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今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更多>>
- 刘辰翁父子与宋元之际江西文坛被引量:7
- 2005年
- 刘明今杜娟
- 关键词:宋元之际刘辰翁文坛山川风物文学发展交通阻塞
- 明代戏剧评点之动因与盛衰得失
- 在整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明代戏剧评点可谓异花独放,吸引着人们的注意。或诧其“何兴之暴”? 如徐渭、李贽、汤显祖、王骥德、凌(濠)初、陈继儒等文学名家纷纷涉足于其中,成绩斐然;或者斥其陈陈相因,多腐词烂语,又往往割裂抄袭,...
- 刘明今
- 关键词:明代动因分析
- 文献传递
- 金源“国朝文派”考辨
- 2001年
- '国朝文派'一说倡自萧贡、元好问。元好问于《中州集·蔡太常珪》小传云:'国初文士如宇文大学、蔡丞相、吴深州之等,不可不谓之豪杰之士,然皆宋儒,难以国朝文派论之,故断自正甫为正传之宗,党竹溪次之,礼部闲闲公又次之。自萧户部真卿(贡)倡此论,天下迄今无异议云。'此'国朝文派'的含义似乎很明确,即其人非宋儒、非'借才异代'者,当是本朝的文人。
- 刘明今
- 关键词:谓之丞相金源
- “好色”与“意淫”——《才子牡丹亭》的评点旨趣
- 2007年
- 《才子牡丹亭》署名阿傍,即程琼,吴震生妻。其自序谓闺中女子作绣品时'无不用一书为夹袋者,剪样之余,即无不愿看《牡丹亭》'。然又恨不能淹通书史,'聪不经妙,明不逮奇',故自己乃'将亘古以来有意趣事、有思路语,聚于盈尺一编','借《牡丹亭》上方.
- 刘明今杜娟
- 关键词:通书牡丹亭才子
- 沈璟《南曲全谱》订律的背景、取向及与昆山腔发展的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嘉隆万历时期南曲由民间向文人化发展,其声韵格律的规范化乃是必然的趋势。昆山腔之兴起,沈璟《南曲全谱》的出现,均是这一趋势的表现。然二者并非一回事,各有不同的追求。本文试图从这一趋势出发,探究沈璟《南曲全谱》的订律取向,及其与昆山腔的关系,以期较深入地认识沈氏曲谱学的实质与意义。
- 刘明今
- 关键词:昆山腔
-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被引量:4
- 1998年
-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为知音的呼吁,文学批评的知音是文人间相互品评优劣,这表明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已初步形成,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的出现即是;二为批评家的自觉,这是在追求文学创作客观规律中探索文论的可操作性标准,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的问世即是;三为批评方法的自觉,这是对批评规范的追求,这一时期一改汉代的按照儒家伦理教化观念进行价值判断的方法。
- 刘明今
-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典论·论文》《文赋》《诗品》《文心雕龙》
- 吴澄与宋元之际江西地区文学批评的风尚被引量:4
- 1991年
- 宋元之际,以吴澄为代表的江西地区的文学批评有特殊的风尚。他们肯定宋诗的新变,反对盲目拟古,主张诗要表现真我。这种主变、主今、主我的见解,对当时笼罩整个诗文批评领域的复古思潮,是有力的针砭和批判。这一理论上新的探讨,对晚明性灵说的兴起自有其先导的作用。
- 刘明今
- 关键词:文学批评
- 从明人对杜甫的评价看明代诗学的风尚被引量:3
- 1987年
- 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也必有一代的文学批评。对于像杜甫这样一个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的大家,各个时代的人们均将按照其各自不同的文学观点、审美标准对之进行评价。由于杜诗博大精深,其浩翰广阔的思想内容,绚丽多姿的艺术形式,几乎是"无体不备,无体不工",在中国诗歌发展的长河中,承上启下,集诗家之大成。
- 刘明今
- 关键词:诗学杜甫风尚明代明人文学观点
- 宋代文论中超越之美的追求
- 1998年
- 起于唐而兴于宋的审美超越意识以司空图、严羽为主要代表,是中唐以后包括古文家、理学家、江西派诗论家等在内的总的审美取向;他们不满足于诗文的教化意义、情感表达和词章之美,而追求其内蕴的道德精神、人格意趣以及莫可名状的意兴之美。这是区别于唐以前文学批评的新的审美追求。
- 刘明今
- 关键词:文道合一文学批评审美追求文论诗歌
- 论元代戏剧学的产生与发展
- 本文对元代戏剧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何以元代有北杂剧学而无南戏学、元人戏剧观念的演进、元杂剧学展开的意向指归等进行了论述。
- 刘明今
- 关键词:古代文学元代戏剧戏剧文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