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
- 作品数:37 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康复治疗在心力衰竭病人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严华符春晖邹恩飞符允衡陈丽媛何东明陈林刘良华黄军章赵志梅陈湘桂黄春燕罗文意
- 随社会经济和医学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心血管疾病逐年增加。2002年,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第一死因,面对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挑战,提出了构筑心血管病的广泛联盟,相关多学科共同协作;锻炼和康复...
- 关键词:
- 关键词:康复治疗运动处方心力衰竭
- 脑钠肽、和肽素检测对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脑钠肽、和肽素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51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比较各组患者脑钠肽、和肽素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Gensini评分相关性。结果:AMI组、UAP组脑钠肽、和肽素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且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钠肽、和肽素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程度、冠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钠肽、和肽素水平可反映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 陈丽媛严华陈湘桂黄军章何东明陈林
- 关键词:冠心病脑钠肽和肽素心绞痛心肌梗死
- 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组,每组各24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急诊PCI治疗;在此基础上,替罗非班组在PCI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1),术后以负荷量(0.4μg.kg-1.min-1,30 min)、然后维持量(0.1μg.kg-1.min-1)治疗48~72 h;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和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测量法,评估PCI术后即刻结果、临床疗效、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 PCI后,TIMI血流3级获得率,替罗非班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45);替罗非班组的CT-FC值小于常规治疗组(P=0.000)。治疗后3,7 d,血清CK、CK-MB和cT-nI水平,替罗非班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 黄军章严华陆永光陈林陈丽媛何东明
-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封堵器对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背景:封堵器植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内后会增加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造成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封堵器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房间隔缺损组46例、动脉导管未闭组43例及室间隔缺损组35例,均采用封堵器封堵。封堵前、封堵后6 h、封堵后24 h、封堵后12个月对比3组外周血中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结果与结论:封堵前3组外周血中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外周血中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水平均于封堵后6 h达到最高值,尤以房间隔缺损组及室间隔缺损组升高显著,之后逐渐下降;至12个月时,动脉导管未闭组、室间隔缺损组CD62p、CD63水平恢复至封堵前水平,而房间隔缺损组CD62p、CD63水平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明显高于动脉导管未闭组、室间隔缺损组(P<0.05);3组间不同时间点凝血酶敏感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封堵器植入后,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患者血小板功能活化明显,尤以房间隔缺损更甚,持续时间更长。
- 陈林严华陈丽媛陆永光符春晖郑战传
- 关键词:封堵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血小板活化
- 5F导引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PCI处理一般病变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途径使用5 F导引导管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处理一般病变的经验。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09年10月106例经桡动脉途径分别利用5 F或6 F导引导管完成PCI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组(5 F组和6 F组)对比分析临床一般情况、靶血管的特点、血管并发症等。结果 106例患者中,使用5 F导引导管完成39例,占36.8%;5 F组女性所占比例、平均年龄高于6 F组;急症手术明显低于6 F组。术中对于处理靶血管的处理,以右冠为主,且植入支架数量、直径和长度明显小于6 F组;总的血管并发症也少于6 F组。结论只要选择合适,使用5F导引导管进行PCI是可行的。年龄、性别、靶血管的病变特点是影响5 F导引导管使用的主要因素。
- 严华黄军章陈丽媛何东明陈林符春晖
-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桡动脉导引导管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在基层医院初期开展的总结
- 2006年
- 目的总结在基层医院初步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经验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脉介入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与同期48例经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成功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桡动脉组53例完成造影,成功率为88.33%;不成功的7例中,5例桡动脉穿刺或置入导丝失败,2例动脉痉挛或迂曲。股动脉组成功率为97.92%,与桡动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仅1例因为腹主动脉迂曲而失败。结论尽管处于经皮桡动脉途径造影的学习阶段,但是在成熟的股动脉造影技术基础上进行是安全的,并发症并不增加。它既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作为首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 严华黄军章陈湘桂陈丽媛符春晖何东明陈林
-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疾病桡动脉
-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评价
- 2006年
-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 经7F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无残余分流。结果 6例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10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示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随访3~22个月无再通或残余分流。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疗效可靠。
- 陈湘桂严华陈丽媛符春晖黄军章陈林庞善芬梁建朝郑战传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8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冠心病患者162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观察组),单纯冠心病患者82例(对照组),两组均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受累血管支数及狭窄程度等。结果观察组单支病变发生率为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病变发生率为4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支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为40.0%、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发生率为7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0%及39.0%(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更为严重(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常可累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严重,多呈弥漫性。
- 何东明黄军章陈丽媛陈林
- 关键词:冠心病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
-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PCI患者EMPs、Th17/Treg水平及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外周血EMPs水平和Th17/Treg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的ACS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强化组)和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56例。常规组PCI前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强化组PCI前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d,手术后40 mg/d。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MPs、Th17及Treg数目;RT-PCR法检测ROR-yt、Foxp3及Notch1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IL-17。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探讨EMPs与ROR-yt mRNA和IL-17及Notch1 mRNA的相关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后强化组Th17、IL-17水平、ROR-yt mRNA及Notch1-mRNA表达量均有所降低,Treg及Treg/Th17、Foxp3 mRNA表达量均有所升高,EMPs水平低于术前且强化组较常规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MPs与ROR-yt mRNA和IL-17及Notch1 mRNA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EMPs可能参与ACS患者Th17/Treg失衡的调控,强化阿托伐他汀用药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下调EMPs水平,纠正Th17/Treg失衡及抑制Notch1表达,从而减轻炎性反应。
- 陈园月陆永光陈丽媛黄军章陈林仇昌智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内皮细胞微粒
- 心房颤动28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86例心房颤动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给予药物复律共124例,成功33例;电复律54例,成功19例;复律不成功者予控制心室率治疗234例;给予抗凝治疗者251例,发生血栓者6例。结论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诱发因素,控制心室率或转复窦性心律,预防血栓形成;如有监测凝血酶原等条件多选用华法林,无监测条件则可选用阿司匹林。
- 陈丽媛严华陈湘桂黄军章何东明陈林
- 关键词: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