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艳萍

作品数:32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7篇文学
  • 7篇艺术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媒介
  • 5篇遗产
  • 5篇文化
  • 4篇艺术
  • 4篇文化遗产
  • 3篇数字媒介
  • 3篇数字艺术
  • 3篇文学
  • 3篇悲剧
  • 2篇电影
  • 2篇影视
  • 2篇中国水墨
  • 2篇中国水墨画
  • 2篇审美
  • 2篇水墨
  • 2篇水墨画
  • 2篇自我
  • 2篇文学观
  • 2篇文学研究
  • 2篇教育

机构

  • 27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29篇阮艳萍
  • 2篇赵杨
  • 2篇王雯
  • 1篇李必谨
  • 1篇郭云仲
  • 1篇卢语丹
  • 1篇杨剑兰
  • 1篇高丽金
  • 1篇代湘云
  • 1篇任意
  • 1篇廖燕玲

传媒

  • 3篇电影文学
  • 2篇兰州学刊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理论月刊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前沿
  • 1篇艺海
  • 1篇四川职业技术...
  • 1篇艺术教育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电脑知识与技...
  • 1篇文化遗产
  • 1篇民间文化论坛
  • 1篇大学教育
  • 1篇第四届全国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媒介即是遗产——数字媒介对文化遗产传承与表述影响初探被引量:4
2011年
对数字媒介的掌握与娴熟运用是文化遗产数字传承者不同于民间传承人的一个本质性特征。数字媒介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便利,它改变了一切——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述方式、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甚至文化遗产观本身。数字媒介带来的自由性、解构性、平等化、多元化和创造性,成为文化遗产当代传承中不可忽视的特征。
阮艳萍
关键词:数字媒介自由性解构性平等化
新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文化遗产保护——以丁村为例的媒介人类学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随着参与式影像的深入发展和参与式新新媒介的迅速普及,参与式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总体性背景。在这一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关联的文化政治实践都在发生着日渐深刻的变化。参与式民主在丁村生活的部落时代表现得非常明显,是这里的主要治理方式。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关注弱势群体、赋予民间权利、注重全员收益的思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思路的实现方式之一就是发展参与式管理,使文化遗产的利益相关各方都能够通过参与而实现自我的发展,提高自己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效能感。
阮艳萍王雯
关键词:参与式民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殖民时代荷属东印度群岛影视人类学实践述略
2023年
印度尼西亚的影视人类学实践及其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富于启思的发展过程。自荷兰人进入东印度群岛,这里的语言、文化、社会生活就进入到各种研究和记录之中。作为影视人类学实践的非虚构影像民族志记录就成为一种长期存在并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的媒介活动。通过对殖民时代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影视人类学实践进行历时性梳理,分析不同记录者在这里进行的影视人类学实践,可以为印尼影视人类学历史研究增加厚度,反思影视人类学“何为”“为何”的现实走向与理论抉择。
阮艳萍代湘云
关键词:影像记录影视人类学
文化遗产传承:数字的与传统的
2012年
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和数字传承,既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传承使命的变迁,也面临着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的共生处境。在此处境中,如何对待他者与自我的互解与互换,如何处理俯视、仰视与平视的角度,如何实现相互的议程设置,都应该被提到议程上来。这些问题的提出及其结论关乎到民族文化遗产本身作为主体的话语权,而这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阮艳萍
关键词:他者自我仰视俯视平视
丁村媒介景观的意义生产方式探析被引量:3
2016年
在景观的形成过程中,媒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生产中,真实的遮蔽和文化主体话语权的丧失已成为严重的现实问题。在媒介景观的意义生产中,丁村的情形可以带给我们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媒介生产为丁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提供了新的时代语境和话语空间。丁村媒介景观的意义生产主要包括自上而下的"把关人"掌控式和自下而上的"粉丝"群体参与式两大类别,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当代丁村媒介景观的意义生产空间。"粉丝"群体参与式生产的加入,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也为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众生存的持久论争提供了一种立脚之地。
阮艳萍王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生产媒介景观
从“第六代”电影寻踪巴赞写实主义美学理想被引量:1
2006年
阮艳萍
关键词:写实主义美学理想新现实主义新写实第六代导演
高校教学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仓库研究
随着决策支持系统学科的发展,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但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仍然比较少,而且在基于数据仓库的高校教学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上比较偏重理论性的研究,无法解决变化中的实际需求。本文对高校学生数据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同时关注如...
廖燕玲卢语丹阮艳萍高丽金
关键词:高校数据仓库OLAP
文献传递
数字艺术:媒介与教育
2009年
数字艺术是艺术与数字技术的高度结合。媒介及其技术是艺术传播的工具和中介,但它又远远不只是形式。媒介本身与传播内容同样重要,有时影响甚至还更为深远。数字技术不仅提升了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也拓展了艺术的内涵,变革了艺术思想,它甚至颠覆着传统的艺术创作和接受模式。当然,它也改变着艺术的教育和教学。
阮艳萍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媒介
中国水墨画数字着色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2011年
该文设计了一种新型数字软件可对中国水墨画进行快速着色。该软件将多维概率密度函数及颜色混合技术集成到了一起,并在原有算法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从而较好的实现了对中国水墨画的着色功能。该文通过实验分析与比较,进一步说明现有彩色化技术在对传统中国画进行着色时所存在的优势及缺陷。
赵杨李必谨阮艳萍任意郭云仲
关键词:中国水墨画数字艺术
作为传播者的屈原——《离骚》作者的传播学分析
2006年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突兀的高峰,一种早熟的极致。从传播学的角度,能获得这种长期、显著的传播效果,作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特殊地位、社会环境等因素均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阮艳萍
关键词:《离骚》传播学审美需求自我形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