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军
- 作品数:52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水利工程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一种具有封严及冷却导流板的涡轮盘腔结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封严及冷却导流板的涡轮盘腔结构,包括大弯管、涡轮导向器、导流板、涡轮盘、涡轮叶片、轴承座安装边,所述大弯管、涡轮导向器、导流板采用螺钉固定在所述轴承座安装边上,分别形成了冷气腔A,B,C,D,E,F,...
- 黄恩亮龚建波胡嘉麟雷志军王沛
- 一种波瓣混合器的参数化设计方法
- 本发明涉及航空燃气涡轮风扇发动机混合排气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波瓣混合器的参数化设计方法,特别适用于新型波瓣混合器的参数化设计以及参数最优化。本发明旨在解决抗预旋波瓣混合器设计难度大的问题,通过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参数定...
- 柴猛雷志军张燕峰卢新根朱俊强徐纲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双级人工神经网络的五孔气动探针标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级人工神经网络的五孔气动探针标定方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预测五孔气动多孔探针的校准参数,通过构建第一、二基准人工神经网络ANN1、ANN2,输入的特征参数均为气动探针测量得到的特征参数<Image ...
- 张燕峰卢新根张子卿董旭屈骁雷志军
- 粗糙度对超高负荷低压涡轮边界层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基于IET-LPTA叶型研究了被动控制中的粗糙度对分离转捩的影响,以寻求一种优化的粗糙度布置方式来减小叶型损失。研究以CFX数值模拟为主,对数值结果进行试验验证。主要考察了不同粗糙高度及不同粗糙度布置位置对叶型损失的影响,提出了变粗糙高度的优化布置方案,并使用间歇因子、位移厚度、动量厚度、形状因子、湍流度等特征参数分析了粗糙度控制分离的机理。研究发现粗糙度对减小叶型损失,推迟开式分离泡的出现有显著作用,同时变粗糙高度结合前缘至转捩点的布置方式能够更好地抑制分离,减小叶型损失。
- 孙爽雷志军朱俊强李伟
- 关键词:粗糙度叶型损失
- 一种带预旋喷嘴和导流盘的发动机涡轮盘腔结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预旋喷嘴和导流盘的发动机涡轮盘腔结构,包括涡轮盘及设置在所述涡轮盘前的导流盘、预旋喷嘴环,高压低温二股气流通过预旋喷嘴环进入预旋气流腔后分成两股:一股通过导流盘周向均布的预旋冷气接收孔沿导流盘后侧的径向...
- 黄恩亮龚建波郭磊张坤雷志军李国庆杨光伟杜宇飞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调节喷嘴、喷嘴阵列和燃烧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喷嘴,包括:内层圆筒、外层圆筒、外筒套管和N层外层波浪结构,N层外层波浪结构夹设于内层圆筒和外层圆筒之间,其沿圆筒径向四周依次排列;相邻外层波浪结构之间、外层波浪结构与内层圆筒和外层圆筒之间形成气流...
- 李钢雷志军徐纲朱俊强徐燕骥
- 文献传递
- 新型消旋波瓣混合器射流掺混机理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为了消除高进口预旋时波瓣混合器表面流动分离,将基准波瓣混合器侧壁直叶瓣设计成类叶型式的折转叶瓣,形成一种新型消旋波瓣混合器。研究了多种进口预旋工况下消旋波瓣性能参数、涡系发展以及射流掺混机理与基准直波瓣的异同。结果表明:新型消旋波瓣改善了进口预旋工况下波瓣吸力面压力分布;重新组织了波瓣出口截面气流周向角度的径向分布。在进口预旋超过10°以后,消旋波瓣混合器的总压损失以及波瓣式喷管的总压损失均小于基准直波瓣。消旋波瓣混合器在高进口预旋时性能优异,波瓣出口截面周向气流确实加速了下游射流掺混。
- 柴猛雷志军张燕峰张燕峰朱俊强
- 关键词:总压损失
- 一种基于双级人工神经网络的五孔气动探针标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级人工神经网络的五孔气动探针标定技术方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预测五孔气动多孔探针的校准参数,通过构建第一、二基准人工神经网络ANN1、ANN2,输入的特征参数均为气动探针测量得到的特征参数k<Sub...
- 张燕峰卢新根张子卿董旭屈骁雷志军
- 文献传递
- 一种具有封严及冷却导流板的涡轮盘腔结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封严及冷却导流板的涡轮盘腔结构,包括大弯管、涡轮导向器、导流板、涡轮盘、涡轮叶片、轴承座安装边,所述大弯管、涡轮导向器、导流板采用螺钉固定在所述轴承座安装边上,分别形成了冷气腔A,B,C,D,E,F,...
- 黄恩亮龚建波胡嘉麟雷志军王沛
- 文献传递
- 旋转爆震涡喷组合发动机设计点计算模型研究
- 2023年
- 提出了一种旋转爆震涡喷组合发动机构型,并基于GSP计算平台针对该组合发动机搭建了总体性能分析模型,针对爆震燃烧模块建立了气动热力学等效计算模型,重点进行了发动机设计点循环参数选择和性能敏感度分析计算。根据建立的模型,研究并分析了不同设计点的选择对组合发动机循环参数选择的影响,获得了爆震燃烧室出口温度的变化以及从涡轮机引气给爆震燃烧室的最佳引气比例(文中定义为分流比)对组合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可满足该组合发动机性能需求的最优设计点涡轮前温度和压气机压比分别为1173 K和6.5;组合发动机推力性能随爆震燃烧室出口温度升高而提高,燃油经济性随爆震燃烧室出口温度升高而降低;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发动机推力随分流比增大而增大,耗油率随分流比增大而升高;在H=15 km、Ma=2的巡航状态点,组合发动机推力最大时对应的分流比为0.45。
- 赵起龚建波张坤李丹梅德清雷志军
- 关键词:总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