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生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波改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 1995年
- 在心电图中T波是代表心室晚期复极的电位变化,相当于动作电位曲线的3位相,为心室复极波。凡能影响心室复极及除极的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引起T波改变。所以T波改变在心电图分析中既是一常见现象,也是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具体分析的重要部分。1 正常T波 在正常心电图中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同(简称同向)。从向量角度讲即在额面和横面T向量与QRS向量趋向相同方向。在正常心电图中Ⅰ、Ⅱ、V4-
- 刘仁光魏广生
- 关键词:T波改变T波双峰临床心电图复极T波电交替电张调整性T波
- 人小脑内部毛细血管密度的定量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应用甲醛碳素墨水灌注,按立体学方法测量并分析5例儿童(3~11岁)小脑皮质及髓质的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如下:皮质深层(包括蒲氏层和颗粒层)毛细血管密度最高,为1137.25±204.95mm/mm^3,皮质浅层(分子层)次之,为647,68±153.18mm/mm^3,,髓质最低,为493.81±126.78mm/mm^3,经统计学分析表明三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于同一层次,小脑各区间差异不显著(P>0.05).文内还讨论了毛细血管密度与小脑细胞构筑的关系.
- 刘学政萧鸿李丽娟魏广生杨旭姜树学
- 关键词:毛细血管小脑血管密度
- 齿状核微血管构筑的研究被引量:1
- 1995年
- 应用12例经甲醛碳素墨水灌注的儿童脑及10例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脑,光镜及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齿状核微血管构筑形式.齿状核动脉直接起自小脑三对动脉的1~2级分支,分为齿状核内动脉及齿状核外动脉.动脉分支间形成致密的血管丛.核内吻合血管多为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前动脉.齿状核毛细血管密度远高于核周围髓质.文内探讨了齿状核微血管构筑形式与小脑出血的关系.
- 刘学政谷学静刘学魏广生萧鸿蔡久英姜树学
- 关键词:微血管构筑齿状核小脑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科研管理的难题与对策被引量:1
- 1994年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科研管理的难题与对策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清文,魏广生,张振峰锦州市中心医院崔景章,石守义锦西市中心医院率庆喜,王军我们医院是省属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步深化了医院改革,采取了业余服务、专家门诊、...
- 张清文魏广生张振峰崔景章石守义率庆喜王军
- 关键词:医院科研管理专家门诊医院改革医务人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早期糖尿病大鼠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变化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1,3月和6月组。 55 mg/kg体重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取大鼠视网膜制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并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病程1月只见视杆细胞膜盘模糊不清,膜盘间隙略有扩大;病程3月时,膜盘间隙扩大明显,并发生局部断裂溶解。视杆细胞核固缩、异染色质浓集。视杆内节线粒体肿胀、甚至空泡变性。病程6月时,以上改变更加严重。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大鼠出现光感受器的形态变化,随病程进展,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
- 刘学政萧鸿魏广生曲维新李瑞祥李春丽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感受器超微结构
- FN在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
- 1999年
-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基质分子FN在实验性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的表达,以阐明其与糖网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FN免疫阳性反应出现于视网膜各类血管,并且随病程的进展,反应强度逐渐增加,因此认为FN参与糖网病的病理过程。
- 刘学政萧鸿李丽娟魏广生李锦伟李瑞祥隋海勇
- 关键词:糖尿病纤维连接蛋白视网膜疾病STZ
- 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最佳智能的尝试被引量:6
- 1999年
- 刘学政萧鸿魏广生
-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