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越秀 作品数:17 被引量:62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超声诊断成人巨大腹膜后横纹肌肉瘤1例 被引量:1 2002年 闫煜烽 张秋艳 黄进学 陈越秀关键词:超声诊断 成人 穿刺活检 超声检测技术在判断腕部电烧伤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应用超声检测技术判断腕部电烧伤后尺、桡动脉病理变化 ,探讨新的诊断方法。方法 选择 2 4例腕部高压电击伤患者 ,用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腕创面部、创缘上 5、10、15cm处的尺、桡动脉内膜、管壁厚度、管腔内径和血流量 ,并以正常人 12个尺、桡动脉为对照组。结果 (1)血管内膜的主要病理变化有 :内膜粗糙、水肿增厚、内膜脱落。 (2 )管壁呈阶段性增厚 ,厚度不均 ,0 0 5~ 0 19cm ,较正常对照组厚约 1倍 ,重者管壁坏死。 (3)管腔狭窄或扩张 ,可呈串珠状 ,创面段和创面上 5cm段狭窄最明显 ,重者管腔闭塞血栓形成。 (4 )血流量降低 ,以近创面处明显。 (5 )血管损伤以腕创面部最重 ,距创面边缘约 10~ 15cm处血管形态基本接近正常。 结论 超声检测可以直观显示受损血管内膜形态变化 ,管径大小 ,管壁厚度和血流量 ,对判断电烧伤血管损伤程度和范围有指导意义 ,是一种无创、精确、方便的检测方法 ,值得应用和推广。 柴家科 李利根 陈越秀 胡晓娟 杨红明关键词:超声检测技术 腕部 电烧伤 血管损伤 B型超声和彩色多谱勒在判断腕部电烧伤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用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判断上肢电烧伤后尺、桡动脉血管病理变化,探讨新的诊断方法。方法:选择腕部高压电击伤(电压380~10万伏,伤后3—7天)病人,用B型超声和彩色脉冲多普勒检测病人腕创面部、创缘上5cm、10cm... 柴家科 李利根 杨红明 贾晓明 高建川 贺立新 郝岱峰 吴焱秋 梁黎明 申传安 陈越秀 胡晓娟关键词:B型超声 电烧伤 文献传递 高频超声在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胸壁放射性溃疡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检测腹壁上、下血管对腹直肌肌皮瓣覆盖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价值。方法16例乳癌放疗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行胸部溃疡切除、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术前用以CDFI探查双侧腹壁上、下动脉位置、走行,以二维超声检测双侧腹壁上、下动脉的管腔内径,同时以脉冲多普勒分段测血管收缩最大血流速度。结果16例32根腹壁上、下动脉均成功检测,腹壁上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出现走行变异、管腔变窄等表现,并为手术证实。结论术前使用彩色超声血管检查仪对腹壁上、下动脉主干及其肌皮穿支检测,有利于筛选手术适应证和选择肌皮瓣的血供类型,同时可指导肌皮瓣设计和确定术中腹直肌前鞘切开游离部位。 胡晓娟 陈越秀 杜领娣 刘俭 宋慧锋 张晶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放射性溃疡 腹直肌肌皮瓣 潘生丁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1994年 潘生丁试验对冠心病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对部分冠心病人仍不能检出。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以冠脉病变的范围及程度最为重要。我院将潘生丁试验与冠脉造影对照,试评价这一试验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对象和方法受检者36人,男性29人,女性7人,年龄28—75(平均55.17±9.64)岁。方法:(1)受试前2天停服氨茶硷类药物,试验前12h停服血管活性药物及咖啡、茶等饮料。(2)受试前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血压、心率。(3)静脉注射潘生丁0. 陈越秀 王云翔 罗北捷 夏云峰 黄党生 史卫平 舒筑和 易周关键词:冠心病 潘生丁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误诊原因 ,以减少B超误诊率。方法 对4例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为老年妇女 ,平均年龄5 9岁 ,均有大量腹水 ,子宫萎缩、双卵巢正常 ,盆腹膜增厚 ,可有盆腔包块。结论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 。 徐颖 陈越秀 胡晓娟关键词: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 声像图特征 子宫萎缩 超声误诊 盆腔包块 误诊率 超声在四肢电烧伤手术前后的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技术在四肢电烧伤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P—IPHX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于手术前检测患肢创面段及其近心端5~15cm皮下组织、肌肉、血管,行伤情判断;于减张、清创、截肢(骨)、组织瓣移植术后追踪检测,观察术后组织恢复情况。