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伶
- 作品数:54 被引量:492H指数:15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有机改良剂对土壤性质及猕猴桃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明确有机改良剂施用对土壤性质及猕猴桃生长的效果,在贵州省水城区低产猕猴桃园进行了大田试验,设置不施改良剂对照(T1)、生物质炭改良剂(T2)、椰糠改良剂(T3)和自制复配改良剂(T4)处理。测试施用有机改良剂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差异,监测猕猴桃枝条生长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改良剂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升了土壤孔隙度。改良剂促进了猕猴桃果树的茎粗、枝条数量和枝条长度的增加。改良剂施用提升了猕猴桃园结果树比例,增加了单株结果树和猕猴桃产量。施用土壤改良剂有利于猕猴桃生长及产量提升,对于提升贵州省猕猴桃产能具有重要价值。
- 黄兴成朱华清杨叶华张雅蓉刘彦伶刘彦伶蒋太明
- 关键词:猕猴桃土壤改良剂
- 机插配合控释掺混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4年
- 在浙江黄泥田进行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与施肥方式结合对水稻产量和成熟期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配合控释掺混肥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比手插配合常规化肥处理高16.3%,比直播配合控释掺混肥处理高27.0%,与手插配合控释掺混肥处理无显著差异;与手插配合常规化肥相比,机插配合控释掺混肥处理的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1.6%、13.6%和41.6%,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提高了27.1%,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50.0%、22.2%和46.2%.表明机插配合控释掺混肥技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水稻轻简栽培方式.
- 张宣丁俊山刘彦伶顾艳韩科峰吴良欢
- 关键词:机插控释掺混肥土壤养分土壤酶
- 长期施肥对黄壤稻田和旱地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明确施肥对黄壤稻田和旱地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方法】依托进行了22年的黄壤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稻田和旱地土壤养分及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显著改变了稻田和旱地土壤养分含量,且土壤pH、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变化因稻田、旱地不同所受影响差异较大。稻田和旱地土壤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中性磷酸酶(NEP)活性均高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不施肥处理相比,稻田上除个别处理外,施用化肥对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处理NEP活性显著提高,增幅达15.8%~27.1%;旱地上,长期施用氮肥的处理(NK、NP、NPK)ACP活性显著提高了14.2%~29.0%,ALP活性显著降低了20.1%~50.7%,施用有机肥处理ACP和ALP活性分别提高了11.7%~17.7%和9.4%~56.9%,NEP活性降低了10.5%~32.3%。与平衡施肥处理相比,稻田上缺素施肥对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施用有机肥处理ACP、NEP、ALP活性分别提高了9.1%~18.5%、6.9%~17.3%和8.3%~15.0%;旱地上,NK处理ACP和NEP分别显著提高了12.9%和12.9%,PK处理则分别显著降低了16.7%和18.9%,施用有机肥处理NEP活性降低了5.9%~28.9%,ALP活性显著提高了50.1%~115.3%。相关分析表明,NEP活性与各土壤养分含量显著相关,但在稻田和旱地上相关性相反;ALP活性在旱地和稻田上与有机质和微生物量磷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除旱地上ALP活性受pH直接影响作用较大外,其他磷酸酶活性受土壤磷素的直接影响作用均较大。【结论】黄壤稻田和旱地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磷素有效性密切相关,稻田上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有效途径,旱地上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尤其是氮钾处理可提高ACP活性,增加土壤磷素供应,施用有机肥可通过提高土壤pH增加ALP活性。
- 刘彦伶李渝李渝黄兴成朱华清黄兴成张萌蒋太明张文安
- 关键词:黄壤长期施肥磷酸酶活性
- 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特征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索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土壤蓄水能力评价土壤的水分涵养量特征;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土壤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贵州赤水河流域0~20 cm土层总水源涵养量在64.6~136.4 mm,平均99.9 mm;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在19.0~122.4 mm,平均81.2 mm;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总水源涵养量和有效水源涵养量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县域土壤水源涵养量差异较大,大方县土壤总水源涵养量和有效水源涵养量最大,其次为七星关区,赤水市土壤总水源涵养量最小,仁怀市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最小。【结论】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量偏低,不同县域中赤水市和仁怀市水源涵养量较小,应当提升对该区域土壤水源涵养的保护力度,实现区域的绿色发展。
- 黄兴成熊仕娟李渝李渝刘彦伶阳路芳刘彦伶
- 关键词:赤水河流域土壤
