黄宗羲的"一本万殊"思想。黄宗羲从刘宗周那里接受了一个基本命题:"盈天地间皆气也。"黄宗羲的气本论在肯定人与物一气相通的同时,认为气化流行造成"万殊":人有人之性,物有物之性。从人物之别到人禽之辨,黄宗羲强调,人性区别于物性的独特之处在于纯粹至善的不忍人之心。通过"心即气之灵处"的命题,一本万殊展示了更为丰富的意蕴。从气到心意味着天地万物的一气相通从本然状态转变为道德明觉状态。另一方面,"心即气之灵处"意味着心与气的相互确证。心与气相互确证,这一点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认识论意义:气担保了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的同源性,而这一同源性进而担保了"人心之理"与"天地万物之理"相互吻合的可能性。 刘梁剑关键词:黄宗羲 儒学精神 刘宗周 《诗经》的哲学意蕴——以《关雎》、《鹤鸣》为例 被引量:1 2010年 《关雎》、《鹤鸣》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关雎》描述君子对淑女的思慕复杂情感,以匮乏的方式突显以情相感、因感而通、因感通而有人际、天人之际的建立与呵护。《鹤鸣》中的鹤鸣、游鱼、树木诸景物呈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乐园经验。如何由情感见证际,进而在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天的情意绵绵中呵护并守护际,重建生趣盎然的人间乐园,这或许构成了现代世界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通过对《诗》的哲学阐释,我们尝试突破现有中国哲学研究范式所划定的界线。 刘梁剑一种基于心气论的道德哲学:王夫之的孟子学及其当代意蕴 被引量:1 2016年 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中的《孟子说》部分着力于心性问题,抉发孟学精义。同时在此过程中发展出一种高严的道德哲学。以孟子思想为依托,王夫之驳告子,批释老,辨正程朱陆王之失,提出气无不善而情可为恶说,进而突显道心对于成性的意义。王夫之的孟子学蕴含了一种基于心气概念的道德哲学,涉及道德形上学、道德生存论、道德工夫论和道德心理学等多个层次,同时也对以下问题给出了自己独特的回答:人为什么应该是道德的?如何成为道德的人?应该道德的人何以有不道德的行为? 刘梁剑关键词:王夫之 性善 道心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理论阐释(上) 2023年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迁,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全面阐释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简称“三大体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对于当今中国的学术界而言,科学把握“三大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联系,深入挖掘“三大体系”建设的发展逻辑和发展规律,积极探索“三大体系”构建的方向与路径是时代交付的一项重大任务。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委托,《探索与争鸣》编辑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展开专题研讨,成果将分为“理论阐释”和“路径探索”两辑刊出。 张政文 李凤亮 雷磊 郑崇选 熊易寒 刘梁剑关键词: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际:王船山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 2007年 “际”是王船山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在船山那里,际首先包含了分际、相际与交际三重意蕴。际之三重意蕴与海德格尔对德文词Innigkeit的沉思颇多相通之处。际进一步展开为天人之际。从天人之际这一最源始的经验现象出发,船山哲学系统地探讨了何为天,何为人,何为际。船山的幽明之论、气化说、性命之学,以及船山关于情、诗、语言的思考无不奠基于际之视域。在此意义上,际构成了船山哲学的一以贯之之道。 刘梁剑关键词:王船山 天人之际 汉语言哲学和中国哲学话语创建 被引量:1 2022年 创建既有中国气象又有世界影响的哲学话语,已是当代中国哲学面临的时代大问题。中国哲学话语创建内在地要求汉语言哲学的视域。汉语言哲学思考以下根本问题: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背景下,我们如何用汉语做哲学,为世界性百家争鸣贡献新的元点与智慧。汉语言哲学涉及理念、方法、实践等不同的层次。汉语和哲学的相干性问题、西方哲学的汉语化问题以及从汉语言哲学角度看中国现当代哲学的演进问题,这些问题的侧重点都是以汉语为切入点做哲学史考察。从哲学史考察转入直接的哲学问题研究,汉语言哲学所实践的正是一种中国哲学话语创建。就方法论而言,它是以考察哲学语法这一特定方式所展开的中国哲学话语创建之实践;就内容而言,它是技术时代面向生活实践所进行的中国哲学话语创建之实践。然则,哲学话语创建并非做哲学或哲学实践的全部,而哲学的工夫也不止于论说明理。 刘梁剑关键词:哲学 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