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楠
- 作品数:13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高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从高校基层的科研管理人员入手,研究其在高校工作的定位,角色。以及在新形势下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新要求。
- 刘婷齐楠
-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角色定位
- 秸秆还田对棕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为实现秸秆循环利用,提升农田土壤肥力,选择辽宁地区典型棕壤实施秸秆不还田、秸秆粉碎还田、生物炭还田、牛粪还田、粉碎秸秆+生物炭混合还田、粉碎秸秆+牛粪混合还田、生物炭+牛粪混合还田,以探究在不同还田时长下这7种秸秆还田方式对棕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还田2个月,还田18个月后的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显著增加,而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52%,72%。还田2个月后,相较于秸秆不还田,6种还田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仅秸秆粉碎还田处理下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约增加72%;而还田18个月后,秸秆粉碎还田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94%,101%,2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线性关系随还田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秸秆还田时间对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方差解释量最大,秸秆还田方式对蔗糖酶活性的方差解释量最大,二者交互作用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方差解释量最大。本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在激发棕壤酶活性和改良棕壤质量方面效果较为明显。
- 孔健健刘晓晴杨扬孙广霁齐楠
- 关键词:秸秆还田生物炭牛粪土壤酶活性棕壤
- 模拟冻融循环作用下添加秸秆对土壤氮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为探究冻融作用下添加秸秆对农田土壤氮动态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添加秸秆、土壤湿度以及三者间的交叉作用对土壤有效氮含量和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能显著增加土壤铵氮和无机氮含量,增幅分别为98%和33%,但对硝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冻融作用下,相较未加秸秆的对照,添加秸秆后土壤铵氮含量显著减少了62%,而硝氮含量变化不显著;不同水分处理下,60%和100%水分处理下的铵氮含量和氨化速率显著高于20%的水分处理,而其硝氮含量和硝化速率则显著低于20%的水分处理,60%和100%的水分处理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冻融循环次数显著影响土壤氮动态指标,其中,在第1次冻融循环后,土壤氨化和净氮矿化速率最高,此后显著降低,在第4次冻融循环后,趋于稳定;不同处理下,硝化速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方差分离结果表明,添加秸秆与水分处理对无机氮含量的方差解释量较大,分别为35.1%和21.2%;冻融循环次数对氨化和净氮矿化的方差解释量较大,分别为56.0%和43.5%;三因素间的交叉作用对土壤硝化作用的方差解释量最大。冻融循环作用对农田土壤氮矿化过程有着重要影响,且影响程度受秸秆添加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 孔健健李梦齐楠杨扬刘晓晴王凯泽
- 关键词:冻融循环秸秆还田无机氮
- 一种Co-P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Co-P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以金属基底为载体,采用化学镀法沉积出金属Co和非金属P,制取Co-P纳米催化材料,具体实现步骤如下:将基底物质依次用热碱溶液浸泡、铜侵蚀液浸泡、敏化液浸泡和活化液浸泡处理后,...
- 王艳白树崇齐楠武士威夏博书曹中秋
- 文献传递
- 一种Co-P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Co-P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以金属基底为载体,采用化学镀法沉积出金属Co和非金属P,制取Co-P纳米催化材料,具体实现步骤如下:将基底物质依次用热碱溶液浸泡、铜侵蚀液浸泡、敏化液浸泡和活化液浸泡处理后,...
- 王艳白树崇齐楠武士威夏博书曹中秋
- 文献传递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9
- 2010年
- 对高校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目的是调整多媒体的利用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及自主创新的能力,以达到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目的的目标。
- 刘宏鑫刘婷薛明智齐楠
-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 秸秆还田方式对棕壤性状和磷组分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为遏制棕壤沙化,提升棕壤质量,实现秸秆循环利用,选择辽宁地区典型沙化棕壤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生物炭还田、牛粪还田,以探究这3种秸秆还田方式对棕壤性状和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粉碎还田和牛粪还田后土壤容重显著减小,生物炭还田后土壤pH显著降低,牛粪还田能显著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和中性磷酸酶活性(soil neutral phosphatase activity,SNP)。秸秆粉碎还田对土壤磷组分影响不显著,生物炭还田使土壤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MBP)分别显著增加了23%和50%,牛粪还田使土壤TP、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和MBP分别显著增加了31%,98%和57%。土壤AP与TP,MBP线性正相关,MBP与TP线性正相关。土壤水分含量和pH与磷组分相关关系显著。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TP的方差解释量最大,土壤水分含量对AP的方差解释量最大,而土壤pH对MBP的方差解释量最大。牛粪和生物炭还田是短期内改善土质和增加土壤磷肥力的有效手段,而秸秆粉碎还田则可能是长期处理秸秆、改善土质的重要手段。
- 孔健健方红艳齐楠李梦刘晓晴杨扬
- 关键词:土壤有效磷磷酸酶活性
- 干湿交替与秸秆添加对土壤氮动态的影响
- 2024年
- 为提高土壤氮肥力和秸秆综合利用率,采用室内模拟控制试验探讨了干湿交替、秸秆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效氮含量及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效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无机氮含量,分别约增加了67%,93%和86%;二者交互作用对土壤氨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影响显著,对净氮矿化速率无显著影响。随着干湿交替强度的增加,土壤铵态氮、无机氮含量及氨化速率显著增加,但土壤硝态氮含量、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变化不显著。方差分离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强度、干湿交替循环次数、秸秆添加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效氮含量及氮矿化速率的方差解释量最大,其次为秸秆添加。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可能会促进秸秆添加下的土壤氮转化过程,进而引起土壤氮肥力增加。
- 齐楠孙广霁丁子凡杨扬刘晓晴孔健健
- 关键词:棕壤秸秆综合利用养分循环
-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工作浅析被引量:1
- 2010年
-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基层学院科研人员的连接纽带。随着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科研秘书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关系到学校科研水平的发展。
- 齐楠刘宏鑫刘婷薛明智
- 关键词:科研秘书科研管理
- 氨硼烷水解制氢Co-Mo-B纳米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无机纳米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氨硼烷水解制氢Co‑Mo‑B纳米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以金属或非金属基底为载体,将基底依次用热碱溶液、酸侵蚀液、敏化液和活化液处理后,浸入化学镀液中进行化学镀,再经洗涤、干燥,即得以基底为...
- 王艳孟伟白树崇齐楠戚克振夏博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