- 长期有机与无机肥配施的黄壤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比较长期施用不同肥料黄壤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剖析不同肥料维持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作用及其机理,为农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农业农村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试验站为依托,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连续24年不施肥(CK)、全量化肥(NPK)、1/4牛厩肥+3/4化肥(1/4M+3/4NP)、1/2牛厩肥+1/2化肥(1/2M+1/2NP)和全量牛厩肥(M)处理黄壤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揭示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长期施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优势度指数(Simpson)和均匀度指数(Pielou),对丰富度指数(Chao1)影响较小。与CK相比,长期施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化肥的作用更明显。与CK和NPK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降低了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和亚硝酸盐氧化菌门(Nitrospinae)相对丰度,提高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其他菌门变化不明显(P<0.05)。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1/4M+3/4NP和1/2M+1/2NP处理土壤环境较为相似,细菌群落组成相似度较高,而CK和NPK处理土壤环境相似,细菌群落组成相似度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与土壤环境因子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理化性质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全氮、碱解氮、速效钾、pH、有效磷、全磷,其中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关键因素。【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黄壤稻田土壤肥力,改变细菌生长环境,进而改变细菌群落结构组成,提高细菌群落多样性,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
- 杨叶华黄兴成朱华清李渝李渝张雅蓉刘彦伶蒋太明
- 关键词:化肥
- 不同氮肥类型对黄泥田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3年
- 采用大田试验,在施氮量为180kg/hm2氮肥供应下研究不同氮肥类型对黄泥田双季稻产量、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对照(CK)相比,各施氮处理早稻产量增幅77.7%~103.5%,效益增幅7 149~10 648元/hm2,晚稻产量增幅56.4%~72.9%,效益增幅8 055~10 950元/hm2;与普通尿素(prilled urea,PU)习惯施肥(PU 100%)相比,不同缓/控释肥料一次性基施处理在早、晚稻上的表现不一致,在早稻上脲甲醛(urea-formaldehyde,UF)一次性基施(UF 100%)和生化抑制尿素(urea withnitrapyrin,NPU)一次性基施(NPU 100%)处理、晚稻上生化抑制尿素一次性基施(NPU 100%)和70%硫磺树脂双包膜尿素(sulfur-polyester resin-coated urea,SPCU)掺混30%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SPCU 70%+PU 30%)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增幅分别达9.9%、2 281元/hm2和3.7kg/kg以上,用NPU 100%处理的早稻和晚稻的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了27.3%和78.3%.从产量、效益和氮肥利用率各方面综合考虑,NPU 100%或UF 100%可作为早稻的适宜施氮模式,NPU 100%或SPCU 70%+PU 30%可作为晚稻的适宜施氮模式,NPU在早、晚稻上的表现均最佳,可在该区域双季稻上推广应用。
- 刘彦伶来庆徐旱增张宣吴良欢顾艳何艳孔向军
- 关键词:氮肥类型双季稻氮肥利用率
- 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对黄壤稻田锌形态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为探明长期不同施肥下黄壤稻田锌形态变化规律及对土壤锌有效性的影响,以设立于1995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对象,对比分析不施肥(CK)、氮钾肥配施(NK)、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M)、1/2有机肥替代1/2化学氮磷肥及全部化学钾肥(0.5MNP)、全量有机肥化肥配施(MNPK)6个处理耕层土壤有效锌及锌形态时序变化规律,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形态锌与有效锌的关系。结果表明,NK处理土壤有效锌和锌活化系数随试验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锌活化系数线性拟合方程达显著水平,年下降速率为0.05个百分点。与NK处理相比,2019年,NPK处理土壤有效锌和锌活化系数分别提高了44.1%和1.49个百分点,弱酸可溶态锌和可还原态锌含量分别提高了15.9%和5.3%。施用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效锌和锌活化系数随试验年限增加呈不断增加趋势,年增长速率分别为0.074~0.1244 mg·kg^(-1)和0.032~0.063个百分点。与NPK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的处理2019年土壤有效锌和锌活化系数分别显著提高了6.3%~22.6%和0.68~1.47个百分点,弱酸可溶态锌、可还原态锌、可氧化态锌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3.6%~84.0%、32.5%~47.4%、25.5%~36.3%,其占比分别提高了0.6~1.3个百分点、1.7~3.4个百分点、1.2~7.3个百分点,残渣态锌占比降低了3.6~12.0个百分点。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锌与弱酸可溶态锌、可还原态锌、可氧化态锌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残渣态锌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弱酸可溶态锌对有效锌直接通径系数最大,有显著直接正效应,残渣态锌对有效锌有显著直接负效应,可还原态锌和可氧化态锌通过间接影响弱酸可溶态锌对有效锌有较强间接正效应。综上,弱酸可溶态锌是黄壤稻田有效锌的主要来源,可还原态锌和可氧化态锌是有效锌的重要缓存库。农业生产中,可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促进锌向弱酸可�
