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宁

作品数:21 被引量:19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病
  • 6篇冠心病
  • 5篇血浆
  • 4篇心力衰竭
  • 4篇心力衰竭患者
  • 4篇血管
  • 4篇衰竭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4篇基因
  • 3篇蛋白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心肌
  • 3篇脂蛋白
  • 3篇基因多态性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低密度脂蛋白
  • 2篇血性

机构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西安医科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胸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贵州省兴义市...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1篇刘晓宁
  • 6篇高岩
  • 5篇陈纪林
  • 4篇郭潇
  • 4篇鞠振宇
  • 4篇孙凯
  • 4篇谭慧琼
  • 4篇于丽天
  • 4篇朱俊
  • 3篇马爱群
  • 3篇杨跃进
  • 3篇廖玉华
  • 3篇娄可佳
  • 3篇于晖
  • 3篇汪道文
  • 3篇张春玲
  • 2篇赵继宗
  • 2篇祝之明
  • 2篇吴永健
  • 2篇裴卫东

传媒

  • 8篇中国分子心脏...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力衰竭...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不同级别医院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现状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级别医院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现状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24家医院门诊或住院的990例心衰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1年时进行随访,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因心衰再住院及其联合终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5.6±13.1岁,男性占57.2%,门诊患者占62.9%。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或行血运重建术、卒中的患者分别为58.4%、21.8%、25.2%和17.3%。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衰的首要病因(52.1%),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16.7%)、扩张型心肌病(14.1%)和瓣膜性心脏病(9.9%)。一级医院心衰患者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性心脏病(22.8%),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分别为缺血性心脏病(64.0%)和扩张型心肌病(21.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率最高(65.9%),其次为利尿剂(60.6%)、β-受体阻滞剂(59.9%)、醛固酮受体阻滞剂(54.1%)、地高辛(26.2%)。三级医院醛固酮受体阻滞剂应用比例最高,一级医院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的应用最少。1年随访时,不同级别医院NHYA Ⅲ/Ⅳ级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入选时(P<0.001)。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为7.8%,在不同级别医院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心衰再住院发生率为30%,其中三级医院最低(27.7%),一级医院最高(34.1%)。全因死亡/心衰再住院的联合终点发生率为33.3%,各级别医院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我国不同级别医院心衰患者的病因存在差异,各级别医院在心衰的规范化药物治疗方面均有待于提高,尽管如此,各级别医院1年随访时NHYA Ⅲ/Ⅳ级的心衰患者均明减少。
刘少帅于丽天谭慧琼刘晓宁郭潇吕思奇朱俊
关键词:心力衰竭预后
冠心病患者Apo(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及与血浆Lp(a)水平的关系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探讨apo(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PNR)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特点,分析其与血浆Lp(a)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检测了788例CHD患者(冠脉造影证实,其中心绞痛350例,心肌梗塞438例)及218例对照(冠脉造影阴性)的apo(a)PNR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Lp(a)的水平。结果:三组人群apo(a)PNR共检出6种等位基因,以8最为常见,其次为9;检出16种基因型,常见的基因型依次为:8/8>8/9>5/8>9/9;心肌梗塞组(TTTTA)_5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心绞痛组(P<0.01),(TTTTA)_(5/8)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心绞痛组(P<0.01);其余各组之间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梗塞组血浆Lp(a)浓度与apo(a)PNR基因多态性呈明显的负相关(r=-0.211,P<0.001),在对照组和心绞痛组中没有发现这种关联(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Lp(a)>30mg/dl者心绞痛的危险性增加(OR值为1.6,95%可信限为1.045~2.368),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增加(OR值为2.4,95%可信限为1.630~3.594),(TTTTA)_5和(TTTTA)_(5/8)与冠心病的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Lp(a)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apo(a)
刘晓宁孙莉李昭晖高岩惠汝太
关键词:冠心病
β受体阻滞剂在我国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调查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我国心力衰竭(心衰)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现状。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入选2012-12至2014-11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24家医院门诊或住院确诊的心衰患者进行资料采集,分别在半年、1年时进行随访,统计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比例、种类、剂量、及达标情况。
