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铮
- 作品数:25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吲哚美辛对人喉癌Hep-2细胞系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评价吲哚美辛对人喉癌Hep - 2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不同剂量的吲哚美辛作用于人喉癌细胞系Hep - 2后 ,进行细胞形态观察 ,并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DNA含量。结果 :Hep - 2细胞系在吲哚美辛作用下 ,细胞生长形态改变 ,细胞活力降低 ,流式细胞仪分析形成明显的亚二倍体峰 ,并与药物剂量及作用时间有依赖关系 ,电镜下见凋亡细胞。结论 :吲哚美辛能抑制人喉癌细胞系Hep - 2的生长 。
- 王继群高煜山艳春江逊狄静芳冯铮
- 关键词:喉肿瘤吲哚美辛细胞凋亡
- 靛蓝和靛玉红对小鼠T细胞活化与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研究靛蓝(IB)和靛玉红(IR)对小鼠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T细胞活化和增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早期活化标志CD69分子表达情况;通过2-(4-碘苯基)-3-(4-硝基苯基)-5-(2,4-苯二磺酸)-2H-四唑单钠盐(WST-1)法测定细胞增殖;通过CFDA-SE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增殖细胞各代所占比例和增殖指数(PI)。结果:小鼠T细胞离体培养6 h后,对照组活化比率为(14.25±2.25)%,在ConA的刺激下小鼠T细胞活化显著(35.25±2.31)%(P<0.01),IB和IR分别显著降低活化,(26.88±0.99)%和(23.98±2.25)%(P<0.01)。在ConA的刺激下,小鼠T细胞WST-1吸收度(1.28±0.09)显著高于对照组(0.33±0.02)(P<0.01)。IB和IR分别显著降低了ConA引起的WST-1吸收度增加(P<0.01)。在培养48 h后,空白对照组CFDA-SE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仅显示单一亲代峰(parent),PI为1.0。ConA刺激下小鼠T细胞明显增殖,出现子一代和子二代峰,PI为1.36。在IB或IR作用下,ConA介导的小鼠T细胞增殖明显下降,亲代峰细胞数增多,子一代和二代的细胞数降低,PI均为1.22,低于ConA组。结论:靛蓝和靛玉红均可以显著的抑制ConA介导的小鼠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 王通曾耀英肇静娴胡英杰江逊狄静芳冯铮
- 关键词:靛蓝靛玉红T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
- 自发性流产小鼠模型主动脉旁淋巴结CD45^+CD86^+细胞亚群分析
- 2005年
- 目的:检测主动脉旁淋巴结(PLN)CD45+CD86+细胞,用于间接分析小鼠母-胎界面局部免疫状况。方法:CBA/J×DBA/2、未孕CBA/J雌鼠和CBA/J×BALB/c小鼠分别作为自发性流产模型(A组)、未孕对照(N组)和生育力正常对照(F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5+CD86+细胞在CD45+细胞中的百分率(简称CD45+CD86+百分率)和这些细胞的绝对数,其中单个核细胞从孕5.5、9.5和13.5d小鼠PLN和孕13.5d胎盘分离获得。为鉴定CD86+细胞所属类型,采用CD3、CD19和DX5分别作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A组胚胎吸收率和绝对数(29.3%,1.8±1.0)均显著高于F组(4.8%,0.3±0.5,P<0.01)。相应地,A组孕13.5dPLNCD45+CD86+细胞百分率和绝对数也均显著高于F组(分别为27.5%±14.0%vs12.3%±7.1%和1362±687vs615±353,P<0.01)。未孕CBA/J雌鼠PLNCD45+CD86+百分率为7.5%,与孕5.5dA组小鼠相近(10.6%),至孕9.5d时显著升高至23.9%(与未孕鼠相比,P<0.01;与孕5.5d小鼠相比,P<0.05),并保持高水平直至13.5d(27.5%)。相反,在CBA/J×BALB/c小鼠孕期未观察到这种趋势。结论:CBA/J×DBA/2小鼠流产开始发生于孕9.5d,此时CD45+CD86+细胞数增多,提示这些细胞与胚胎吸收相关。从PLN中分离淋巴细胞进行表型分析,有助于间接评价母-胎界面局部免疫状况。
- 林羿曾耀英肇静娴王通曾山冯铮狄静芳
- 关键词:流产淋巴结
- NOD/SCID孕鼠脾脏和胎盘CD45^+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NOD/SCID孕鼠胚胎吸收率(Resorption rate,RR)与母-胎界面局部免疫状况的关系。方法计算并比较孕13.5天同基因妊娠NOD/SCID×NOD/SCID小鼠和非免疫缺陷的BALB/c×BALB/c小鼠的RR,并采用4色流式细胞术检测NOD/SCID小鼠非孕期和孕13.5天脾脏和胎盘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以明确其与妊娠耐受相关的淋巴细胞功能亚群。结果NOD/SCID小鼠的RR与对照组BALB/c小鼠相比无显著差异。与此相应,虽然能够证实NOD/SCID小鼠具有多重免疫缺陷,但是孕期母-胎界面多种功能性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发生自发性改变。结论NOD/SCID小鼠脾脏和胎盘某些细胞百分率的自发性改变可能对妊娠结局有利。
- 林羿陈艺菁曾山冯铮狄静芳曾耀英
- 关键词:细胞表面标志物免疫缺陷
- 在反复自然流产模型CBA/J×DBA/2小鼠血清中未检测出抗精子抗体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评价抗精子抗体 (anti -spermantibody ,AsAb)与反复自然流产 (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 ,RSA)小鼠模型CBA/J×DBA/ 2生殖力特点的关系 .方法 :对CBA/J×DBA/ 2小鼠的生殖力特点做为期 6 0d的观察 ,与生殖力正常的BALB/c×DBA/ 2小鼠进行比较 ,并检测上述雌鼠血清AsAb水平 .结果 :CBA/J×DBA/ 2小鼠平均每窝产仔数和雌雄同笼至第 1窝鼠仔出生的平均时间均与BALB/c×DBA/ 2小鼠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 (3 0± 1 1)只与 (6 1± 1 6 )只 ,P <0 0 0 1,和 (33 5± 7 1)d与 (2 5 8± 3 2 )d ,P <0 0 1.在这些CBA/J×DBA/ 2和BALB/c×DBA/ 2组合的雌鼠血清中均未检测出AsAb .结论 :CBA/J×DBA/
