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民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安徽省人才开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133鉴定胶质瘤干细胞血管周围壁龛的实验研究
- 李明武牛朝诗陈建民倪永丰董永飞高歌梅加明傅先明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细胞核外调控与恶性脑肿瘤被引量:1
- 2008年
- Wnt/β-Catenin(Wnt/β连结蛋白)信号通路已被证实参与脑肿瘤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信号表达,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因子和部分胞浆组成成分能抑制细胞的增殖、分化、自我更新从而导致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的生长。Wnt/β-Catenin信号的抑制作用为脑肿瘤的治疗方法和脑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陈建民牛朝诗
- 关键词:脑肿瘤WNT
- CD133鉴定胶质瘤干细胞血管周围壁龛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 检测脑肿瘤干细胞(BTSC)标记物CD133、巢蛋白(Nes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74例脑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探讨肿瘤干细胞生存的微环境一壁龛的组成、形态及其在脑肿瘤组织中的分布. 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手术切除的74例胶质瘤标本,按照WH02000年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级标准分为Ⅱ级22例(低级别组)、Ⅲ级27例和Ⅳ级25例(高级别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法分别检测标本中CD133的表达及其与Nestin、PCNA的共表达情况.计算并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CD133+细胞、CD133+血管和CD133+壁龛所占的百分比.并对CD133+血管和CD133+壁龛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CD133+细胞聚集于壁龛内生长,低级别组胶质瘤中CD133+壁龛阳性率较低.壁龛内增殖细胞较少,与相邻肇龛之间界限清晰,周围CD133+血管分布较少.高级别组胶质瘤中CD133+壁龛阳性率高,壁龛之间无明显界限,壁龛内细胞增殖活跃,周围可见丰富的CD133+血管分布:壁龛中除CD133+/Nestin+BTSC外,可见CD133+/Nestin-细胞、CD133/PCNA+细胞等亚群细胞;不同级别胶质瘤CD133+细胞、CD133+血管、CD133+壁龛百分比不同,且肿瘤级别越高,三者表达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壁龛与CD133+血管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5,P=0.000). 结论 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存在着由CD133+/Nestin+BTSC和一些亚群细胞组成的壁龛结构,CD133+血管对于壁龛结构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李明武牛朝诗陈建民倪永丰董永飞高歌梅加明傅先明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CD133
- 脑肿瘤干细胞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分布特性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肿瘤干细胞CD133的表达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78例Ⅰ-Ⅳ脑胶质细胞瘤的病理切片进行CD133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和比较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细胞瘤肿瘤干细胞之间的分布特点。结果脑肿瘤干细胞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石蜡组织切片上CD133阳性表达,在低级别脑胶质细胞瘤中表达很低,以零星分布的存在,未见脑肿瘤干细胞集聚现象;在Ⅲ、Ⅳ胶质细胞瘤组织切片上可以见到数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在髓母细胞瘤尤为明显,而且Ⅱ~Ⅳ级胶质细胞瘤可以见到多数是围绕着血管或在血管旁,呈巢状分布的均近血管边缘。结论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肿瘤干细胞分布从低级别的零星分布至高级别的聚集、巢状分布于血管周围。
- 陈建民牛朝诗董永飞倪永丰李明武
- 关键词:胶质瘤脑肿瘤干细胞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 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退行性改变的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的帕金森病(PD)行为学退行性变化,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将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立体定向注射到实验组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1、3、5、7、9、11、14、18和21d,追踪观察大鼠自主行为和阿扑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变化;开野实验观察大鼠自发运动行为改变。结果实验组给药后,随着时间推移大鼠开始出现渐进性自发性活动减少、动作缓慢、对外界刺激不自主竖毛、震颤;阿扑吗啡诱导的向健侧旋转运动逐渐增多。开野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自发运动行为出现渐进性异常改变。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单侧黑质致密部微量注射诱导的大鼠行为学呈渐进性发展,符合PD发病过程,说明蛋白酶体功能下降可能在PD发病机制起重要作用。
- 梅加明牛朝诗陈建民倪永丰
- 关键词:帕金森病蛋白酶抑制药
