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俊红

作品数:17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基因
  • 3篇湿疣
  • 3篇细胞
  • 3篇尖锐湿疣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瘤
  • 2篇乳头瘤病毒
  • 2篇突变
  • 2篇丘疹
  • 2篇丘疹病
  • 2篇瘤病毒
  • 2篇基因突变
  • 2篇家系
  • 2篇鲍恩样丘疹病
  • 2篇BOWEN病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单核

机构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9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 1篇华亭煤业集团...

作者

  • 17篇马俊红
  • 10篇肖生祥
  • 7篇安金刚
  • 4篇王俊民
  • 3篇白莉
  • 3篇李伯埙
  • 3篇王晓鹏
  • 3篇许庆强
  • 2篇冯义国
  • 2篇陈丽瑛
  • 2篇董颖颖
  • 1篇董永红
  • 1篇李萍
  • 1篇郑瑞
  • 1篇耿松梅
  • 1篇蔡力
  • 1篇霍佳
  • 1篇周澜华
  • 1篇刘艳

传媒

  • 6篇中国皮肤性病...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6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周期素E、p21、转录因子E2F-1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细胞周期素E(cyclinE)、p2 1(WAF1/CIP1)、核转录因子E2F 1在尖锐湿疣 (CA)皮损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 6/ 11相关CA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3 8例HPV 6/ 11阳性CA患者皮损和 13例正常人皮肤中cyclinE、p2 1、E2F 1与分布。 结果 ①CA皮损中cyclinE、p2 1、E2F 1的表达均较正常皮肤增强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表皮棘层和颗粒层。②CA皮损中cyclinE与p2 1的表达间存在正相关性 ,cyclinE与E2F 1、p2 1与E2F 1间无相关性。 结论 HPV 6/ 11CA可能通过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相互协调与制约 。
马俊红白莉陈丽瑛
关键词:细胞周期素EP21转录因子E2F-1尖锐湿疣乳头瘤病毒
疥疮患者96例生活质量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调查疥疮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用10%硫磺乳对96例门诊疥疮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分别对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疥疮患者的平均生活质量得分为10.09,该表具有较好的内容信度及效度。结论疥疮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10%硫磺乳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周澜华安金刚肖生祥马俊红董颖颖
关键词:疥疮生活质量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一家系亚铁螯合酶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对一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家系亚铁螯合酶基因突变检测,探讨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的遗传特征。方法收集一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家系中4例患者及3例表型正常者和50例无亲缘关系健康个体外周血标本,采用PCR扩增亚铁螯合酶基因全部11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并进行直接测序。结果先证者及其母亲、姐姐、表兄、外祖父中检测到一个新的剪接突变位点间隔序列(IVS)3+1G—A,其外祖母和父亲未发现该突变;正常对照未发现此突变。先证者及其父亲、姐姐、表兄、外祖父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为IVS1—23T/C和IVS3—48C/T,而先证者的母亲与外祖母为IVS1—23C/C和IVS3—48T/T。结论发现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家系一个新的基因突变位点,该突变可能与两个低表达等位基因IVS1—23T和IVS3—48C共同导致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的临床表型。
马俊红肖生祥安金刚王晓鹏许庆强董颖颖冯义国
关键词:突变
羊毛状发1例被引量:2
2009年
患者女,20岁。白出生后头发即稀疏、卷曲、柔软,头发颜色灰白。患者自有记忆以来未曾剪发过,头发缓慢生长至10cm左右便基本停止生长,平时头发易缠绕,不易梳通,轻拔毛发即脱落。患者无智力及骨骼发育异常。既往体健,足月顺产。平素月经规律。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马俊红肖生祥安金刚王晓鹏许庆强王俊民
Letterer-Siwe病1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儿女,6个月。躯干部反复起丘疹,伴发热3个月。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带状浸润的大量胞质丰富、核呈肾形的组织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CD1a(+),S-100(+),CD68(-)。诊断:Letterer-Siwe病。
马俊红肖生祥李伯埙耿松梅蔡力
鲍恩样丘疹病、鲍温病中Survivin表达及其与HPV16感染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16(HPV16)感染及Survivin表达在鲍恩样丘疹病(BP)、鲍温病(BD)中的致病作用。方法分别选取35例鲍温样丘疹病,32例鲍温病,另取12例正常包皮作为对照组。应用原位杂交检测各组织中HPV16DNA,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①Survivin在BP、BD中表达率分别为54.3%和57.6%,对照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P和BD中HPV16+组与HPV16-组Survivin表达率为79.2%,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P、BD中Surviv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可调节Sur-vivin表达,两者协同影响BP、BD的发生发展。
马俊红安金刚
关键词:鲍恩样丘疹病BOWEN病SURVIVIN
毛囊角化病ATP2A2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检测毛囊角化病患者ATP2A2基因的突变。方法提取全部患者及健康对照个体的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TP2A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测序。结果在收集到的2个家系和3例散发患者中共发现3个突变,包括1个缺失突变(1622delAACA),1个插入突变(180insCTTAA)和1个错义突变(698G>T),均为未见报道的突变。在100例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收集到的毛囊角化病患者存在ATP2A2基因的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会影响角质形成细胞中钙离子的转运,使表皮细胞的连接和分化出现异常。
霍佳刘艳马俊红李萍肖生祥
关键词:毛囊角化病ATP2A2基因基因突变
一念珠状发家系Ⅱ型毛发角蛋白基因检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检测一念珠状发家系Ⅱ型毛发角蛋白(hHB)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在取得遗传学研究知情同意书后,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HB1和hHB6所有外显子,进行DNA直接测序,然后与GenBank中登记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该家系患者未发现已报道的10种hHB致病突变,但发现该家系hHB1基因外显子1第154位存在(G/C)杂合峰,以C为主,编码氨基酸为CGA(精氨酸R));与该家系无关的50人份测序为同样(G/C)杂合峰,但以G为主,而GeneBank中氨基酸编码为GGA(甘氨酸G),证实为非同义cSNPs(第154位G/C,G52R)。结论该家系念珠状发患者的致病基因不同于现已报道的10种hHB致病突变,在他们hHB1外显子1存在非同义cSNPs。
马俊红肖生祥李伯埙
关键词:念珠状发单核苷酸多态性
尖锐湿疣、鲍恩样丘疹病、Bowen病及鳞状细胞癌皮损中生存素的表达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皮肤肿瘤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在正常皮肤组织、尖锐湿疣(CA)、鲍恩样丘疹病(BP)及恶性肿瘤Bowen病(BD)、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18例正常皮肤组织、37例CA、26例BP、24例BD、25例SCC中生存素的表达情况,并对所有BP和BD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结果正常皮肤组织、CA、BP及SCC组中任两组间生存素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阳性率依次增高。BD组与S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上,BD比BP细胞异形性更明显。结论正常皮肤组织、良性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生存素的表达强度呈梯度升高,提示生存素在细胞增生及永生化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马俊红
关键词:尖锐湿疣鲍恩样丘疹病BOWEN病生存素
Ⅳ型20甲扁平苔藓1例被引量:5
2010年
患者男,50岁。20甲出现甲板破坏,萎缩脱落伴颊黏膜损害5月余。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局部可见角化不全,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增生,基底层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诊断:Ⅳ型甲扁平苔藓。
安金刚王俊民肖生祥马俊红董永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