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润润

作品数:23 被引量:298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太湖
  • 9篇污染
  • 6篇水质
  • 6篇微囊藻
  • 5篇栅藻
  • 5篇铜绿微囊藻
  • 4篇淡水藻
  • 4篇水藻
  • 4篇太湖流域
  • 4篇流域
  • 4篇湖流
  • 3篇水环境
  • 3篇水污染
  • 3篇苏南运河
  • 3篇污染控制
  • 3篇流域水污染
  • 3篇河流
  • 3篇风浪
  • 2篇营养
  • 2篇再悬浮

机构

  • 15篇河海大学
  • 14篇江苏省环境科...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3篇颜润润
  • 12篇逄勇
  • 5篇崔云霞
  • 5篇晁建颖
  • 4篇程炜
  • 4篇李瑞玲
  • 3篇王珂
  • 3篇赵伟
  • 3篇刘洋
  • 3篇陈晓峰
  • 2篇李一平
  • 2篇何卿
  • 2篇孙卫红
  • 2篇周鑫鑫
  • 1篇周静
  • 1篇庄巍
  • 1篇刘庄
  • 1篇曾远
  • 1篇王燕枫
  • 1篇张毅敏

传媒

  • 3篇人民长江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技
  • 1篇水利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环境监控与预...
  • 1篇第二届水环境...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培养条件下扰动对两种淡水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2
2007年
研究了单种和按1∶1配比混合培养条件下,不同扰动强度对铜锈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所模拟的扰动强度范围内,较小的扰动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和聚集,单独培养的微囊藻和栅藻均在扰动强度为90r/min时藻比增长率最大;当转速大于该值时,随着扰动强度的加大,藻比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在共培养体系中,铜锈微囊藻的比增长率均大于单独培养时的比增长率,且在扰动强度为90r/min时最大;栅藻由于竞争能力较弱,生长能力受到微囊藻的抑制,其生长状况明显劣于单独培养时的情况,且比增长率大大减小。
颜润润逄勇王珂李瑞玲
关键词:栅藻
苏南运河污染特征及治理对策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苏南各市环境监测站2005~2007年的例行监测数据对苏南运河水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研究区污染源的调查,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研究区域污染源状况进行了评价,借助平原河网区水环境数学模型对研究区入湖河流对太湖营养盐的贡献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苏南运河例行监测断面超标现象显著,且污染程度有增有减,氮磷污染尤为严重;运河水质镇江段最好,苏州段次之,常州段、无锡段最差。研究区内污染负荷以生活污水的排放所造成的污染贡献率最大,占57.7%,工业点源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居第2位,占26.5%;氨氮污染所占比重最大,占44.3%,其次为TP,占30.1%。研究区域涉及的主要入湖河流入太湖的污染物通量占整个入太湖污染物通量的23%-29%。
颜润润程炜逄勇刘洋鲍春晖
关键词:水质污染特征苏南运河太湖
南京新增太湖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
2015年
根据秦淮河水质参数的实测结果,应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秦淮河9个点位水环境现状分别进行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氨氮、总磷及总氮在9个监测点位中均表现为主要污染因子,其中秦淮河上游江宁段水质最好。污染物入河量及环境容量分析结果表明,河流中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COD、氨氮、TN和TP分别占81.94%、77.86%、73.12%和41.83%,其次是工业污染及农业污染。其中,COD排放量占环境容量的97.48%,氨氮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51.10%。
周鑫鑫何卿颜润润高困沈小帅
关键词:太湖流域水质评价
水源地水质可达性及保护对策研究——以柳州为例被引量:2
2007年
水质模型能够模拟、预测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扩散规律,是研究和解决水体污染的一种常用方式,已大量应用于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建立柳江柳州段二维水流水质耦合模型模拟柳江柳州段的水流水质状况,计算出概化污染源在设计条件下的污染带分布状况,确定该市五个水源地中需要重点研究的两个水源地;建立排污量与混合带范围关系曲线,进行污染源对各水源地水质影响分析,并计算污染源的排污控制量。根据计算结果,柳州市要保证供水水质达标必须采取削减入河污染量或者另设取水口等措施。
