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稳
- 作品数:40 被引量:110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对9例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进行光镜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9例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在19~62岁,平均39岁。镜下见肿瘤形态多样,局部呈大小不规则的血窦样结构,互相连通,腔内壁衬覆肿瘤性内皮细胞,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CD31(+),CD34(+),Fli-1(+),ERG(+),Vimentin(+)。结论: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形态多样,诊断困难,借助免疫组化特异性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
- 滕飞陈东方微商建峰武迎崔亚艳付稳王伟李彦玮石凤茹连国亮
- 关键词: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免疫组化
- 胎儿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尸检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ECD)尸检解剖的难点和技巧。方法:选取安贞医院病理科尸检诊断完全型ECD的14例病例,与产前超声检查诊断结果对比,观察心脏结构,并按Rastelli进行分型,明确房、室间隔缺损的范围,房室瓣发育、瓣膜及腱索附着情况,观察是否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及其他脏器畸形;并测量心脏各项指标。结果:14例完全型ECD:1按Rastelli分型,A型12例,B型1例,C型1例;2单一完全型ECD 2例,仅合并其他心内畸形者5例,仅合并其他脏器异常或畸形者2例,同时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及其他脏器异常或畸形者5例。313例与超声诊断相同,1例不符。结论:掌握完全型ECD的分步解剖技巧,提高尸检诊断准确率,对临床及超声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 付稳陈东商建峰武迎方微滕飞崔亚艳石凤茹连国亮梅少帅
- 关键词:胎儿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尸体解剖临床病理
- 3例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发生在主动脉的良性肿瘤并伴有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及马方综合征)是少见病例。本文总结分析伴有主动脉疾病的主动脉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复习发生于主动脉良性肿瘤的文献,探讨其发生与主动脉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理科2006年至2012年,手术切除的胸主动脉瘤及胸主动脉夹层的标本129例,通过复习临床病历,观察HE染色切片,辅以弹力/VG及Masson等组织化学染色及SMA、CD31及CD34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主动脉壁结构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主动脉壁均发生了结构的改变,主要是中膜弹力纤维、平滑肌及基质的变化,但有3例标本内膜增生明显,1例形成了平滑肌瘤,另2例发生了内膜下弹力纤维瘤样增生及平滑肌瘤样增生。结论:主动脉壁内不同组成成分的改变,使得主动脉壁重构,导致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形成,而某一单一成分过度增生可形成主动脉腔内的肿瘤。
- 方微陈东商建峰武迎王伟付稳滕飞崔亚艳孙丽君肖磊石凤茹连国亮
- 关键词:主动脉瘤病理学
- HLA-G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试验组)和正常妊娠者(对照组)胎盘各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HLA-G的表达水平,并观察两组胎盘的病理变化。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LA-G基因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8);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孕妇相比,胎盘绒毛间质血管数及绒毛数平均值减少,合体滋养细胞结节增多,绒毛间质纤维化及纤维素样坏死显著增多,细胞滋养细胞明显增生,干绒毛小动脉管腔直径变小;相关分析显示,HLA-G表达强度与胎盘绒毛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00,R=0.900)。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HLA-G的表达明显下降,且与胎盘病理改变呈正相关,提示HLA-G可能与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 蒋红丽王慧杨冬付稳刘陶
- 关键词:子痫前期人类白细胞抗原-G实时PCR胎盘病理变化
- 胎儿右心室双出口尸检2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25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胎儿的心脏解剖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6月胎儿尸体解剖发现的391例先天性心脏畸形标本的病理资料,其中尸检病理诊断DORV标本25例。心脏畸形按照心脏节段分析方法进行观察,分析DORV不同亚型的临床及病理解剖学特点。结果①本组尸检病理诊断DORV在先天性心脏畸形标本中占比为6.4%(25/391),男11例、女14例。②本组20例为SDD型,其他少见类型为SDL型2例,ADD型3例。@25例DORV中简单型16例(64.0%),其中伴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10例,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Taussig-Bing畸形)6例。复杂型9例(36.O%),其中伴二尖瓣闭锁或左心室发育不良7例,伴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3例。④DORV中多数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侧,且2条大动脉呈左右并列发出,这一类型多见于伴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时,主动脉均位于右前位。本组检出大动脉骑跨6例(24.0%)。⑤DORY伴有其他主要心内畸形依次为体一肺静脉连接异常11例(45.8%),动脉导管狭窄或缺如8例(33.3%),主动脉弓异常4例(16.7%),CAVSD3例(12.0%);伴有心外畸形者11例(45.8%),主要有马蹄肾、脐膨出、食管闭锁、膈肌裂孔疝、内脏异位综合征、多脾综合征及无脾综合征等。结论DORV病理解剖形态复杂多样,常伴有复杂的心内外畸形,尸检时应准确探查DORV中室间隔缺损的位置、与大动脉的关系、有无肺动脉狭窄及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等,准确的病理分型可为精准诊疗及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 武迎陈东商建峰方微付稳滕飞崔亚艳于玮朱庆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畸形肺动脉狭窄左心室发育不良无脾综合征
