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劲松

作品数:102 被引量:346H指数:9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0篇心脏
  • 28篇手术
  • 25篇动脉
  • 22篇外科
  • 21篇术后
  • 19篇瓣膜
  • 17篇缺血
  • 16篇心肌
  • 15篇心房
  • 15篇外科手术
  • 14篇房颤
  • 13篇动脉瓣
  • 13篇心房颤动
  • 12篇移植术
  • 12篇缺血预处理
  • 10篇动脉旁路
  • 10篇动脉旁路移植
  • 10篇动脉旁路移植...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机构

  • 93篇沈阳军区总医...
  • 1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辽宁省科学技...

作者

  • 102篇韩劲松
  • 81篇王辉山
  • 65篇尹宗涛
  • 57篇韩宏光
  • 35篇汪曾炜
  • 23篇李新民
  • 20篇张南滨
  • 18篇刘宇
  • 15篇宋恒昌
  • 13篇阎德民
  • 12篇姜辉
  • 11篇朱洪玉
  • 10篇陈朝辉
  • 9篇祝岩
  • 9篇安君
  • 9篇孟庆涛
  • 8篇方敏华
  • 8篇李晓密
  • 8篇金岩
  • 7篇徐莉莹

传媒

  • 1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1篇中国胸心血管...
  • 8篇临床军医杂志
  • 7篇中华胸心血管...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心肺血管病杂...
  • 5篇中国医师进修...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国体外循环...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沈阳部队医药
  • 3篇创伤与急危重...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THE 23...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17篇2016
  • 11篇2015
  • 16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6
  • 5篇2005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在体心肌NO—cGM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糖尿病大鼠心肌在缺血预处理(IPC)后环磷酸鸟苷(cGMP)及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变化,探讨糖尿病抑制IPC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取糖尿病及非糖尿病SD大鼠各30只,各分为3组(每组10只)。(1)假手术组(Sham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持续155min,全程旷置作为基础对照。(2)缺血再灌注组(I/R组):穿线平衡35min后,持续收紧结扎造成缺血30min,放松后再灌注90min。(3)IPC组:穿线平衡35min后,缺血5min,再灌注5min,反复3次,而后重复I/R组操作。比较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心肌组织cGMP、NO、NOS含量的变化。电镜标本行线粒体Flameng评分。结果非糖尿病IPC组与I/R组比较,心肌酶漏出明显减少,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增加,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cGMP、NO、NOS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IPC在糖尿病大鼠未表现出明显心肌保护作用,cGMP、NO、NOS含量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糖尿病抑制IPC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大鼠心肌NO—cGMP通路表达受抑制有关。
韩宏光韩劲松王辉山张南滨姜辉尹宗涛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糖尿病环磷酸鸟苷一氧化氮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个体化治疗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共73例,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栓塞等;血培养及赘生物培养阳性17例(23.3%),以草绿色链球菌居多,病原体菌种呈现多样化趋势。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83.6%(61例)。病灶分布以主动脉瓣病变(33例),二尖瓣病变(21)例为多。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及赘生物,并相应纠治瓣膜病变和心脏畸形。其中择期手术54例(74.0%),急诊手术19例(26.0%)。血培养阳性病例应用大剂量敏感广谱抗生素4~8周。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均经手术及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心功能改善,仅1例1年后心内膜炎复发。结论:大剂量敏感广谱抗生素治疗与积极的相应外科治疗相结合的个体化处理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韩宏光王辉山李新民姜辉尹宗涛韩劲松张南滨汪曾炜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
Cox迷宫Ⅲ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持续性房颤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总结应用Cox迷宫Ⅲ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手术经验和术后近、中期疗效。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我院共施行Cox迷宫Ⅲ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持续性房颤8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律及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指标及心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余79例均顺利出院,无再次开胸止血患者。79例均获随访,随访率100%。随访1个月~1.5年。随访期间无死亡。心功能(NYHA)Ⅰ级71例(89.87%),Ⅱ级8例(10.13%)。随访1、3、6个月和1年以上患者分别为79、69、51和25例,窦性心律分别为75(94.94%)、66(95.65%)、48(94.12%)和24例(96.00%)。恢复窦性心律患者均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无需安装永久起搏器。结论严格系统训练,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应用Cox迷宫Ⅲ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持续性房颤安全可靠,近、中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王辉山汪曾炜尹宗涛韩劲松赵科研金岩刘宇韩宏光
关键词:心房颤动迷宫手术疗效
141例心内直视手术同期行CoxⅣ型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
