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贵颖
- 作品数:72 被引量:902H指数:17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Cu-Ce-O/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CWPO法处理酸性大红-3R废水被引量:3
- 2010年
-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分层浸渍法制备Cu-Ce-O/γ-Al2O3催化剂,将其用于常温常压条件下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Catalytic Wet Hydrogen Peroxide Oxidation,CWPO)降解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酸性大红-3R染料废水,并探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Ce(NO3)3溶液浓度、Cu(NO3)2溶液浓度、吸附次数、焙烧温度和时间、升温速率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Ce-O/γ-Al2O3催化剂最佳制备工艺为0.2mol/L Ce(NO3)3溶液浸渍吸附2次、450℃下焙烧4 h预处理、1.0 mol/L Cu(NO3)2溶液浸渍吸附1次、550℃下焙烧3 h、升温速率为8℃/min;处理工艺为常压、反应温度30℃、进水pH3.0、双氧水投加量0.18mol/L、催化剂用量0.18 mol/L、反应3 h,可使酸性大红-3R的降解率达到98.16%,铜流失量控制在2.76mg/L以下。
- 陆磊冯贵颖郭文姬王燕洁呼世斌
- 关键词:催化剂
- 动物蹄甲超声水解制备复合氨基酸的新工艺被引量:2
- 2006年
-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动物蹄甲超声水解制取复合氮基酸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与采用动物蹄甲常规酸水解法相比,采用动物蹄甲超声水解法制取复合氨基酸,能缩短水解时间3~7 h,降低能耗近 40%,减少硫酸用量1/3。生产成本降低,而且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 穆军呼世斌冯贵颖朱丹
- 关键词:氨基酸正交试验
- 紫外诱变选育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及其应用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为紫外诱变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由1株絮凝剂产生菌XL-18出发,经过紫外诱变得到絮凝活性高的正突变菌株YB-1,用红外光谱、薄层色谱分析纯化后YB-1产微生物絮凝剂的成分,苯酚-硫酸法分析样品中糖含量,双缩脲法分析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并用YB-1产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水性油墨废水,研究了不同因素(pH、投加量、助凝剂)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菌株YB-1的絮凝率为95.0%;YB-1产微生物絮凝剂含有羟基、羧基等官能团,总糖含量为6.630 g/L,不含蛋白质,其是由葡萄糖和甘露糖为主要单体组成的多糖;添加0.5 mol/L CaCl2溶液作助凝剂、废水pH 8.0、YB-1发酵液投加量为60 ml/L时,水性油墨废水的COD、浊度、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8.25%,94.55%和95.27%,并得到了该微生物絮凝剂的动力学方程。【结论】紫外诱变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是获得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有效途径。
- 吴焕利冯贵颖赵淑艳张雪峰杨娜
- 关键词:紫外诱变微生物絮凝剂水性油墨废水
- 油包水(W/O)型微乳液中m-6菌木质素降解酶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W/O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微乳液体系和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m-6菌株固态发酵后产生的胞外木质素降解酶漆酶(Lac)、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酶促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通过分别对Lip(以2,2′-连氮-二(3-乙苯基并噻唑-磺酸)为底物)、Mnp(以MnSO4为底物)和Lac(以藜芦醇为底物)3种木质素降解酶在W/O型CTAB微乳液体系和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的酶活测定,研究不同温度、pH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探讨最佳反应条件,并比较两种反应体系下的酶活。