- 全反式维甲酸对脑肿瘤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脑肿瘤干细胞(BT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从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新鲜标本中分离、克隆筛选BTSCs;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BTSCs,根据培养基中的成分不同分为对照组、ATRA组、ATRA/生长因子组、生长因子组,用MTT法检测BTSCs的增殖效应;在含血清条件下诱导分化BTSCs,根据血清培养基中的成分不同分为ATRA组、对照组,于诱导分化第10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TSCs子代分化细胞CD13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率;将BTSCs子代分化细胞更换培养条件,观察其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增殖逆转再次形成脑肿瘤干细胞球(BTS)的比例和形成时间。结果在无血清条件下,ATRA组BTSCs的增殖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但低于生长因子组和ATRA/生长因子组,形成的BTS亦小于后两者;在含血清条件下,ATRA组BTSCs子代分化细胞CD133、GFAP的表达率分别为2.29%±0.27%和75.60%±4.03%,对照组为7.05%±0.49%和12.51%±0.77%,前者的分化程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仍然存在CD133的表达;BTSCs子代分化细胞在回复无血清条件下能够再次增殖形成BTS,ATRA组再形成BTS的比例为4.84%±0.32%,形成时间为(10.07±1.03)d,对照组分别为17.71%±0.78%和(4.08±0.35)d,前者再形成BTS的比例较后者更低、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能促进BTSCs增殖并诱导BTSCs子代细胞走向分化,但分化不彻底,细胞不能达到终末分化,可再次形成BTS。
- 倪永丰牛朝诗陈建民梅加明高歌董永飞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脑肿瘤干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 胶质瘤干细胞壁龛结构的实验研究
- 目的:检测脑肿瘤干细胞(brain tumor stem cell,BTSC)标记物CD133、Nestin和增殖细胞核标记物PCNA在74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肿瘤干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壁龛的组成、形态及其在脑肿瘤组...
- 李明武牛朝诗陈建民倪永丰董永飞高歌梅加明傅先明
- 关键词:脑胶质瘤脑肿瘤干细胞CD133
- 文献传递
- 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增殖分化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级别的人脑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在体外分离培养和增殖分化的情况。方法通过对不同病理级别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新鲜标本在体外无血清培养基中分离培养和体外增殖分化进行观察研究和分组比较它们的增殖能力。结果在无血清培养基中,Ⅰ级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不能形成克隆球;Ⅱ级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可形成中等克隆球;只有Ⅲ-Ⅳ级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才能形成大型克隆球。在血清培养基中,Ⅰ级胶质瘤干细胞增殖缓慢、分化较晚;Ⅲ-Ⅳ级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增殖迅速、快速进入分化期;Ⅱ级胶质瘤肿瘤干细胞增殖分化介于两者之间。分组比较,发现在不同培养基中和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干细胞各组之间在增殖和分化能力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在生物特性上存在多样性。Ⅲ-Ⅳ级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易于分离培养,增殖分化能力较强;Ⅰ级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增殖分化缓慢,有助于动态观察脑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的过程,是一个较好的观察研究对象。
- 陈建民牛朝诗倪永丰董永飞高歌
- 关键词:胶质瘤脑肿瘤干细胞增殖
- 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从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中分离培养脑肿瘤干细胞(brain tumor stem cells,BTSC),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和悬浮培养方法,从6例人胶质母细胞瘤标本中分离培养BTSC,并通过单克隆形成实验观察脑肿瘤干细胞球(brain tumor sphere,BTS)的形成过程。将BTSC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观察其在体外的分化特点。将BTSC子代分化细胞更换培养条件,观察其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逆向分化现象。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对BTSC及其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在人胶质母细胞瘤中成功分离出BTSC,其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球状生长,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显示其表达CD133。BTSC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发生贴壁分化,分化后的子代细胞可表达CD13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BTSC子代分化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能够再次增殖形成BTS,呈逆向分化现象。结论人胶质母细胞瘤中存在BTSC,其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多向分化以及逆向分化等生物学特性。
- 牛朝诗倪永丰陈建民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培养细胞分化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