目的研究心内直视手术同期施行CoxⅣ型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手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5月行心内直视手术同期行CoxⅣ型迷宫术141例,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律、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
王辉山汪曾炜李新民朱洪玉张南滨宋恒昌韩劲松尹宗涛姜辉方敏华
关键词:心内直视手术心房颤动窦性心律COX
文献传递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Apelin水平与炎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Apelin水平与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12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58例,根据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及病史确定患者有无持续性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房颤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57±8)岁;窦性心律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54±10)岁。应用心脏彩色超声检测左心房内径和射血分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apelin、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房颤组血清Apelin[(201.94±71.96)pg/ml vs.(286.72±129.33)pg/ml]和射血分数(54.52%±3.94%vs.56.41%±2.85%)显著降低,hs-CRP[(5.58±12.90)mg/L vs.(1.89±3.55)mg/L]、IL-6[(2.59±0.64)pg/ml vs.(2.26±0.55)pg/ml]和左心房内径[(57.10±11.69)mm vs.(43.07±5.31 mm)]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pelin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左心房内径呈负相关(r=-0.308,P=0.019;r=-0.313,P=0.017),Apelin与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265,P=0.044)。结论房颤患者血清Apelin水平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上升,Apelin可能与房颤、炎症密切相关,Apelin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从而参与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侯鹏王辉山韩劲松陈朝晖徐殊刘宇
关键词:心房颤动APELIN炎症
二氮嗪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减弱机制的初步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二氮嗪预处理(DPC)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减弱的机制。方法取糖尿病SD大鼠及非糖尿病SD大鼠48只,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各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组):全心灌流12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在心脏平衡灌流30 min后,缺血30 min再灌注KH液1 h。DPC组:在心脏平衡灌流10 min后,给予含二氮嗪(100μmol/L)的KH液灌注5 min,再复灌不含二氮嗪的KH液5 min后,再给予含二氮嗪的KH液灌注5 min,再复灌不含二氮嗪的KH液5 min,然后缺血30 min,再灌注KH液1 h。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用DMSO代替二氮嗪,过程同DPC组。比较各组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GMP)、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结果①CK活性:非糖尿病大鼠中,再灌注后DPC组CK活性与I/R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DMSO组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大鼠中,再灌注后DPC组与I/R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DA、SOD含量:非糖尿病大鼠中,DPC组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1)、SOD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1)。而在糖尿病大鼠中,DPC组与I/R组比较,MDA和SOD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肌组织NO、cGMP及NOS含量:非糖尿病大鼠中,DPC组NO、cGMP及NOS含量与I/R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DMSO组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大鼠中,DPC组与I/R组、DM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C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减弱,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大鼠心肌NO-cGMP信号通路表达受抑制有关。
韩劲松韩宏光赵建传王辉山尹宗涛
关键词:二氮嗪糖尿病环磷酸鸟苷一氧化氮
人工腱索移植治疗二尖瓣脱垂78例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早中期疗效,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78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Gore-Tex人工腱索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男47例,女31例;年龄(52.7±9.6)岁,均为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单纯行人工腱索移植15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矩形切除58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矩形切除+Sliding 5例。每例使用Gore-Tex人工腱索1~3(2.15±1.05)根。均行二尖瓣瓣环置入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39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无明显反流62例,微量反流13例,轻度反流3例。出院后进行随访,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及二尖瓣反流程度。结果全组围术期无死亡。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延迟性心脏压塞1例,永久起搏器置入1例。术后随访70例,随访率89.74%(70/78),随访时间1~2年。随访期间,1例于术后13个月死于脑梗塞,余69例均存活。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60例,Ⅱ级9例。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肺动脉收缩压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68.00%±7.00%vs.55.00%±6.00%)、心排血量与术前比较明显增高(P<0.05),二尖瓣反流程度与术前比较明显减轻(二尖瓣反流束面积/左心房面积:3.45%±5.56%vs.39.55%±9.86%,P<0.05)。未发现人工腱索断裂或劈裂。二尖瓣无明显反流47例,微量反流22例。结论应用Gore-Tex人工腱索移植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安全、有效。
