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桐
-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枕寰枢复合体后方静脉结构三维CT解剖被引量:4
- 2011年
- 背景:颅、颈交界区解剖结构复杂,术前观察枕寰枢复合体后方静脉丛是非常必要的。利用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显示这些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目的:观察枕寰枢复合体后方静脉丛结构的解剖特点。方法:随机筛选60例患者头颈部CTA枕寰枢复合体无明确异常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三维CT成像,测量枕寰枢复合体后方静脉结构,描述枕寰枢复合体的空间关系。结果与结论: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除寰枢关节后硬膜外静脉丛至中线距离左、右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枕下海绵窦体积、寰枢外侧关节后硬膜外静脉丛体积、枕下海绵窦与中线距离、颈深静脉C1段水平直径及至中线距离、C1后弓距离的测量值左、右侧,男、女性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枕寰枢复合体后方静脉、静脉丛血管丰富、其形态或结构变异复杂,存在不确定的变异。
- 陈雍君谢柏臻陈丽君隋桐赵慧毅段少银
- 关键词:枕寰枢复合体枕下海绵窦CT血管造影
-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相关参数的三维CT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背景:不同研究关于寰椎经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进钉点和钉道角度数据各有不同。目的:利用CT多平面重建设计理想的进钉路径,测量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相关骨性参数,评估寰椎椎弓根高度及椎动脉沟环变异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方法:从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中随机选出2009-10-01/2010-06-30期间头颈联合部未见异常62例患者CT血管造影扫描资料,利用其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三维多平面重建成像,测量寰椎椎弓根最小高度、进钉点位置、钉道角度、最大进钉长度、钉道在椎弓根内的长度,同时观察寰椎沟环变异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男女寰椎椎弓根最小高度分别为(4.4±1.2),(3.8±0.8)mm,其中高度≥3.0mm占91%。男女进钉点位置至正中线距离分别为(21.7±1.2),(20.8±1.3)mm;钉道内倾角分别为(10.1±2.1)°,(10.3±2.6)°;最大进钉长度分别为(26.9±1.8),(26.5±1.8)mm;椎弓根钉道长度分别为(8.0±1.1),(7.9±1.2)mm。寰椎沟环变异发生率为25.8%,其中Ⅱ~Ⅳ型后环发生率为21.0%。这表明椎弓根最小高度及Ⅱ~Ⅳ型椎动脉后环变异直接影响螺钉置入;MPR成像技术能设计理想的螺钉置入方案,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患者术前三维CT解剖测量是非常必要的。
- 何宏伟隋桐赵慧毅陈丽君林清池段少银
- 关键词:寰椎椎弓根三维CT数字化骨科
- 寰枢关节与颈1-2神经、椎动脉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
- 2016年
- 目的观察Cl、C2颈神经的行程,分析寰枢关节旋转时可能导致的c1、C2颈神经行程变化,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解剖依据。方法选取经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头颈部寰枢关节标本进行局部解剖,暴露颈C1、C2神经,利用造影剂和40%硝酸银溶液分别与不同剂型的粘合剂按l:1比例调和,加入水彩粉末,将调和后的混合物均匀涂抹于颈Cl、C2神经,椎动脉用导丝标记。然后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观察显示神经效果。选择显示效果好的组合涂抹C1、C2神经的寰枢关节标本,再进行旋转运动观察,然后固定于左右旋转位,再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观察寰枢关节、椎动脉、颈1-2神经的关系。结果造影剂与粘合剂混合涂抹神经后经CT扫描三维重建可以清楚显示神经形态。C1神经在椎动脉寰枢段第4弯曲下缘,横突孔内缘,紧贴椎动脉,提示椎弓根螺钉有可能损害椎动脉。C1神经在寰枢关节旋转过程中,基本随寰椎移动,没有明显相对位移。C2神经随着寰枢关节旋转发生运动。寰枢关节外侧关节面有可能触及C2神经根部。结论造影剂与粘合剂混合涂抹C1、C2颈神经,经CT扫描三维图像显示神经满意,C1神经在椎弓根螺钉植入时有可能受损,C2神经可能受寰枢关节外侧关节面的推压。
- 隋桐
- 关键词:寰枢关节椎动脉颈神经
- 寰枢关节不全脱位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住院治疗的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其中37例为非手术治疗,13例接受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讨论其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临床表现以枕颈部疼痛、颈部旋转活动受限为多,发生率分别为84%、78%。影像检查阳性率X线侧位与齿突张口位平片为81.8%,常规CT为94%,CT三维成像阳性率100%、MR检查阳性率25%。出现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100%、寰齿间隙增宽24%、齿突侧距偏移90%及左右寰枢外侧关节间隙不对称60%。37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临床治愈13例,显效17例,改善7例;13例手术治疗患者中临床治愈7例,显效3例,改善3例。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为2.0~4.0mm患者29例,并发症率51.7%(15/29),选择手术治疗13.8%(4/29),治疗显效率为93.1%(27/29);错位4.1mm以上患者21例,并发症率52.4%(11/21),选择手术治疗42.9%(9/21),治疗显效率为61.9%(13/21);其中选择手术治疗、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检查中CT三维成像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具有重要价值,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是非常必要的。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程度与治疗方法选择、临床疗效有直接关系。
- 隋桐陈雍君赵慧毅林清池段少银
- 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影像学诊断
- 三维CT血管造影诊断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范围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4例确诊为血管疾病的CTA资料,包括头颈血管组141例和躯干四肢血管组143例.扫描层厚为0.625 ~3.0 mm、螺距1.0~1.5,造影剂总量1.5 ~2.0 ml/kg.成像方法包括容积重建法(VR)、多层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及仿真内窥镜(VE).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手术对比.结果 进行2期CT螺旋扫描,实现心脏及全身血管三维成像,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本组CTA诊断血管性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7.28%、82.35%、96.48%.CTA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与DSA基本一致(P>0.05),但较手术测量小(P<0.05).结论 三维CTA适用于心脏及全身血管检查,可弥补常规CT检查的不足,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无创伤的特点和部分替代创伤性DSA的潜力.
- 杨烈林清池陈丽君隋桐段少银
- 关键词:血管造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CT血管成像评价头颈部旋转后寰枢关节与椎动脉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测量正常头颈部旋转后寰枢关节与椎动脉的相关性,探讨旋转后椎动脉寰枢段的形态改变。资料与方法按照头颈部旋转方位将旋转无异常的157例患者分成中立位组54例、左旋转位组53例、右旋转位组50例;所有患者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并将扫描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三维成像与数值测量,比较3组患者椎动脉寰枢段的形态差异。结果椎动脉寰枢段方向中立位左侧以前倾较多,右侧以后倾较多;旋转位左、右侧倾角较中立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转位时左侧第2弯曲高度较右旋转位及中立位增大,右侧第2弯曲高度较右旋转位及中立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旋转位时右侧第4弯曲宽度及高度较左旋转位及中立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旋转可导致椎动脉的形态改变,椎动脉倾角大小可以影响椎动脉的伸缩程度,第2、4弯曲的改变可能影响椎动脉血流。
- 吕绍茂隋桐段少银韩丹
- 关键词:寰枢关节椎动脉血管造影术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