- 刘彦伶李渝李渝张雅蓉黄兴成蒋太明杨叶华黄兴成张文安张艳
- 关键词:长期施肥有效锌锌形态
- 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持水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探索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持水特征的影响因素,为区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采集贵州赤水河流域162个表层土壤,通过室内分析,结合方差分析和数量化理论Ⅰ方法,评价不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条件对土壤持水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赤水河流域不同土壤类型下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紫色土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显著低于其他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稻田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最高,草地最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饱和持水量在不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坡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对土壤田间持水量影响显著的因素为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基于数量化理论Ⅰ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各因子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是影响土壤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首要因素.应当提升对贵州赤水河流域内紫色土分布区的监管保护力度,以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黄兴成熊仕娟李渝李渝刘彦伶蒋太明
- 关键词:赤水河流域土壤持水量
- 还田方式对茶树修剪物腐解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不同还田方式对茶树修剪物腐解特征的影响,为茶树修剪物的合理还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置4种还田方式:表层覆盖(T1)、深埋还田(T2)、调节碳氮比(T3)和添加腐解剂(T4),通过连续培养取样,分析不同还田方式对茶树修剪物周年腐解率、养分释放率、碳氮比和木质素与纤维素比的影响。【结果】T2处理的茶树修剪物50%分解和95%分解所需的时间最短,分别为0.9年和3.5年。与T1相比,T2、T3和T4处理下茶树修剪物腐解率显著加快;腐解试验不同时期内,茶树修剪物腐解率均为T2处理最高,且T2处理360 d腐解率较其他处理提高1.8%~27.5%。腐解360 d后,T2~T4处理下的茶树修剪物碳养分释放率较T1处理显著提高了8.4%~19.6%;各时期的茶树修剪物氮养分释放率在T2处理下最快;腐解30、180、360 d时,T2处理下的茶树修剪物磷养分释放率较快,分别为49.0%、70.3%、85.1%;腐解360 d后,钾养分释放率接近释放完全,各处理的钾养分释放率为92.1%~93.7%。腐解360 d后,4种还田方式下茶树修剪物碳氮比大小依次为T2>T3>T1>T4,且较腐解30 d时提高了104.1%~215.3%;腐解90、180、360 d时,与其他处理相比,T4处理下的木质素与纤维素比较低。【结论】深埋还田、调节碳氮比以及添加腐解剂均能促进茶树修剪物腐解,其中深埋还田较其他处理在腐解前期对茶树修剪物腐解的加速效果更好。茶树修剪物中的碳养分释放最慢,氮、磷养分次之,钾养分腐解速率最快。深埋还田、调节碳氮比和添加腐解剂能够促进碳养分释放。
- 代依涵于翊鹏黄兴成刘彦伶刘彦伶蒋太明
- 关键词:养分释放氮
- 贵州不同茶区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分析评价被引量:15
- 2018年
- 土壤养分是土壤供给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酶和微生物量是土壤养分转化的动力。【目的】了解贵州不同茶区茶园土壤酶及微生物量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进而合理指导茶园施肥。【方法】2016年11—12月采集贵州不同茶区典型茶园枯枝落叶层、0~20 cm和20~40 cm土壤样品,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及土壤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土壤CEC、有机质、可溶性有机碳、全氮等土壤养分指标及酸性磷酸酶、脲酶、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磷(SMBP)等生物学指标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不断降低,地区之间差异明显,普安、纳雍、西秀茶区高于贵定、湄潭、石阡茶区。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SMBC、SMBP之间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土壤CEC、有机质、可溶性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机氮、氨氮等土壤养分指标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评价茶园土壤肥力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20个土壤肥力指标可提取出4个主成分,第1和第2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0.6%,第1主成分以CEC、有机质、可溶性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机氮、酸性磷酸酶、脲酶、SMBC、SMBP、SMBC/CMBN贡献较大,第2主成分以p H值、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贡献较大;聚类分析将贵州不同茶区12个茶园土壤养分分为6个等级,纳雍和普安茶区最高,西秀茶区其次,湄潭、贵定、石阡茶区最低。【结论】土壤酶和微生物量可作为评价贵州茶园土壤养分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纳雍、普安、西秀茶区土壤肥力水平高于湄潭、贵定、石阡茶区,贵州茶园应注意氮磷钾肥平衡施用,贵定、湄潭和石阡等有机质较低的茶区还应重视有机肥施用。
- 李渝刘彦伶刘彦伶张雅蓉黄兴成周富裕蒋太明
- 关键词:茶园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