韩劲松王辉山尹宗涛韩宏光宋恒昌吉喆
关键词:退行性病变二尖瓣成形术人工腱索腱索断裂
冷冻消融迷宫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围术期管理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总结冷冻消融迷宫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行冷冻消融迷宫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的患者6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41例,年龄37~71(58.33±9.01)岁,房颤病程0.5~240(48.86±74.46)月,左房内径34~59(49.09±5.93)mm。结果全部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44~159(92.40±30.58)min,体外循环时间101~229(156.60±35.57)min,术中出血200~600(340.00±76.38)ml,呼吸机辅助时间15~48(23.29±11.22)h,监护室停留时间16~96(41.57±31.41)h。电复律治疗7例(10.77%),临时起搏治疗27例(41.54%),无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42例(64.62%),心房扑动11例(16.92%),心房颤动12例(18.46%)。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熟练的操作,良好的心肌保护,密切的心律监测及心律失常的积极防治,依据漂浮导管的指导治疗,详细的出院指导,对于患者围术期管理至关重要。
肖雄韩劲松韩劲松王辉山尹宗涛祝岩韩宏光
关键词:心房颤动围术期
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外科治疗早期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TOF-PA)外科治疗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对58例TOF合并P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31例;年龄6个月~29岁,平均(9.14±5.25)岁。按Castaneda分型,Ⅰ型28例、Ⅱ型11例、Ⅲ型9例及Ⅳ型10例。本组49例采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一期矫治手术,Ⅰ型采用跨瓣环的带单瓣的人工血管补片加宽,Ⅱ型采用右心室到肺动脉带瓣管道,Ⅲ型和Ⅳ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一期单源化和心内修复术。11例在全麻下行主动脉-肺动脉分流术。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心律失常9例、早期低氧血症7例、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5例、血红蛋白尿3例、灌注肺3例、气胸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感染1例、肺不张1例及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早期死亡10例,病死率5.8%,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1个月~15.5年复查,发绀消失,体质量明显增加。彩超复查未见残余分流,右心室流出道未见梗阻,肺动脉与右心室流出道之间无明显压力阶差。X线检查两肺血均有明显的增加,分布均匀对称。结论:TOF-PA一经诊断应尽快手术,加强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及时纠正术后低心排,积极防治术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均为提高手术成功率的诸因素。外科手术应早期手术病死率低,中、远期心功能效果良好。
韩宏光王辉山方敏华尹宗涛姜辉韩劲松张南滨汪曾炜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闭锁心脏外科手术病死率
膨体聚四氟乙烯片作单瓣重建右室流出道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处理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片(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右室流出道(RVOT)的近期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11年11月对7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的患者旋行矫治手术,术中采用厚度0.1mm的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RVOT,其中男42倒,女33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狭窄57例,l型肺动脉闭锁10例.肺动脉瓣缺如4例,右心室双出口台并肺动脉狭窄2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1例,室间隔缺损1例,肺动脉狭窄1例。结果:术后血氧饱和度为96%~100%。动脉血氧分压82~207mmHg,右室/左室收缩压比值0.22~0.70,右室与左、右肺动脉间的压力阶差小于10mmHg。左室射血分数(LVEF)0.53~O.80,右室射血分数(RVEF)0.52~07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I)0,28~0.62ml/m2。术后早期并发症:心包积液7例,低氧血症(氧合指数〈150)6例。心律失常5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残余室间隔缺损4例。术后随访3~48个月,无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其中62~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右心室流出道(RVOT)早期瓣膜活动功能正常,13例单瓣固定在开放状态:72倒均无肺动脉单瓣狭窄.3例单瓣轻度狭窄;21倒肺动脉瓣轻度返流.5例中度返流。结论:采用厚度0.Imm的Gote-Tex片作单瓣重建RVOT,可获得满意的lI缶床和血流动力学效果.近期效果良好。膨体聚四氟乙烯片作单瓣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后早期并发症应引起高度熏视,加强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及时纠正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积极防治术后心律失常等均为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李晓密韩宏光李新民王辉山方敏华尹宗涛韩劲松孟庆涛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膨体聚四氟乙烯手术后并发症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