- 主动脉瓣叶瘤临床病理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叶瘤(AVA)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例AVA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及其他辅助检查,对其手术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患者年龄23~74岁,男性12例,女性7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慌、胸闷、气短等心血管病症状,其中6例有发热。查体于主动脉瓣区闻及舒张期或/及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主动脉瓣叶上有赘生物或主动脉瓣叶脱垂,部分伴主动脉瓣叶穿孔。辅助检查:5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0例C-反应蛋白增高,3例类风湿因子增高,2例抗链球菌溶血素“O”实验阳性,4例红细胞沉降率增高。主动脉瓣为三叶的17例,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的2例,19例主动脉瓣叶瘤,6例位于左冠瓣叶,6例位于右冠瓣叶,1例位于无冠瓣叶,6例位置不清。大体检查见瓣叶瘤大小不等,呈不规则的囊袋状结构,瘤壁厚薄不一,10例顶端有穿孔,13例内壁较光滑,6例内壁粗糙,3例有赘生物。镜下瘤壁与瓣膜组织结构相同,伴玻璃样变及黏液样变,9例伴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病例见细菌菌落,弹力纤维紊乱,瘤顶部变薄;相应主动脉瓣膜9例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结论:主动脉瓣叶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瓣膜病变,考虑血流冲击病变的瓣膜组织形成,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常见病因之一。
- 商建峰贺晨宇陈东方微武迎刘文旭崔亚艳滕飞付稳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病理分析
- 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形态学分析
- 目的:回顾性研究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手术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总结临床分型与病理形态的关系,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为治疗及干预AD及AA病变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常规HE及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
- 方微孙丽君陈东武迎商建峰石凤茹付稳滕飞李文靖崔亚艳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病理形态学
- 文献传递
-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间的关系被引量:4
- 2008年
- 肿瘤淋巴管生成是肿瘤转移过程的必要环节,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表达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子VEGF-C和VEGF-D诱导淋巴管生成,并且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道转移。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其对抗研究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并有可能成为治疗肿瘤淋巴道转移的靶点。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 陈东付稳贺建业
- 关键词:淋巴管生成肿瘤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淋巴管密度
- 心脏血管瘤临床病理7例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心脏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2012年12月至2017年8月间,7例心脏血管瘤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女性5例,男性2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2.7±10.4)岁。肿瘤位于心内膜层3例,位于心肌层4例。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海绵状血管瘤2例,毛细血管瘤2例,海绵状及毛细血管混合性血管瘤3例。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术后随访到7例,均健在、无复发。结论:心脏血管瘤是非常少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高度血管化及对比剂注入后快速同源性增强提示此肿物可能。组织病理形态表现有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或其混合型。手术完整切除后通常预后良好。
- 崔亚艳陈东方微商建峰武迎滕飞付稳韩丽媛董芳龚珊珊王伟于玮连国亮梅少帅李彦玮石凤茹李倩
- 关键词:血管瘤心脏
- 临床影像酷似肺肿瘤的隐球菌病临床病理分析——附10例报告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C的病理和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肺隐球菌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3~67岁,中位年龄56岁。首发症状常为咳嗽、咳痰、胸痛和发热。影像学检查:5例显示团片状影,4例呈孤立性结节影,1例为混合病变,伴毛刺征及晕征等,术前8例考虑为肺癌,2例考虑特殊感染,无1例初诊为PC。后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均为肺隐球菌病。大体切面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的瘤样肿块,镜下可见8例有多核巨细胞肉芽肿形成伴大量炎细胞浸润,2例病灶内肺泡结构破坏,明显纤维化;特殊染色显示巨噬细胞胞质及肺泡腔中可见具有诊断意义的圆形空泡状隐球菌孢子。结论:PC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特异,病理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为肺癌、结核及结节病等疾病,其诊断主要组织学形态和特殊染色,术前行经皮穿刺肺活检的诊断方法应给予足够重视。
- 滕飞陈东商建峰方微付稳崔亚艳李彦玮连国亮
-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临床病理特殊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