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琳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阻滞
  • 1篇动脉
  • 1篇修复拇指
  • 1篇腰椎
  • 1篇腰椎管
  • 1篇腰椎管狭窄
  • 1篇腰椎管狭窄症
  • 1篇掌侧
  • 1篇指背
  • 1篇指背动脉
  • 1篇指损伤
  • 1篇指掌侧
  • 1篇指掌侧固有动...
  • 1篇韧带
  • 1篇三叉神经
  • 1篇三叉神经痛
  • 1篇神经刺激
  • 1篇神经刺激器
  • 1篇神经刺激器引...
  • 1篇神经痛

机构

  • 4篇唐山市第二医...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陈琳
  • 2篇史宇平
  • 2篇张建凯
  • 1篇周彤
  • 1篇王斌
  • 1篇阚敏慧
  • 1篇王辉
  • 1篇程爱国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射频热凝技术联合阿霉素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采用射频热凝技术联合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1例。对照组仅采用阿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射频热凝技术联合阿霉素神经阻滞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7 d(T1)、治疗后半年(T2)、治疗后1年(T3)、治疗后2年(T4)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1、T2、T3、T4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均较T0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的T1、T2、T3、T4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应时间点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相比,采用射频热凝技术联合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更显著,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张建凯陈琳史宇平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
黄韧带肥厚与腰椎管狭窄症关系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病理学研究探讨腰椎黄韧带变性、肥厚的病因及其与腰椎管狭窄症的关系。方法黄韧带组织取材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取切片分别用费尔赫夫(Verhoeff)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Verhoeff染色:光镜下所见:腰椎管狭窄症组:①弹力纤维明显减少、断裂;②大面积胶原纤维增生区域,而在黄韧带的边缘区域胶原纤维增生尤为明显。(2)腰椎管狭窄症组与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黄韧带中胶原纤维与弹力纤维比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黄韧带中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阳性表达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黄韧带变性肥厚在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理表现具有特征性——①黄韧带中的胶原纤维增生,特别是在黄韧带的边缘区域增生尤为明显,且排列不规则;②弹力纤维明显减少且有断裂;③纤维细胞数量减少,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生明显,成纤维细胞向软骨细胞过渡区域扩大;④出现灶性钙化;⑤血管数目增多,个别有炎性细胞浸润。(2)IL-6、TGF-β1、TNF-α3种炎性因子在椎管狭窄症肥厚黄韧带中的表达呈相对一致性,约80%明显增高。黄韧带变性、增殖、肥厚,也是无菌性炎性因子作用的结果。
阚敏慧陈琳程爱国
关键词:腰椎黄韧带免疫组织化学
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抽签的模式将本院治疗单侧上肢的带状疱疹痛和臂丛神经损伤后出现机体疼痛的88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周围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较对照组的22.70%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臂丛神经阻滞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采取超声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较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的上肢疼痛感,不良反应少,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张建凯陈琳史宇平
关键词:超声定位周围神经刺激器臂丛神经阻滞疼痛治疗
两种同指带蒂皮瓣修复拇指指端或指腹创面的比较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同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PPDA)背侧皮支皮瓣与同指尺侧指背动脉(DDA)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或指腹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收治65例拇指指端或指腹创面患者,分别采用桡侧PPDA背侧皮支皮瓣(PPDA背侧皮支组)修复35例(35指)、尺侧DDA逆行岛状皮瓣(DDA组)修复30例(30指)。PPDA背侧皮支组创面及皮瓣面积范围分别为1.9 cm×1.5 cm~2.9 cm×2.4 cm和2.1 cm×1.7 cm~3.1 cm×2.6 cm,DDA组创面及皮瓣面积范围分别为2.0 cm×1.7 cm~2.9 cm×2.5 cm和2.2 cm×1.9 cm~3.2 cm×2.8 cm。两组患者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皮瓣成活及供区切口愈合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随访时间。患者随访采用门诊复查、电话及微信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末次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伤指关节主动总活动度(TAM)、虎口角、皮瓣静态TPD、皮瓣及供区外观满意度。患者皮瓣及供区外观满意度参照密歇根大学手部功能问卷(MHQ)评定标准评定。对两组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PPDA背侧皮支组皮瓣35例全部一期成活,DDA组4例皮瓣出现水疱经伤口换药愈合,其余26例一期成活。PPDA背侧皮支组皮瓣一期成活率(100%)高于DDA组(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PPDA背侧皮支组、DD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随访时间分别为(59.11±5.42)min、(15.37±3.32)个月和(61.27±5.96)min、(16.17±3.6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PPDA背侧皮支组、DDA组患者伤指TAM和虎口角分别为(135.14±10.04)°、(90.29±4.36)°和(132.17±11.04)°、(89.00±4.8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PDA背侧皮支组患者皮瓣静态TPD[(7.11±1.21)mm]、皮瓣外观满意度[(4.69±0.47)分]及供�
王辉王海峰白卫飞周彤陈琳王斌杨晓溪
关键词:指掌侧固有动脉指背动脉拇指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