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荣
- 作品数:352 被引量:1,686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更多>>
-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3例ICU中行机械通气的ALI/ARDS患者,用改进的德国JAEGER公司Ecoscreen呼出气冷凝液收集器收集EBC标本,同时收集血清标本;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EBC和血清中TNF-α的浓度,分析患者EBC和血清中TNF-α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ALI/ARDS患者EBC及血清中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38.24±3.54)pg/ml vs.(11.52±9.71)pg/ml,(105.52±24.91)pg/ml vs.(32.71±9.11)pg/ml,P<0.01]。2第1天、第3天及第7天ARDS组患者EBC中TNF-α水平均高于ALI组,P<0.05。3ALI组EBC及血清中TNF-α水平:第1天与第3天相比、第3天与第7天相比,EBC及血清中TNF-α水平存在差异(P<0.01);ARDS组EBC及血清中TNF-α水平:第1天与第3天相比、第3天与第7天相比,EBC及血清中TNF-α水平存在差异(P<0.01)。4病死组EBC中TNF-α水平在第1天和第7天高于生存组(分别为P<0.05和P<0.01)。5病死组EBC、血清中TNF-α水平于第1天和第3天及第3天和第7天相比,P<0.01;生存组EBC、血清中TNF-α水平于第1天与第3天及第3天与第7天相比,P<0.01。6EBC中TNF-α水平与PaO2/FiO2(P<0.01)、PaO2(P<0.01)及APACHEⅡ评分(P<0.05)呈正相关,与AaDO2/PaO2呈负相关。结论:TNF-α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ALI/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用EBC检测ALI/ARDS患者TNF-α的变化较血清灵敏。
- 葛珊珊陈建荣薛垒喜陈金亮徐志华
- 关键词:呼出气冷凝液肿瘤坏死因子-Α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中医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6年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由肺内和(或)肺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进而发展的急性呼吸衰竭.主要病理特征是炎症导致的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腔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进而导致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常伴肺泡出血.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渗出性病变.1994年的欧美ARDS共识会议(AECC)同时提出了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ARDS的概念.ALI和ARDS为同一疾病过程的两个阶段,ALI代表早期和病情相对较轻的阶段,而ARDS代表后期病情较严重的阶段,55%的ALI会在3d内进展为ARDS.
- 任珏辉陈建荣
-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肺泡上皮中医药治疗白介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p53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p53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98例NSCLC患者的EBC和血浆,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EBC和血浆中p53蛋白表达水平,并与98名健康对照者测定值比较.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比较肺癌组中不同分型、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吸烟史者EBC和血浆中p53蛋白水平和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应用 ROC曲线分析肺癌组血浆及EBC的p53蛋白诊断肺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①肺癌组EBC中p53蛋白测定值高于健康对照组[(233.99±7.91)ng/L vs(130.26±4.73)ng/L,P<0.01];肺癌组血浆p53蛋白测定值高于健康对照组[(292.58±8.79)ng/L vs(141.66±3.33)ng/L,P<0.01].②肺癌组中央型患者EBC中p53蛋白测定值高于周围型患者[(248.22±8.58)ng/L vs(215.78±6.61)ng/L,P<0.05].③免疫组化阳性组EBC中p53蛋白测定值高于阴性组「(249.77±8.07)ng/L vs(216.86±7.44)ng/L,P<0.05].④肺癌组中吸烟者血浆p53蛋白测定值高于无吸烟者[(310.18±9.04)ng/L vs(254.55±6.91)ng/L,P<0.01].⑤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7.96%(47/98).⑥血浆p53蛋白对于肺癌的诊断的敏感性为95.90%.特异性为90.04%;EBC p53蛋白埘于肺癌的诊断的敏感性为92.90%,特异性为79.59%;肺癌患者p53蛋白诊断最佳参考临界值血浆为175.68 ng/L,EBC为166.26 ng/L.结论 NSCLC患者中EBC p53蛋白的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 肖平陈建荣蔡映云陈金亮杨其昌陶国华陆晨希陶一江
- 关键词:P53蛋白呼出气冷凝液非小细胞肺癌
- 2079例交通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诊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8年12月急诊抢救的交通伤患者2079例,按年龄、季节、外伤类型、外伤死亡原因、病死率等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年龄分布:年龄≤14岁,占1.3%;14~39岁939例,占45.2%;40~59岁865例,占41.6%;60~79岁176例,占8.5%;≥80岁71例,占3.4%。②按季度统计:1季度383例,占18.4%;2季度555例,占26.7%;3季度619例,占29.8%;4季度522例,占25.1%。以3季度交通伤发生病例数最多。③9年来交通伤病例数占各种外伤病例的65.2%,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④交通伤中损害部位最多的为颅脑和各种骨折,分别占总数的56.2%和15.7%;颅脑外伤和多发伤为交通伤常见的死亡原因,分别占总数的56.4%和33.7%。结论:通过对交通伤的流行病学分析,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改进急救体系和服务模式,加强急诊创伤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 朱保锋陈建荣王芳刘步云顾朝丽
- 关键词:交通伤流行病学分析
- 急性中毒诊断和治疗软件的开发和临床应用
- 目的开发急性中毒诊断和治疗查询系列软件系统,提高临床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医学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法,使用visual studio 2010及SQL SERVER 2008编写,使用基于窗...