结果共检测四肢电烧伤27例,56个患肢,99条血管;1.术前2D、CDFI检出皮下组织肿胀56个,焦痂6块,血管内膜水肿31条,血管内膜粗糙68条,血栓13条,血管屈曲走行变异22条。2.术后检出(1)减张术后2~3d皮下组织肿胀明显减轻;(2)清创、截肢(骨)术后皮下组织肿胀、焦痂、血栓消失;血管内膜水肿、血管走行变异及血管节段性管腔增宽、狭窄随恢复时间延长而减少;观察9个月仍有血管内膜粗糙。3.全部组织瓣移植成功。结论超声这一无创性检测技术可在手术前、后直观四肢电烧伤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准确判断损伤程度、部位及术后组织血管恢复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应用前景。 胡晓娟 陈越秀 徐颖 柴家科 李利根 张晶关键词:超声 电烧伤 四肢 高频超声观察腹直肌内动脉对转移肌皮瓣手术的价值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检测腹壁上、下血管对腹直肌肌皮瓣覆盖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价值。方法16例乳癌放疗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行胸部溃疡切除、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术前用以CDFI扫查双侧腹壁上、下动脉位置、走行,以二维超声检测双侧腹壁上、下动脉的管腔内径,同时以脉冲多普勒分段测血管收缩最大血流速度。结果16例32根腹壁上、下动脉均成功检测,腹壁上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出现走行变异、管腔变窄等表现,并为手术证实。结论术前使用彩色超声血管检查仪对腹壁上、下动脉主干及其肌皮穿支检测,有利于筛选手术适应症和选择肌皮瓣的血供类型,同时可指导肌皮瓣设计和确定术中腹直肌前鞘切开游离部位。 胡晓娟 陈越秀 杜领娣 刘俭 宋慧锋 张晶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 放射性溃疡 肌皮瓣 腹直肌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B超判断上肢高压电烧伤患者的血管损伤情况 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与B超在判断上肢高压电烧伤血管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 19例上肢高压电烧伤患者的尺、桡动脉作为烧伤组 ,术前应用DSA及B超检测技术 ,观察患肢腕部创面及创面近端 5、10、15cm处尺、桡动脉的内膜、管壁厚度、管腔内径、血流量以及血栓形成等情况 ;以 12位正常人的尺、桡动脉作为对照组。术中 :结合DSA和B超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并判断尺、桡动脉损伤程度 ,出现栓塞或管壁坏死者予以切除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DSA检测显示烧伤组患者 14条尺动脉、11条桡动脉出现异常 ,主要变化有栓塞形成、管腔狭窄、血流缓慢等 ,尺动脉损伤程度重于桡动脉。B超显示烧伤组 19条尺动脉和 16条桡动脉出现异常 ,主要表现为血管内膜粗糙不平、水肿或脱落 ,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或串珠样改变 ,血流量减少 (P <0.0 5~ 0.0 1)其中创缘近端 5cm的尺动脉血流量 (31.6 0± 13.90 )ml/min,明显低于对照组 (47.70± 9.6 0 )ml/min(P <0.0 5)。术中探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DSA、B超诊断相符。 结论 判断上肢高压电烧伤后的血管损伤情况可采用B超为主、DSA为辅的方法 ,以提高手术探查的精确度。 李利根 柴家科 郭振荣 陈越秀 欧阳忠南 杨红明 贾晓明 鲁晓贺 胡晓娟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B超 高压电 烧伤 血管损伤 超声检测技术在判断腕部电烧伤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技术判断腕部电烧伤后尺、桡动脉病理变化,探讨新的诊断方法。方法:选择腕部高压电击伤患者,用 B 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腕创面部、创缘上5 cm、10 cm、15 cm 处的尺、桡动脉内膜、管壁厚度、管腔内径和血流量,并以正常人尺、桡动脉为对照。结果:1、血管内膜的主要病理变化有:内膜粗糙、水肿增厚、内膜脱落。2、管壁呈阶段性增厚,厚度不均,0.05~0.19cm,较正常对照厚约1倍,重者管壁坏死。3、管腔狭窄或扩张,可呈串珠状,创面段和创面上5cm 段狭窄最明显,重者管腔闭塞血栓形成。4、血流量降低,以近创面处明显。5、血管损伤以腕创面部最重,距创面边缘约10~15cm 处血管形态基本接近正常。结论:超声检测可以直观显示受损血管内膜形态变化,管径大小,管壁厚度和血流量,对判断电烧伤血管损伤程度和范围有指导意义,是一种无创、精确、方便的检测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柴家科 李利根 陈越秀 胡晓娟 杨红明关键词:超声 电烧伤 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