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伊万顺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盆地
  • 3篇凹陷
  • 3篇储层
  • 2篇东营凹陷
  • 2篇岩体
  • 2篇三维可视化
  • 2篇砂砾
  • 2篇砂砾岩
  • 2篇砂砾岩体
  • 2篇砾岩
  • 2篇砾岩体
  • 2篇可视化
  • 2篇储层预测
  • 1篇地表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震反演
  • 1篇地震属性
  • 1篇地震相
  • 1篇地震资料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7篇伊万顺
  • 1篇贾春明
  • 1篇狄邦让
  • 1篇陈光俊
  • 1篇陈绪清
  • 1篇许建明
  • 1篇解晓平
  • 1篇邓艳涛
  • 1篇徐海

传媒

  • 2篇石油物探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新疆地质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09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泌阳凹陷东南部非构造勘探目标预测与评价
以陆相层序地层学为理论基础,利用钻井、测井、岩心与地震等资料建立了泌阳凹陷东南部区域层序地层框架。通过精细构造解释,研究核桃园组主要层序的构造特征;分析东南部地区的局部构造类型与断裂系统的发育特征。以地震解释层位和断层为...
伊万顺
关键词:陆相层序地层学泌阳凹陷地震反演地质统计学非构造圈闭
复杂地区炮点偏点优化设计方法讨论及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探讨复杂地表条件下炮点自动偏移的方法,为野外施工设计提供技术与效率保障。从炮点纵向与横向偏移的规则入手,采用先横向偏移后纵向偏移的优先查找规则,优化设计了基于横-横纵向查找,并以横向最优距离、纵向最小距离的匹配方法。结果表明,以最优匹配距离为准则可最大限度地满足炮点偏移需求与合理的覆盖次数要求。通过采用偏点的自动优化模拟与设计,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地震采集资料的品质、覆盖次数与施工效率。
伊万顺徐海都小芳赵夏岳震国黄卫
关键词:复杂地表
叠前道集地层约束反演技术在砂砾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通常叠后波阻抗反演是基于入射角为零的叠后地震资料进行的,可以较好地反映岩性特征,但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物性预测效果不理想.叠前道集地层约束反演技术基于贝叶斯原理,利用叠前道集数据反演,包含振幅随入射角度变化的信息,能够较好地反映储层非均质性.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反演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较好地预测了工区砂砾岩体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
伊万顺陈绪清徐海都小芳李海东
关键词:东营凹陷砂砾岩体三维可视化储层预测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预测技术与目标预测
陆相断陷湖盆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的主要含油气盆地,在其发展过程中,陡坡带发育一系列扇形粗粒沉积体(统称砂砾岩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含油气储层类型。针对砂砾岩体油气藏成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和预测描述技术难度大的特...
伊万顺
关键词:砂砾岩体地震属性储层预测隐蔽油气藏
文献传递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30
2009年
利用岩心观测、岩石薄片、物性分析等资料,综合分析火山岩储集层岩石学特征及储集性能.通过研究储层物性与储层岩性、类型的关系,总结出火山岩储层主要控制因素.结合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进行火山岩储集层的综合评价.根据凸起火山岩储集层平面展布特征,为本区该类储层勘探指明了方向.
伊万顺贾春明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火山岩储集层
断层自动拾取技术在大布苏地区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传统三维地震资料断层解释是从三维地震资料中抽取数条二维测线进行单线解释,同时参考时间切片,利用测线与切片相互闭合这一关系,进行人工断层解释。断层自动拾取技术立足于三维相干数据体,根据相干数据体中断层倾角和方位角的变化,采用线性处理和断层矢量加强处理方法消除噪声,突出断层特征。通过水平和垂直断层矢量的自动组合,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实现断层自动拾取。应用断层自动拾取技术对松辽盆地南部大布苏地区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断层解释,确定了断层的展布形态和断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陈光俊伊万顺许建明解晓平
关键词:松辽盆地三维可视化技术
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带丘状地震相成因讨论被引量:9
2012年
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带地震剖面上梅山组普遍存在丘状反射现象,关于该丘状反射存在两种成因认识,即冲刷水道或生物礁。为了辨别梅山组丘状反射成因,分析总结了典型的水道冲刷和生物礁地震反射特征,认为两者在地震相上明显不同:冲刷水道具有典型的下切特征,常呈明显的期次性;生物礁多呈透镜状、塔状,常见上覆岩层的披覆构造。利用地震相分析技术、瞬时属性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对丘状反射体进行了识别和刻画,结合琼东南盆地梅山期构造运动的背景,认为该丘状反射为生物礁。
伊万顺邓艳涛狄邦让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生物礁地震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