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明 作品数:164 被引量:724 H指数:14 供职机构: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和动态增强MR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鉴别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EP)和早期(I期)子宫内膜癌(E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盆腔MRI检查的20例正常子宫内膜、17例EP和30例早期EC,分别测量DCE-MRI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以及IVIM参数真性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比较不同组间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参数联合诊断,评价不同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EP组的Ktrans(t=-3.347,P=0.002)和Kep(Z=-1.981,P=0.048)高于正常组,EC组的Ktrans(t=-4.316、-2.447,P均<0.05)和Kep(Z=-5.248、-4.650,P均<0.05)均高于正常组和EP组,D(t=2.884、2.941,P均<0.01)、f(t=3.100、2.874,P均<0.01)和Ve(t=3.846、4.288,P均<0.01)均低于正常组和EP组。DCE-MRI、Ktrans和Kep鉴别正常子宫内膜和E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732、0.691。DCE-MRI、IVIM、Kep、Ve、D、f和Ktrans鉴别EP和E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0.841、0.912、0.820、0.764、0.686、0.682。DCE-MRI、IVIM、Kep、Ktrans、Ve、D和f鉴别EC和正常子宫内膜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8、0.867、0.942、0.850、0.762、0.709、0.699。D与Ktrans和Kep均呈负相关(r=-0.251、-0.270,P均<0.05),f与Ktrans和Kep均呈负相关(r=-0.289、-0.360,P均<0.05)。结论DCE-MRI和IVIM鉴别EC与EP有类似的效能,且部分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刘旺毅 闫瑞芳 任继鹏 王红霞 谢北辰 韩东明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息肉 DTI技术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王红霞 韩东明子宫内膜癌IVIM多模型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孟楠 韩东明腹膜假黏液瘤1例的影像学诊断 2005年 李玉侠 王红坡 韩东明 李长松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各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8 例胃癌患者和25 例胃正常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单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及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值,比较两组之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同组... 金兴兴 孟楠 韩东明脊椎骨髓病变的MRI序列选择及诊断价值 2005年 目的探讨脊椎骨髓病变的MRI最佳成像序列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1FLAIR序列T1WI和FRFSE序列T2WI,结合STIR和脂肪抑制技术的T1WI增强,在1.5T的MRI机上对26例对照组和24例脊椎骨髓病变(观察组)行MRI成像,观察各种序列对病变显示的情况。将能特征性显示病变的MRI序列作为评价标准。结果T1WI显示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24/24)和92%(24/26),T2WI为54%(13/24)和88%(23/26),STIR为96%(23/24)和92%(22/24),增强为68%(13/19)和94%(15/16)。以上4种序列显示病变的准确性分别是96%(48/50)、72%(36/50)、94%(45/48)和80%(28/35)。结论T1WI、T2WI、STIR和MRI增强扫描在显示脊椎骨髓病变上都有较高的敏感性,T1WI是显示脊椎骨髓病变最敏感的序列,与T2WI或STIR和增强联合运用可以更有效地评价脊椎骨髓病变。 李玉侠 孙凤霞 韩东明 王红坡关键词:脊椎 骨髓 磁共振成像 2例乳腺幼年型纤维腺瘤MR表现及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幼年型纤维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磁共振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对2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光学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12岁、14岁,磁共振... 岳巍 韩东明扩散峰度成像(DKI)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早期疗效预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扩散峰度成像(DKI)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早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36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行DKI后处理获取治疗前、治疗2周及3周时的ADC、D、K等定量值,分析DKI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早期疗效预测价值。结果 36例局部晚期直肠癌中新辅助放化疗有效率41.67%(15/36);且治疗2周时、3周时有效组ADC值高于无效组(P<0.05);新辅助放化疗前、治疗2周时有效组D值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2周及3周时△D值高于无效组(P<0.05);但两组任意时间点的定量值K、△K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ADC、D、△D、△K均与TRG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K值相关性不显著(P>0.05);且△ADC、△D预测新辅助放化疗早期疗效时效能最佳,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0.845,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7.25%、100%及100.00%、62.49%。结论 DKI或可成为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早期疗效的有效手段,于此类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指导价值。 吴清武 岳军艳 陈杰 窦文广 韩东明关键词:局部晚期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结肠病变多排螺旋CT表现及误漏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总结结肠病变多排螺旋CT表现及导致误诊漏诊的原因。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行急诊多排螺旋CT检查发生漏诊误诊的11例结肠病变患者,均应用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以手术病理或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结肠病变患者的多排螺旋CT表现进行总结并分析引起患者误诊与漏诊的原因,总结不同类型结肠病变的鉴别要点。结果 11例患者中5例漏诊患者,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2例直肠腺癌、2例升结肠腺癌及1例乙状结肠腺癌;6例误诊患者,1例阑尾黏液囊肿误诊为右侧卵巢囊腺癌,1例直肠回盲部溃疡性中分化腺癌误诊为炎性病变,1例乙状结肠淋巴瘤误诊为间质瘤,1例肠痉挛和1例结肠息肉误诊为结肠癌、1例炎性病变误诊为直肠癌。结论 320排螺旋CT检查在结肠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有较大应用价值,而各项肠道清洁准备工作与扫描前结肠充气对患者扫描结果有较大影响,需引起重视并积极对不同结肠病变的鉴别诊断要点进行总结,以最大限度降低误诊与漏诊的可控因素,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吴清武 岳军艳 陈杰 窦文广 韩东明关键词:多排螺旋CT 肠道清洁 结肠充气 漏诊 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预防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消化道出血 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预防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按照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确诊为PHC合并PVTT的40例患者,通过随机化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肝内肿瘤TACE+门静脉癌栓125I粒子植入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肝内肿瘤TACE+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后3个月行腹部增强CT扫描评估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进展(PD)和稳定(SD),计算局部控制率;记录术后3、6及12个月的消化道出血情况和生存情况。采用连续校正的χ2检验比较两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治疗组PR 8例、SD 6例、PD 6例,局部控制率为40%(8/20);对照组PR 1例、SD 6例、PD 13例,局部控制率为5%(1/20)。两组间局部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1,P=0.023)。治疗组3、6及12个月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别为2、2、3例,对照组分别为2、6、10例。两组间治疗后3个月、6个月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1.000、0.235),术后12个月治疗组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治疗组和对照组1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0%(14/20)和40%(8/20),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5,P=0.031)。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PHC合并PVTT患者,能够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蒋丽 韩东明 胡鸿涛 马俊丽 赵妍 黎海亮 郭晨阳 姚全军关键词:门静脉 胃肠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