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瑾

作品数:24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基因
  • 6篇种群
  • 6篇进化
  • 5篇微卫星
  • 5篇金丝猴
  • 5篇基因组
  • 4篇滇金丝猴
  • 4篇生物学
  • 4篇种群遗传
  • 4篇种群遗传结构
  • 3篇叶猴
  • 3篇物种
  • 3篇基因组学
  • 3篇黑叶猴
  • 2篇动物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学家
  • 2篇适应进化
  • 2篇微卫星标记
  • 2篇微卫星位点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宿州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大自然保护协...
  • 1篇南宁市动物园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4篇刘志瑾
  • 12篇李明
  • 5篇任宝平
  • 3篇魏辅文
  • 3篇赵亮
  • 2篇周岐海
  • 2篇许木启
  • 1篇路纪琪
  • 1篇李明
  • 1篇王博石
  • 1篇周江
  • 1篇谢本贵
  • 1篇王振龙
  • 1篇阙腾程
  • 1篇黄乘明
  • 1篇鲍伟东
  • 1篇黎大勇
  • 1篇潘慧娟
  • 1篇张洁
  • 1篇杨红喜

传媒

  • 9篇国外科技新书...
  • 3篇兽类学报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第八届全国野...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第二届全国野...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梧州繁殖中心圈养黑叶猴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野外放归种源选择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线粒体控制区和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梧州繁殖中心圈养黑叶猴的遗传多样性、圈养个体来源地以及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在355 bp线粒体控制区序列中发现了3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包括3个转换、29个颠换和3个插入/缺失,这些变异位点共定义了13种单倍型.圈养黑叶猴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27,单倍型多样性(h)为0.627.采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圈养黑叶猴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47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1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59,观测杂合度(Ho)为0.551.与其他濒危灵长类动物相比,圈养黑叶猴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将贵州、广西、越南野生黑叶猴和圈养黑叶猴单倍型进行比较,发现梧州繁殖中心圈养黑叶猴个体来自广西境内和广西与越南交界地区.采用微卫星数据分析了圈养黑叶猴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选取3只雄猴和7只雌猴组建了3个家庭单元用于野外放归.
史芳磊杨红喜唐朝晖鲍伟东阙腾程冯碧燕蒋迎红李明刘志瑾潘慧娟
关键词:微卫星DNA野外放归
乔氏新银鱼基于细胞色素b序列的种群遗传结构和种群历史被引量:16
2010年
为促进乔氏新银鱼(Neosalanx jordani)种质资源的保护,采集了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5个乔氏新银鱼地理种群计129个样本,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全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初步分析了乔氏新银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动态。研究结果共检测到18个Cyt b单倍型,发现和其他鱼类相比,乔氏新银鱼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590±0.047),但核苷酸多样性较低(π,0.00088±0.00011)。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乔氏新银鱼5个地理种群内个体间和流域内种群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而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之间遗传分化不明显,显示乔氏新银鱼遗传分化与当前水系的分布格局不吻合。结果表明乔氏新银鱼目前的遗传格局主要是由于长距离独立的建群事件、基因流限制以及种群的持续扩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种群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乔氏新银鱼种群为近期扩张种群,其大部分变异发生在1.897万年之内,与最后一次冰期全面消退、海平面上升、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中下游大量湖泊(适宜生境)形成的时间相吻合。建议对现存的乔氏新银鱼种群,特别是遗传多样性较高的那些种群(如鄱阳湖、太湖及洪泽湖种群)分别保护。
赵亮张洁刘志瑾许木启李明
关键词:细胞色素B种群历史
磁珠富集方法筛选川金丝猴微卫星标记
根据生物素与链亲和素的强亲和性原理,用链亲和素磁珠亲和捕捉与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寡核苷酸探针(CA)退火结合的含有接头的川金丝猴微卫星序列的单链限制性酶切片段,获得单链目的片段,经 PCR 扩增形成双链,然后克隆到 p-G...
郝艳丽刘志瑾吴华任宝平魏辅文李明
文献传递
动物细胞培养 基本技巧和特定应用手册,第6版
2011年
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是动物的细胞培养。动物组织培养的奠基人是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哈里森在1907年从蝌蚪的脊索中分离出神经组织,并把分离出来的神经组织”种植”在事先涂有蛙体淋巴的盖玻片上,神经组织在这种条件下成活好几周,开创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先河。动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从动物体内取出组织,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在无菌、适温和丰富的营养条件下,使离体组织生存、
刘志瑾
关键词:动物细胞培养组织培养技术神经组织动物体内细胞工程生物学家
滇金丝猴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地理学研究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之一,目前仅分布在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的一狭窄范围内,现存自然种群约有13个,种群数量约为1000—1500只。由于受到生境破碎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刘志瑾任宝平魏辅文李明龙勇诚
文献传递
基于全基因组学的非人灵长类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开展非人灵长类的基因组学研究不仅能够深入探究其演化与适应的分子机制,同时有助于非人灵长类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由于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非人灵长类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特别是有关其适应性演化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此,本文对非人灵长类基因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和探讨了目前非人灵长类适应性演化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本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非人灵长类的基因组学研究及其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张立业刘志瑾李明
关键词:非人灵长类基因组适应进化生物医学
斑马鱼实况图像
2011年
斑马鱼(zebra fish)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短鱼丹属(Danio),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式脊椎动物之一。在过去的20年中,斑马鱼(Daniorerio)成为了一个被广泛使用和接受的研究胚胎发育的模式生物。同时,斑马鱼也是研究人类疾病细胞生物学机理的模式生物之一。
刘志瑾
关键词:斑马鱼图像模式生物脊椎动物人类疾病
个人基因组与个性化医疗
2011年
如何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的疾病,是医学家和生物学家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的进步,人类基因组已经完成测序,这为更好地解释健康和疾病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契机。
刘志瑾
关键词:基因组学个性化医疗人类基因组生物学家分子机理测序
人类基因疗法导论
2011年
自从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之后,人类在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又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海量的成果;近50年以来,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一直是科学研究中最活跃和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
刘志瑾
关键词:基因疗法DNA双螺旋结构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学领域克里克
基因组信息学2009
2011年
基因组信息学是生物学和进化研究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方向,主要是利用已有物种的全基因组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来揭示基因组层面的进化问题。2009年7月27—29日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召开的第9届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
刘志瑾
关键词:基因组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序列数据全基因组进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