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娟
-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抑郁障碍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引起慢阻肺稳定期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14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比较抑郁障碍组与无抑郁障碍组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SDS评分为(48.56±14.29)岁,超过50分40例(28.57%),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慢阻肺稳定期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缺少社会家庭支持、未进行肺康复运动训练、家庭氧疗依从性差、营养不良(OR=4.42、3.96、3.23、2.95)。结论:慢阻肺稳定期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通过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加强肺康复训练、提高家庭氧疗依从性、营养支持减少慢阻肺稳定期抑郁障碍的发生。
- 张玉尚玉龙罗为陆娟
- 关键词:慢阻肺稳定期抑郁障碍预防措施
-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良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评价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良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因良性气管-支气管狭窄收治于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患者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对治疗前后气管-支气管狭窄程度、气促指数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6例良性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经介入治疗后,气管-支气管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4.04±11.91)%下降至(15.23±6.07)%(P〈0.01),气促指数亦下降(P〈0.01)。介入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大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良性气管-支气管狭窄可以迅速解除气道梗阻,并发症较少。
- 张玉尚玉龙陆娟李赞罗为
- 关键词: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 COPD患者肺侵袭性真菌感染23例临床研究
- 2009年
- 近年来肺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并且其病原菌的流行病学也发生了显著改变,由于IFI诊断困难,治疗机会不易把握,患者病死率高,已成为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笔者通过对2003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IFI的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诊疗措施。
- 尚玉龙韩宝华杨凝罗为陆娟
- 关键词:真菌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接受常规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心率、血气分析变化及转归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3 d以后两组指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呼吸频率(14.27±3.34)次/分、心率(82.23±8.97)次/分、PaCO_2(49.45±3.56)mm Hg低于对照组的(17.34±4.22)次/分、(93.23±7.09)次/分、(54.23±3.87)mm Hg,PaO_2(77.34±6.56)mm Hg高于对照组的(65.45±5.64)mm Hg(P<0.05);对照组气管插管率24.00%、住院时间(25.56±5.30)d、死亡率12.00%高于观察组5.00%、(20.38±4.29)d、1.67%(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稳定生命体征、改善动脉血气分析、减少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
- 张玉罗为陆娟李赞尚玉龙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呼吸机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索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长期家庭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的重度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NPPV)2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20例。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2年后的肺功能、动脉血气、6min行走距离(6MWO);病死率及每年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MWD、每年住院次数均具有可比性(t值分别为0.42、3.84、0.29、0.42、0.29、0.32、1.01、1.65、0.38、0.23,P均>0.05)。2年后治疗组死亡5例,对照组死亡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2年后治疗组PaO2、PaCO2、6MWD、每年住院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9、7.25、0.32、6.26、1.01、6.2、1.65、3.44、0.38、3.02、0.23、7.62,P均<0.05)。结论长期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有选择性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治疗作用较为肯定。
- 尚玉龙罗为陆娟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 长期口服“偏方”对支气管哮喘重度及危重发作治疗反应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偏方"对支气管哮喘重度及危重发作时治疗反应的影响。方法重度及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62例,其中服过"偏方"超过1年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未服药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并把治疗前及治疗3天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收缩压(SP)、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进行对照分析,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3天后的HR、RR、SP及动脉血气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相比观察组较差(P<0.05),1周后的有效率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对治疗的反应差,考虑由长期服用"偏方"所致,因此推广及普及哮喘的长期规范化管理是呼吸科各级医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 杨凝尚玉龙韩宝华罗为陆娟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偏方
- 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并比较高强度和低强度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组和低强度组,每组各48例,观察各组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气血分析的变化。结果高强度组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24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较低强度组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呼吸频率(RR)较低强度组低,通气状况改善更明显,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较低强度组可更为迅速可靠地改善通气,显著改善PaO2、PaCO2、pH、RR和HR,减少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陆娟李赞王海清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总结分析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ABPA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1例确诊的ABPA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胸部CT、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疗效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有哮喘病史,在诊断ABPA之前至少被误诊12年。回顾性分析至2008年5月份以前国内可检索到的ABPA病例共91例,均有误诊,误诊时间为3个月~40年,被误诊为的疾病有肺结核、肺炎、肺癌、Wegener肉芽肿等,误诊为肺结核最为常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特征性的中央型支气管扩张对诊断ABPA有重要意义。结论我国ABPA报道病例较少,尚无国内的诊治指南。临床上ABPA极易误诊,应该提高对ABPA的诊断意识,若患者有气喘表现,肺部出现游走性浸润影、中央型支气管扩张,可进一步查总IgE、烟曲菌特异性IgE、烟曲菌过敏原皮试等以便早确诊及治疗。
- 尚玉龙罗为陆娟李赞马绍磊
-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