高东方于丽天谭慧琼刘少帅刘晓宁郭潇朱俊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心力衰竭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sLDL)与脑卒中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 2 %~ 16 %的非变性梯度胶电泳检测经头颅CT和核磁共振检查证实的 2 0 4例脑卒中患者 (其中缺血性脑梗死 10 3例 ,腔隙性脑梗死 5 1例 ,脑出血 5 0例 )的血浆sLDL水平。对照 341例 ,性别、年龄匹配并经严格检查排除了脑卒中。观察各组间sLDL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对sLDL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的血浆sLDL水平为 5 4 %±8%和 5 2 %± 7%明显高于对照组 (4 7%± 11% ,P <0 0 1~P <0 0 0 1) ;脑出血组的血浆sLDL水平(5 0 %± 9%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危险因素中的甘油三酯、年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影响血浆sLDL水平 ,(P <0 0 5~ 0 0 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sLDL >5 0 %者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OR值 =3 1,95 %可信区间1 6 4 9~ 5 6 91,P <0 0 0 1) ;sLDL异常与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关系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sLDS水平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可能是缺血性脑梗死新的危险因素。
刘晓宁高岩叶珏汪道文廖玉华马爱群祝之明赵炳让赵继宗惠汝太
关键词: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与肥胖的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山东省青岛港务局1900份职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40-54岁),观察在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臀围比值(WHR)的人群中平均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血浆CRP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CRP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结果随着BMI的增加,人群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呈显著增加(P<0.001),体重正常组(BMI<24kg/m2)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分别为(2.37±2.21)ms/L和26.7%,超重(BMI24-27.9kg/m2)和肥胖(BMI≥28ks/m2)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分别为(3.04±2.338)mg/L、39.4%和(3.98±2.59)mg/L、56.0%。影响血浆CRP水平的因素有:甘油三酯、BMI、性别、WHR和吸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排除其它危险因素后CRP水平仍是超重(OR=1.2,95%可信区问1.114*1.210,P<0.001)及肥胖(OR=1.5,95%可信区间1.187-1.332,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CRP水平与超重和肥胖密切相关。
于晖娄可佳刘晓宁孙凯惠汝太
关键词: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超重肥胖
年轻人冠心病危险因素分布及聚集状况被引量:35
2003年
目的 观察年轻人中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布及聚集状况 ,为早期年轻人防治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年轻冠心病患者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年龄≤ 40岁 ) 1 78例作为疾病组 ,并以年龄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年轻人 7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了传统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烟史、家族史 )和新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 (HCY)、脂蛋白 (a)、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 (CRP)在两组间的变化特点及聚集情况。结果  (1 )在传统的危险因素中 ,疾病组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 (TC)水平、吸烟和家族史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在新的危险因素中 ,疾病组的血浆HCY(2 1 66± 1 8 2 2 ) μmol L和CRP(5 78± 6 90 )mg L比对照组的血浆HCY(1 4 94± 8 97)μmol L和CRP(2 87± 2 0 0 )mg L明显增高 (P <0 0 1 ) ,其他危险因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 )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 ,有危险因素者明显增多 (P <0 0 5) ,2种以上新危险因素聚集增加 ,3种新危险因素聚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传统危险因素聚集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 (OR值为 2 4,95 %CI:1 31 5~ 4 2 75)、TG(OR值为 1 8,95 %CI:1 2 1 5~ 2 541 )、HCY(OR值为 1 9,95 %CI:1 0
刘晓宁张春玲武文君惠汝太高润霖陈纪林杨跃进
