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媛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东北南部及华北区域玉米大斑病发生情况及病菌监测
- 玉米大斑病菌是一种严重的叶枯型病害,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叶鞘和苞叶。该病的病原菌为玉米大斑病菌,分为无性态(Exserohilum turcicum)和有性态(Setosphaeria turcica),有性态属于异宗配合...
- 郭丽媛刘微微孟川徐鹏李浩然李朋朋曹志艳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交配型生理小种
- 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的交配型与寄生适合度分化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了解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交配型和致病性分化情况,明确有性杂交与菌株变异间的关系。【方法】以01-12和01-15为出发菌株,人工诱导玉米大斑病菌的有性后代,获得F1代菌株,再以F1代菌株40和42为亲本,获得有性杂交F2代菌株;对有性后代进行交配型和寄生适合度测定;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不同致病类型菌株的毒素含量。【结果】在室内条件下连续诱导产生玉米大斑病菌的2个有性世代,获得了79个F1代菌株和32个F2代菌株;后代菌株的交配型发生了明显分化,出现了A、a、Aa和中性菌株,其中F1代A、a分离比例明显偏离1﹕1;寄生适合度测定结果表明,F1代和F2代菌株较亲本均发生了寄生适合度分化,其中F1代中较亲本寄生适合度增强的菌株占30.00%,减弱的菌株占50.00%;F2代中较亲本寄生适合度增强的菌株占21.87%,减弱的菌株占31.25%;毛细管电泳结果表明,强致病力菌株的毒性组分含量明显高于弱致病力菌株。【结论】有性杂交是导致菌株交配型及致病性发生分化变异的主要因素之一,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与其毒素含量呈一致关系。
- 郭丽媛贾慧曹志艳谷守芹孙淑琴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交配型寄生适合度
- 玉米大斑病菌聚酮体合成酶基因StPKS功能分析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探讨玉米大斑病菌聚酮体合成酶基因StPKS的功能。【方法】将玉米大斑病菌StPKS基因片段连接到pSilent-1载体中,构建StPKS的RNA干扰载体pSilent-StPKS1-2。利用聚乙二醇(PEG)介导的方法将之转入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的原生质体中,通过潮霉素筛选得到转化子,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转化子中StPKS的表达情况,显微观察转化子与野生型菌丝形态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构建了StPKS RNA干扰载体并进行了成功转化,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和PCR验证最终获得了9个阳性转化子,其中5个转化子菌落颜色变浅。对转化子进行半定量PCR分析发现,5株转化子的StPKS表达量均有所下降;黑色素产量显著降低;菌丝呈不规则状,发生了膨大、变形、分枝等现象。【结论】StPKS在DHN黑色素合成途径中起作用,其表达量下降会减少黑色素的产生。
- 张鑫曹志艳刘士伟郭丽媛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RNA干扰
- 春夏玉米区丝黑穗病害的生物学性状比较
- 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 ana)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由担子菌亚门丝轴团散黑粉菌属病原真菌侵染致病,属于系统性侵染病害,病原菌主要在土中越冬,也可以在粪肥或种子表面存活。其病原菌在玉米苗期侵入...
- 孟川徐鹏郭丽媛李浩然李朋朋曹志艳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生物学性状
- 中国北方玉米产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本研究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对中国北方玉米产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6个省份的玉米大斑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对玉米大斑病菌的生理小种组成进行了监测,同时对110份玉米大斑病菌菌株进行了交配型...
- 郭丽媛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
- 玉米大斑病防控前移技术
- 董金皋曹志艳张中东贾慧翟广谦刘宁王绍新刘宝印董本春赵如浪李永国郭正宇张利辉宫帅李晓光李朋朋藏金萍金鑫张海荣冯健英谷守芹郝志敏郭丽婕郭丽媛刘曲玮刘颖超邢继红张金林闫淑娟王凤茹
- 围绕中国主要农作物玉米的重大病害玉米大斑病的防治问题开展研究,综合运用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农药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连续多年的调查研究和试验示范,明确了中国北方春玉米产区大斑...
- 关键词: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