- 陈建荣沈君华朱保峰张鹏王建
- 动脉血气图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1999年
- 观察17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不同临床分期的动脉血气分析资料在动脉血气图上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动脉血气分布在通气不足合并换气损害区(5区)占52.8 %、通气代偿换气损害区(4区)占25.6 %和通气过度合并换气损害区(6区)占21.6%.5区病例的病死率最高,为23.7%,高于4区和6区(P<0.05).(2)出院时(临床缓解期)96例复查血气,4区58例,占60.4%,5区26例,占27.1%,6区9例,占9.4%,血气正常区(1区)3例,占3.1%,其中92例动脉氧分压大于8.0kPa.(3)死亡者死亡前血气均在5区.动脉血气图可直观反映COPD患者通气和/或换气功能的病理生理变化,为临床分期、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 陈佳漪陈建荣蔡映云金美玲
- 关键词:动脉血气图肺疾病阻塞性肺疾病预后
- 一种用于急诊ICU的止血工具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急诊ICU的止血工具,包括止血架、止血垫板、止血压板、伸缩杆、螺纹竖杆和弹性带,所述止血架的一端固定胶接在所述止血垫板上,所述止血垫板的正上方设置有止血压板;所述止血压板和...
- 顾鹏陈建荣朱保锋
- 文献传递
- 急性气体中毒救治查询软件的开发及临床应用
- 目的:开发《急性气体中毒救治查询系统》软件,并进行气体中毒流行病学的统计分析.
方法:使用visual studio 2010及SQL SERVER 2008编写软件,建立数据库.选择2009年1月~2013年...
- 沈君华陈建荣朱保锋王建刘颖
- 关键词:流行病学分析疾病预防
- 文献传递
- 区域急诊网络应用系统平台建设及意义被引量:5
- 2011年
-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对社会所能提供的各种健康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迫切需要将医疗卫生和健康信息电子化,并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资源进行科学管理,通过网络、电讯、无线电等各种手段迅速及时地通用于各个相关领域。为了满足这一要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健康信息的开发利用问题。在我国,
- 陈铭花海明陈建荣董建成黄新中
- 关键词:急救网络
- 以急诊重症监护室为急救平台的严重创伤院内救治中心建设和探索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研究构建以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为急救平台的严重创伤院内救治中心模式,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治疗效果。方法EICU为急救平台,联合外科、介入科及影像科等,实现由EICU主导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多科合作诊治(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及围手术期管理模式。观察实施此救治模式前后患者生命支持开始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早期确定性手术率、抢救室病死率、2次以上择期手术率及院内7 d存活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严重创伤患者的呼吸和循环支持开始时间及抢救室滞留时间缩短(P<0.01)、早期确定性手术率及2次以上择期手术率提高(P<0.05)、抢救室病死率及总病死率下降(P<0.01)、院内7 d存活率提高(P<0.05)。结论以EICU为急救平台的严重创伤院内救治中心的建立,能显著提高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救治效率,值得推广。
- 刘颖李峰季建峰沈君华朱保锋任玉琴陈建荣
- 关键词:EICU早期病死率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