关键词:年轻人冠心病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和α-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观察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GNB3)C825T和α-内收蛋白基因(ADD1)CA60W多态性在中国早发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探讨CHD发生的遗传学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内切酶的方法检测了342例早发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男性275例,年龄<55岁,女性67例,年龄<65岁)及133例对照(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GNB3基因C825T和ADDl基因G460W多态性。结果 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CHD组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D1基因CA60W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T等位基因携带者和具有TT基因型者早发CHD的相对危险度增加(T等位基因:OR=1.8,95%CI为1.117~3.040,P=0.017;TT 基因型:OR=2.4,95%CI为1.312~4.254,P=0.004)。进一步的联合基因型分析显示:同时具有GNB3 825TF基因型和ADD1 460WW基因型者比单独有825TT基因型者有较高的早发CHD的危险(OR=6.1;95%CI 1.316~27.945,P=0.021)。结论 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的825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可能是CHD早期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在早发CHD患者中GNB3 825TT基因型和ADD1
刘晓宁黄晓红宋燕杨跃进陈纪林惠汝太
关键词:CHDC825T早发冠心病Α-内收蛋白等位基因G蛋白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及危险因素的关系——330例健康人与1000例冠脉造影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LDL)的水平,探讨sLDL与其它CH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我们用2%~16%的非变性梯度胶电泳检测了经冠脉造影证实的818例CHD患者sLDL水平,用182例冠脉造影阴性者和33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观察各组间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同时对sLDL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进行分析,以了解CHD危险因素对sLDL的影响。结果:(1)冠造阳性组的血浆sLDL(59.5±12.5)%明显高于冠造阴性组(52.0±12.2)%和对照组(45.1±10.O)%(P<0.01);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浆sLDL(60.3±12.3)%明显高于心绞痛组(58.4±12.7)%,(P<0.05)。(2)与冠造阴性组比较,sLDL异常者发生CHD的危险性是3.7倍,(95%的可信区间2.672-5.214,X^(2=)=64.3,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10.3倍(95%的可信区间7.480-14.40,X^(2=)=221.1,P<0.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脂(TG)、肥胖、冠心病家族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sLDL水平有关,(P<0.01),经校正影响因素后,sLDL仍然与冠心病密切相关(r=0.4017,P<0.001)。结论:sLDS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刘晓宁高岩张春玲孙静惠汝太
关键词:冠心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血小板反应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 1(THBS 1)基因G16 78A(Ala5 2 3Thr)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脑卒中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内切酶的方法检测了来自于全国 6个临床中心病例 对照的THBS 1基因G16 78A多态性。疾病组为 16 34例经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证实的脑卒中患者 (其中脑血栓 731例 ,腔隙性脑梗死 4 77例 ,脑出血 4 2 6例 ) ,对照组为 1171例经严格检查排除脑卒中且性别、年龄匹配的患者。结果 THBS 1基因G16 78A多态性在对照组和脑血栓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意义 ,脑血栓组的AA基因型频率 ( 0 5 0 3)显著高于对照组 ( 0 4 4 1,P =0 0 0 8) ,G等位基因频率 ( 0 2 99)显著低于对照组 ( 0 339,P =0 0 0 9)。在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THBS 1G16 78A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 ,具有AA基因型者脑血栓的相对危险度增加 [相对危险度 (OR) =1 4 ;95 %可信区间 (CI) 1 0 83~ 1 6 93;P =0 0 0 8]。结论 THBS 1基因G16 78A(Ala5 2 3Thr)多态性的AA基因型与汉族脑血栓的易感性有关 。
刘晓宁宋莉汪道文廖玉华马爱群祝之明赵炳让赵继宗惠汝太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基因
尿微量清蛋白与脑卒中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尿微量清蛋白的水平,探讨其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了来自全国7个临床中心病例对照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1890例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其中缺血性脑梗死854例,腔隙性脑梗死528例,脑出血508例),159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组经严格检查排除脑卒中。结果:缺血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别为(13.26±17.28)和(14.14±15.9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34±11.33)mg/L(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10.25±11.18)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后,尿微量清蛋白330 mg L者发生缺血性脑梗死(OR=1.6,95%的可信区间1.073-2.268,P< 0.05)和脑出血(OR=1.7,95%的可信区间1.054-2.650,P<0.05)的危险性增加;尿微量清蛋白异常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密切,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
于晖娄可佳刘晓宁廖玉华汪道文马爱群邹玉宝惠汝太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尿微量清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