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钡
- 作品数:38 被引量:16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期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价同期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6例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管腔狭窄至少70%)确诊患者同期行锁骨下动脉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先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再植入支架。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分别进行彩色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评估再狭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共计38处动脉狭窄病变,均成功进行了经皮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彩色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动脉管腔再狭窄。结论采用同期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微创、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
- 韩莹冯力张励庭袁勇黄炫生张建黄大钡
-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后血清因子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用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效果,分析血清因子与预后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行TIPS治疗。比较90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白蛋白(ALB)]、门静脉压、门静脉血流指数及血清炎性趋化因子配体9 (CXCL9)、血栓素A2(TXA2)及前列环素(PGI_(2))水平。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40例)和预后不良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XCL9、TXA2及PGI_(2)水平,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患者的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的ALT、AST水平低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周的ALT、AST水平高于术前,术后2周的ALB水平高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周的ALB水平高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2周的门静脉压、门静脉血流指数水平低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周低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2周血清CXCL9、TXA2及PGI_(2)水平低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周低于术前(P<0 05)。预后良好组患者术前血清CXCL9、TXA2及PGI_(2)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CXCL9、TXA2及PGI_(2)能够用于患者TIPS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预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845及0.858 (P<0.05)。结论 TIPS用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异常,降低其门静脉压力、门静脉血流指数、血清CXCL9、TXA2及PGI_(2)水平,同时通过ROC分析,证实血清CXCL9、TXA2及PGI_(2)水平可用于TIPS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预测。
- 林志鹏邹旭公黄大钡李晓群张健
- 关键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预后
-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介入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评估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接受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因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术后止血率、术后1年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共纳入23例患者,其中8例患者接受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治疗,15例患者接受颈内动脉弹簧圈闭塞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年再出血率4.3%(1/23),为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4%(4/23),4例均为弹簧圈闭塞治疗患者,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术后1年生存率为91.3%。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罕见,但危险性高,介入治疗能有效止血及闭塞假性动脉瘤,且复发率低,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 林志鹏邹旭公胡小龙陈都刘辉来黄大钡陈源李晓群张健
- 关键词:鼻咽癌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
- 急危重症介入诊疗
- 李晓群谢钢张健张高尚王得坤余元龙袁勇师天雄韩志安冯力郑伟华张励庭高绍衍胡锡祥缪建航宁晔蒋崇慧缪炯熵董剑廷孙建鸣黄大钡吴泳钧文自祥吴惠玉
- 该项目成果融合危重症急救医学和介入医学的特点,以介入诊疗技术广泛运用于急危重症,获得良好疗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介入诊疗采取“一体化救治”的流程;在急危重症疾病介入治疗中,形成了独特而实用的救治模式,抢救成功率高,治疗病种...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危重症介入治疗急救医学介入医学
- C臂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经皮骨成形术治疗四肢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目的:评估C臂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骨成形术治疗四肢骨骨转移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01月至2023年01月我院行微波消融联合骨成形术治疗顽固性疼痛引起的四肢骨骨转移瘤53例,治疗前后定期评价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评价表(QOL)的变化及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6±1.1、7.7±0.9、2.4±1.0、1.7±0.7、1.6±1.1、2.3±1.3;患者手术前后VAS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143.4,P<0.001);ODI评分分别为46.8±1.8、45.4±2.0、18.3±2.8、16.7±2.6、18.0±4.5、24.7±1.8;患者手术前后ODI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91.8,P<0.001);QOL评分分别为24.5±3.8、25.8±2.4、38.8±2.7、39.6±2.9、38.5±4.5、30.3±2.8;患者手术前后QOL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591.1,P<0.001);术后骨水泥外渗率为26.4%(14/53);有4例患者(股骨3例、肱骨1例)在术后出现病理性骨折行外科固定治疗。结论:C臂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骨成形术治疗四肢骨骨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林志鹏陈都胡小龙黄大钡邹旭公陈源张健李晓群
