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明
- 作品数:5 被引量:1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自然地理四维野外实习基地体系构建探讨——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完成实践教学的各项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出了江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四维模式。
- 郑艳明廖富强白玲
- 关键词: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 鄱阳湖湿地两种优势植物叶片C、N、P动态特征被引量:41
- 2013年
- 2011年2—6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月测定了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叶片C、N、P含量及其地上生物量,以阐明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动态特征与控制因子,探讨湿地养分利用与限制状况。结果表明:(1)两种优势植物叶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65.3—386.6 mg/g和352.6—393.2 mg/g,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75.5±17.4)mg/g和(371.7±12.5)mg/g;叶N含量分别为6.96—17.59 mg/g和5.50—20.68 mg/g,平均值分别为(11.35±1.40)mg/g和(11.54±0.84)mg/g;叶P含量变化范围为0.65—2.14 mg/g和0.57—2.25mg/g,平均含量为(1.56±0.69)mg/g和(1.55±0.68)mg/g。两种植物C∶N、C∶P、N∶P平均值分别为44.00、1068.46、21.30和47.90、1059.92、21.19,C、N、P及其化学计量比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2)气温与地上生物量是N、P及其化学计量比季节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气温和生物量对两种优势植物叶片氮、磷含量的影响要高于对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3)植物C∶N、C∶P与地上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N、P养分利用效率随植物的快速生长而提高;根据两种优势植物及土壤N、P含量与化学计量比来判断,研究区植物更多地受氮限制。
- 郑艳明尧波吴琴胡斌华胡启武
-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化学计量比
- 沙化程度和林龄对湿地松叶片及林下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影响被引量:53
- 2014年
- 为阐明沙化程度和林龄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叶片及林下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探讨C、N、P化学计量比对沙山植被恢复的指示意义,在鄱阳湖多宝沙山沿沙化梯度测定了不同林龄湿地松叶片及林下土壤C、N、P含量。结果表明:1)在叶片C、N、P及其化学计量比中叶N与C∶N对沙化程度和林龄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对于轻度与中度沙化区的5年生与10年生湿地松林,林龄、林龄与沙化程度的交互作用均对叶N及C∶N产生显著影响;对于中度与重度沙化区的2年生和10年生湿地松林,林龄和沙化程度均显著影响叶N与C∶N。2)叶片与土壤二者C、N、P及化学计量比对沙化程度与林龄变化的响应不完全一致。林龄、林龄与沙化程度的交互作用对轻度与中度沙化区5年生和10年生湿地松林土壤全N有显著影响;对于中度与重度沙化区2年生和10年生湿地松林,仅沙化程度对土壤全磷以及林龄对土壤有机碳影响显著。3)10年生湿地松叶片N∶P平均值为20.63,10年生以下湿地松叶片N∶P平均值为15.61,随着林龄的增加,湿地松生长由N、P共同限制逐渐转向更受P的限制。
- 胡启武聂兰琴郑艳明吴琴尧波郑林
-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松化学计量学
- 江西省县域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9
- 2014年
- 通过构建江西省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采用碳转化系数法对江西省县域农业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2000-2010年江西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江西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230.85万t增长到2010年的290.51万t,不同年份农业碳排放均主要源于化肥施用与农业机械使用;(2)全省农业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年份高碳排放区均集中于鄱阳湖周边地区;碳排放强度多为Ⅱ级水平,空间分布上与碳排放量相比更为均衡;(3)江西省县域间农业碳排放的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整体上均呈明显扩大的趋势;(4)生产效率、结构、劳动力等因素对农业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经济发展则促进碳排放量增加,农业碳排放还受社会、政策等影响。
- 尧波郑艳明胡丹聂兰琴付姗胡启武
-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县域
- 鄱阳湖沙山植物叶片与土壤C:N、C:P沿沙化梯度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15年
- 在鄱阳湖多宝沙山沿沙化梯度测定了17种常见植物叶片及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含量,以阐明沙山常见植物种与土壤C∶N、C∶P分布特征及对沙化的响应,为沙山植被恢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植物叶片C∶N、C∶P分布范围为18.5~127.3、169.8~507.1,平均值分别为43.1、341.8;土壤0~10、10~30、30~50cm层C∶N变化范围分别为9.8~46.3、2.4~46.5和3.7~45.0;相应土层C∶P范围分别为19.8~75.9、3.0~90.5和4.7~76.5。(2)植物C∶N、C∶P对沙化的响应模式一致,均表现出在重度沙化区数值最小;土壤C∶N随沙化程度增加表现出降低趋势,而C∶P则表现出增加趋势,二者对沙化的响应不一致。(3)植物C∶N、C∶P变化主要取决于叶片的N、P含量;土壤C∶N的变化受控于土壤N含量;C∶P变化则决定于土壤有机C含量。
- 付姗吴琴郑艳明胡启武
-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碳氮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