颜润润逄勇
关键词:供水水源地水质模型
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在对常熟市某镇农村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厌氧-生物复合滤池-地下渗滤工艺技术处理该村的生活污水。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整个处理技术处理效果良好,运行费用低,适合在苏南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沈众何卿颜润润高困周鑫鑫
关键词:生活污水生物滤池地下渗滤
基于容量总量及断面达标的流域水污染控制研究--以如泰运河为例
利用各市环境监测站2006-2008年的例行监测数据对如泰运河的水环境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研究区污染源的调查,测算污染物入河总量并分析污染结构特征;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分别计算出如皋单元和如东单元的水环境容...
颜润润周静
关键词:河流水体污染控制
文献传递
苏南运河水质影响区污染负荷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结合河网区水系特征及区域污染物排放特点,确定主要水质影响区。利用单因子指数法以及等标污染负荷法研究运河水质及其影响区污染负荷。借助平原河网区水环境数学模型对各支流出入运河流量比的计算结果,对包括区域外的入运河污染负荷总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运河监测断面中超标断面占76.2%,氨氮超标最严重,其次为总磷,运河常州段、无锡段水质最差;研究区内工业点源污染负荷贡献率最大,生活源次之;入苏南运河污染物总量为COD2.63万t、氨氮2614.3t、TP316.63t,其中研究区域内各类污染物入运河量所占比重均在79%以上。研究区域内污染负荷是苏南运河水质的主要影响源,常州、无锡为污染控制的重点地区。
颜润润程炜逄勇崔云霞陈亚男
关键词:水质污染负荷苏南运河
风浪作用下的底泥悬浮沉降及内源释放量研究被引量:61
2008年
分别于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太湖梅梁湾水体开展了5次野外实验,利用沉积物捕获器收集沉积物,采用Gansith公式法计算了沉积物的再悬浮通量,并建立了其与风速的关系;对代表不同风浪作用下的太湖悬浮物进行了7次静沉降实验,计算了悬浮物的静沉降通量,并建立了其与悬浮物浓度关系.以3.7 m/s为界对低泥悬浮沉降过程进行分解和概化,计算了2005年每日的悬浮沉降量,并利用近10年的风速资料估算了太湖年均内源释放量.结果表明,太湖每日的内源释放量受风速影响显著,和风速变化趋势较为接近,然而不同营养盐的释放状况却各不相同.太湖内源年均进入水体的净底泥量有19.03万t,冬季最大,夏季次之;就营养物质释放量而言,COD约4.96万t、总氮约7 773.0 t、总磷约275.5 t,其中秋季营养物质释放量最小,夏季最大.
逄勇颜润润余钟波李一平李瑞玲
关键词:内源释放再悬浮风浪太湖
不同风等级扰动对贫富营养下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1
2008年
为了探讨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动力扰动对微囊藻生长产生的影响,在实验室中模拟了不同风浪强度,分别测定了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速率。结果显示,贫营养下,对藻体有规律地施以一定的扰动有助于藻类的生长,扰动使得藻比增长率从0.1d^-1最大增加至0.3d^-1;约4.0m/s风力最有利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弱扰动对藻类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强扰动对藻类生长限制作用更显著。富营养下,各风力等级下的扰动对铜绿微囊藻比增长率和最大现存量的影响均不明显,藻比增长率基本间于0.27-0.29d^-1。结果表明,水体中营养水平相差悬殊时,扰动所引起的营养物质重新分配相对于其他因子对藻生长具有更重要的影响。太湖目前的富营养化状况下,动力扰动对藻类生长的直接影响不大。
颜润润逄勇陈晓峰赵伟马俊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贫营养太湖
基于最大日负荷量的流域污染控制措施——以太湖新孟河流域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以最大日负荷量(TMDL)计划理念为基础,利用太湖新孟河流域水文水质、污染源资料,对照水功能区的水质要求,对基于月水平的流域最大日负荷量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基于TMDL值的污染控制措施。结果表明:该流域全年TMDL值变化幅度较大,面源为该区域水质的主要污染源;面源污染负荷量在不同月份差异明显;根据污染物削减量的计算结果提示,并非每个月都要按照统一的削减标准进行排污控制,可根据TM-DL计划科学利用和调控水环境容量,既促进环境保护又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颜润润晁建颖崔云霞
关键词:污染控制TMDL计划环境容量太湖流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