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西刚

作品数:19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分化
  • 7篇出血
  • 6篇脑出血
  • 6篇干细胞
  • 5篇神经元
  • 5篇基质干细胞
  • 5篇高血压
  • 5篇高血压脑出血
  • 4篇神经元样
  • 4篇神经元样细胞
  • 4篇基因
  • 4篇骨髓基质
  • 4篇骨髓基质干细...
  • 3篇血肿
  • 3篇诱导分化
  • 3篇鼠骨
  • 3篇体外
  • 3篇微创
  • 3篇细胞分化

机构

  • 12篇苏州市吴中人...
  • 7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苏州市中医医...

作者

  • 19篇闫西刚
  • 10篇徐建林
  • 8篇兰青
  • 7篇贡志刚
  • 6篇黄强
  • 4篇翟德忠
  • 4篇王云峰
  • 3篇王晓东
  • 3篇张荣俊
  • 1篇王晨秋

传媒

  • 5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江苏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分化的相关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的合适实验条件,并探讨其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出BMSC,而后通过贴壁培养法培养及纯化,观察其生长特性;对纯化后的BMSC使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BMSC传4代后,纯度最高,可达(95.23±3.06)%;其诱导分化7 d后,(75.43±7.63)%的细胞表现为-βTubulinⅢ阳性的神经元样细胞,(33.01±6.73)%的细胞则为GFAP阳性的胶质细胞。结论B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经bFGF和EGF诱导后可大量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闫西刚贡志刚兰青王晓东黄强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分离细胞分化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及处理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4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中术中再出血5例,术后再出血9例。通过肾上腺素及立止血冲洗及引流后,8例止血效果良好;3例继续少量出血,但出血逐步停止;3例止血效果较差,出血明显增多,行开颅手术。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主要与手术时机、血压控制、术中抽吸负压等因素有关,重视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可降低再出血率,提高手术疗效。
闫西刚王云峰王晨秋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重型颅脑对冲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对冲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最佳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对58例重型颅脑对冲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患者分别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及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术后对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30例患者中,术后恢复良好(生活基本自理)19例(占63.3%),重残7例(占23.3%),死亡4例(占13.3%);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的28例患者中,术后恢复良好8例(占28.6%),重残8例(占28.6%),死亡12例(占42.9%),两组病例对比,患者的预后及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5),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组。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对冲伤术中出现的急性脑膨出,并能有效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闫西刚徐建林兰青
关键词:急性脑膨出大骨瓣开颅
锥颅脑室外引流尿激酶注入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锥颅脑室穿刺外引流尿激酶注入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对48例脑室出血患者行锥颅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术后应用尿激酶注入,并辅以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ADLⅠ(恢复正常)15例,占31.3%,ADLⅡ(生活自理)12例,占25%,ADLⅢ~Ⅳ(卧床不起)8例,占16.7%,ADLⅤ(植物生存)7例,占14.6%,死亡6例,占12.5%。结论锥颅脑室穿刺外引流尿激酶注入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闫西刚徐建林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尿激酶注入腰大池引流
近交系大鼠胚胎中脑前体细胞体外培养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尝试体外培养近交系大鼠胚胎中脑前体细胞(ventral meseneephalic precursor,VMP)并进行诱导分化。方法 取材E11近交系大鼠胚胎腹侧中脑细胞在bFGF培养液中原代培养7天,撤去bFGF,加AA-2P诱导分化7~10天,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前体细胞分化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14天及17天,细胞数量分别扩增至培养前的49.76倍和58.43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群体中除了VMP外,还可见大量的神经元(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等。结论 近交系大鼠VMP能够在体外扩增并分化,可得到较多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用于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
王晓东贡志刚兰青黄强闫西刚
关键词:近交系细胞培养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相关基因研究
2013年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所涉及的相关基因,并探讨这些基因在B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时所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MSCs至第4代,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7d,于诱导前和诱导后第7天抽提和纯化RNA,采用Affymetrix U133 plus 2.0基因表达谱芯片及技术对诱导前后的所有基因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诱导前后的所有基因进行比较,总共找到97条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2条,下调基因35条。明确与神经元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有24条,其中上调18条,下调6条。结论 B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相关基因表达谱中,有一些与神经元分化密切相关的基因存在差异表达,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可能为基因工程改造BMSCs奠定基础。
闫西刚贡志刚张荣俊兰青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基因
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前后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一系列研究发现,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经人工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有望用以移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但是其分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了。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前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12/2007-12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脑肿瘤研究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近交系Wistar大鼠,体质量约300g。方法:体外培养和纯化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其进行诱导,分别于诱导前和诱导后第7天抽提RNA后利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检测分析诱导前后差异基因表达谱,并有选择地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及诱导分化。②诱导分化后神经细胞的鉴定。③诱导分化前后基因芯片的检测。④基因芯片结果的分析。⑤实时定量PCR的验证。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形态上呈神经元样细胞改变,免疫荧光证实β-TubulinⅢ染色后阳性率为(69.04±5.63)%。基因芯片共发现差异基因215条,其中上调基因125条,下调基因90条。明确与神经元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有13条,其中上调7条,下调6条。挑选重要的4条基因Bmp4、Robo2、Numb、Enc1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相符。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相关基因表达谱中,有一些明确与神经元分化密切相关的基因存在差异表达,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可能为基因工程改造骨髓基质干细胞奠定基础。
张荣俊贡志刚闫西刚兰青黄强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神经元基因芯片基因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相关研究
第一部分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定向诱导分化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的合适实验条件,并探讨其在体外定向诱导...
闫西刚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基因芯片
文献传递
CT定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索CT定位微创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实施CT定位下的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50%(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再出血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再出血发生率22.50%(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中CT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肯定,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预防再次出血,值得推广。
闫西刚徐建林庄敏杰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NIHSS评分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早期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7例(对照组)和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常规治疗组28例(治疗组),治疗时间4周。观察两组患者脑血流量变化并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脑血流速度均比对照组显著加快;治疗组患者GCS、GOS、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能显著增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血流量,改善患者意识状态,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闫西刚王云峰徐建林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流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