【结果】在W/O型CTAB微乳液体系中,Lip、Mnp和Lac 3种酶酶促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7℃、pH分别为4.5,4.5和3.5;在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3种酶酶促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7℃,pH分别为5.0,5.0和4.0;在两种反应体系中的最佳反应底物浓度相同,即藜芦醇、MnSO4、2,2′-连氮-二(3-乙苯基并噻唑-磺酸)浓度分别为0.053,0.116,0.492 mmol/L。在W/O型CTAB微乳液中,Lip和Mnp酶活比其在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分别提高了81.45%和36.75%,但Lac酶活却减少了2.914倍。【结论】得到了Lac、Lip和Mnp酶3种木质素降解酶在W/O型CTAB微乳液体系和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木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奠定了基础。
- 李娜冯贵颖刘晓风袁月祥闫志英贺蓉娜廖银章
- 关键词:木质素降解酶W/O型微乳液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
- 土壤粘粒吸附脲酶量的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12
- 1999年
- 研究了8种土壤粘粒对脲酶的吸附量,以及不同pH,温度和Zn(Ⅱ)、As(Ⅴ)、Hg(Ⅱ)质量浓度对脲酶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土壤粘粒对脲酶均有吸附,但吸附数量不尽相同。非最适pH时,脲酶吸附量在弱碱性介质中的下降率大于弱酸性介质;温度升高,脲酶吸附量下降,且去有机质土壤粘粒的下降率大于原样土壤粘粒;Zn(Ⅱ)、As(Ⅴ)、Hg(Ⅱ)抑制相同比率的脲酶吸附量时,所需3种离子的质量浓度为As(Ⅴ)>Zn(Ⅱ)>Hg(Ⅱ),表现为Hg(Ⅱ)的抑制作用最强。
- 冯贵颖朱铭莪呼世斌
- 关键词:土壤粘粒
- 产甲烷菌研究进展被引量:106
- 2003年
- 产甲烷菌是重要的环境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碳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迄今已有5种产甲烷菌基因组测序完成。基因组信息使人们对产甲烷茵的细胞结构、进化、代谢及环境适应性有了更深的理解。目前已知的甲烷生物合成途径有3种,它们以乙酸、甲基化合物、氢/二氧化碳为起始,通过不同的反应途径都形成了甲基辅酶M,在甲基辅酶M还原酶的催化下最终形成甲烷。
- 单丽伟冯贵颖范三红
- 关键词:基因组产甲烷菌
- 一种降解联苯菊酯的菌株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对联苯菊酯高效降解的菌株及其用途。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BK1菌株,菌株生物学特性革兰氏阳性,周生鞭毛,杆状,菌落呈乳白色圆点且表面光滑,接触酶、产H2S反应阳性;葡...
- 呼世斌孔洁冯贵颖朱凤晓景岳龙
- 皂素废水处理中厌氧污泥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分析了皂素废水水质情况,并研究了温度、pH和Co2+、Ni2+、Mg2+、Zn2+等2价金属离子不同组合 对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C和进水pH=6的条件下,经升流式厌氧反应器(UASB)驯化后的厌 氧颗粒污泥的活性较高,另外,添加微量元素Co2+、Ni2+、Mg2+和Zn2+,可以显著提高厌氧污泥的生物活性。
- 朱丹冯贵颖呼世斌单丽伟李新国
- 关键词:皂素废水厌氧污泥生物活性微量元素COD去除率
- 产朊假丝酵母菌处理皂素废水的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针对皂素废水高酸度、高盐度和高COD浓度的特点,采用产朊假丝酵母菌对其进行处理,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考察了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pH值为4、温度为30℃、酵母池的单池水力停留时间为5d、COD∶N∶P=200∶5∶1时,系统的处理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当进水COD、SS、NH4+-N分别为15000、183、500mg/L时,出水各指标分别为1661、100、150mg/L。该处理方法为皂素废水的后续处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凌云冯贵颖李晓斌穆军
- 关键词:皂素废水
- 生产性IC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的生物学特征被引量:15
- 2005年
- IC反应器以絮状污泥接种用于处理酒糟废水,运行至第180d时分别测定反应器第1、第2反应室颗粒污泥的VSS、产甲烷活性、胞外多聚物和辅酶F420等各项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具有较强活性,反应器COD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5%以上,出水COD不超过1000mg/L。
- 许英杰冯贵颖买文宁
- 关键词:IC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生物学特征产甲烷活性酒糟废水F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