- 关键词:微波消融骨转移瘤
- 应用不同热塑膜定位方式研究食管癌放疗中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和热塑体膜固定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分别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和热塑体膜对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各30例,实行调强放射治疗,在每次治疗的摆位纠正前、摆位纠正后及治疗后获取锥形束断层扫描(CBCT)图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得到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原因。结果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的摆位纠正前误差为X(1.1±0.8)mm、Y(1.3±1.1)mm、Z(1.0±0.9)mm,热塑体膜组的摆位纠正前误差为X(1.7±1.4)mm、Y(4.5±3.2)mm、Z(3.9±1.5)mm,两组的分次间误差在X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Y、Z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纠正后与纠正前CBCT对比,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和热塑体膜组的摆位误差均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纠正后CBCT对比,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的摆位误差均有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塑体膜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固定技术精确性高于热塑体膜组;分次内误差在每次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明显,因此在治疗计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 郭纪慈黄大钡李珍余建荣古定标
-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摆位误差
-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MSCT血管造影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叶内型肺隔离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的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对异常供血血管进行后处理重建,并与手术资料结果对比。结果 4例位于右下叶后基底段,另外9例病灶位于左下肺,其中7例位于左下叶后基底段;1例表现为含气的单房囊状影,8例表现为含气或和含液的多房囊状影,囊壁薄,增强后未见强化,4例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增强后有中等强化;血管重建均可显示病灶内供血的异常血管(其中3例来自腹主动脉上段,另外10例来自胸主动脉下段),并能清楚显示其起源、分支及行程,血管显示情况与手术一致。结论MSCT血管成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病灶内异常的供血动脉,对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血管造影。
- 唐堪华黄大钡袁国奇刘海明杨朝林熊诗俊
- 关键词:支气管肺隔离症X线计算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 图像引导下乳腺癌调强放疗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对比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下应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对乳腺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3—9月接受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的乳腺癌患者60例,根据患者放疗体位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组(n=30)和B组(n=30),分别选取热塑体模(A组)和个体化定位泡沫垫联合热塑体模(B组)进行固定,所有患者分别在每次治疗摆位纠正前和摆位纠正后行锥形束CT(CBCT),获取两组摆位误差值。结果摆位纠正前,A组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纠正后,两组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均低于摆位纠正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三维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周数增加,两组三维方向的分次间误差逐渐减少,且A组1~5周三维方向的分次间误差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调强放疗使用个体化定位泡沫垫联合热塑体模固定体位能提高摆位稳定性和重复性,采用CBCT图像引导放疗可有效减少摆位误差。
- 黄大钡郭纪慈李珍
- 关键词:调强放疗体位固定
- C臂CT在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C臂CT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51例患者51个孤立性肺结节(SPN)于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VATS)术前行C臂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并统计该技术的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VATS转开胸手术率,以及SPN平均大小,距脏层胸膜距离、病理学结果。结果 C臂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平均定位时间16 min,无症状气胸发生率7.8%,无症状出血率21.6%,1例(2.0%)发生脱落,SPN平均大小10.7 mm,距脏层平均距离25.3 mm,穿刺距离(皮肤至肺结节的距离)66.7 mm,恶性SPN占60.8%。结论 C臂CT引导下Hook-wire肺小结节定位准确、安全、快速,是一种高效的引导方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黄大钡李晓群张健文自祥刘辉来
- 关键词:C臂CT肺结节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 不同图像引导方法对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比较不同图像引导方法对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方法应用瓦利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治疗盆腔部肿瘤30例,分为A、B、C 3组,分别采用不同CBCT图像引导方法进行比较,其中A组每天摆位后行CBCT扫描,B组隔天摆位后行CBCT扫描,C组每隔5 d摆位后行CBCT扫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CT模拟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获取3组病例x轴(左右)、y轴(头脚)、z轴(腹背)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并估算其相应的摆位外扩边界(MPTV)。结果每天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1.21±0.14)mm、(-2.04±7.94)mm、(-1.62±3.15)mm,MPTV分别为:3.12 mm、10.66 mm、6.26 mm。隔天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1.31±4.02)mm、(2.28±13.17)mm、(1.72±8.33)mm,MPTV分别为:6.09 mm、14.92 mm、10.13 mm。每隔5 d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2.13±4.26)mm、(2.48±16.6)mm、(2.65±8.09)mm,MPTV分别为:8.31 mm、17.82 mm、12.29 mm。结论增加CBCT图像引导次数可以明显提高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的精度。
- 郭纪慈黄大钡余建荣李珍
- 关键词:盆腔肿瘤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