- 林羿曾耀英曾山詹美意关洁宾狄静芳冯铮全世明
- 关键词:反复自然流产抗精子抗体血清检测生殖力
- 小檗碱联用环孢素对受体肾功能的影响(英文)
- 2004年
- 目的研究小檗碱联用环孢素诱导同种异基因移植免疫耐受后对受体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Ono's方法建立同种异基因大鼠心脏异位移植免疫耐受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对照组(Wistar-Wistar):每天注射生理盐水共21d;安慰剂组(SD-Wistar):每天注射生理盐水共21d;CsA组(SD-Wistar):每天按2mg·kg^(-1)剂量注射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共21d;Ber组(SD-Wistar)每天按16mg·kg^(-1)剂量灌服小檗碱(Berberine,Ber)共21d;CsA+Ber组(SD-Wistar):每天按2mg·kg^(-1)剂量注射CsA,16mg·kg^(-1)剂量灌服Ber共21d,观察受体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联用Bet后,降低了受体长时间使用CsA后的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结论联用Ber有助于减轻长期使用CsA后对受体肾功能的影响。
- 倪兴华何芬芬狄静芳梁佩燕林羿曾山冯铮曾耀英
- 关键词:小檗碱环孢素免疫耐受
- IL-10与放线菌酮诱导K562细胞凋亡
- 2001年
- 目的 :研究IL - 10对放线菌酮 (CHX)诱导K5 62细胞凋亡所产生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碘化丙啶 (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 ,形态学观察及DNA凝胶电泳检测K5 62细胞。结果 :CHX组K5 62凋亡细胞达 5 8 3% ,CHX加IL - 10组达 75 8%。结论 :(1)CHX能诱导K5 62细胞凋亡。 (2 )IL- 10和CHX联合使用诱导K5 62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
- 狄静芳曾山冯铮曾耀英曹艳英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放线菌酮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红白血病
- 大鼠心脏异位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为研究移植免疫建立大鼠心脏异位移植模型。方法:采用Ono's方法建立大鼠心脏异位移植模型,用大鼠的升主动脉和肺主动脉分别与大鼠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作端侧吻合,同时使用两台单道心电图机描记受体双心和移植心脏的心电图。结果:从2001年11月到2003月1月共进行了248例大鼠心脏异位移植,其中179例手术供受体均用SD大鼠;69例手术供体为SD大鼠,受体为Wistar大鼠。开始的56例同种移植手术时间超过3h,受体均死亡;随后的82例同种移植手术时间在80~150min,受体存活13例,但移植心脏复跳的只有3例;最后手术时间缩短至45~65min时,手术成功率达到85%。同种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57±33)d,异种移植心脏存活天数(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为(7±1 53)d。结论:缩短手术时间是提高心脏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 倪兴华曾耀英狄静芳何贤辉王青曾山冯铮王幼萍
- 关键词:移植免疫心脏移植模型端侧吻合
- 关于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探讨被引量:5
- 2003年
- 本文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对如何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利用率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从而使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更好地为教学。
- 曾山冯铮狄静芳
- 关键词:大型精密仪器利用率协作网
- 多聚次黄苷酸-胞苷酸诱发性小鼠流产模型CD200^+CK7^+滋养层细胞分析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在多聚次黄苷酸-胞苷酸[poly(I∶C)]诱发性流产小鼠模型中研究CD200+CK7+细胞与胚胎吸收的关系。方法:采用Balb/c×C57BL/6和Balb/c×Balb/c小鼠,在孕早期注射poly(I∶C)以建立诱发性流产模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胎盘CD200+CK7+/CK7+细胞百分率和CD200+CK7+细胞的绝对数,采用免疫组化法对CD200+细胞在母-胎界面的分布情况进行定位检测。结果:在每例检测104个细胞的情况下,poly(I∶C)处理组上述细胞百分率和绝对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lb/c×C57BL/6小鼠:6·3%±6·2%vs36·1%±9·3%,P<0·01;140±111vs1941±809,P<0·01。Balb/c×Balb/c小鼠:8·5%±4·8%vs26·1%±8·0%,P<0·01;701±499vs1886±1112,P<0·05)。与此相应,poly(I∶C)处理组孕13·5d的胚胎吸收率也显著增高(Balb/c×C57BL/6小鼠:从9·1%升至37·0%,P<0·01;Balb/c×Balb/c小鼠:从5·8%升至29·0%,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这些CD200+细胞主要分布在胎盘和子宫交界处的胎盘组织中。结论:在母-胎界面CK7+细胞群中CD200分子适当水平的表达,对于维持小鼠妊娠免疫耐受过程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林羿曾耀英狄静芳曾山肇静娴王通曾祥凤冯铮
- 关键词:流产滋养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