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琼洁
- 作品数:48 被引量:32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何以可为?
- 2024年
- 提升中国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本研究从产业链“谁来控”“控什么”的角度出发,运用复杂适应性系统分析方法,试图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构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原因的分析框架,探究阻碍中国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的原因。针对制造业产业链在创新发展供需、产业链融合共生、高效开放合作等环节面临的现实困境,本文提出通过创新强链、聚合融链、开放延链等方式提升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实践进路。
- 郑琼洁
- 加快推动江苏省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1年
- 近年来江苏省物联网产业规模保持25%以上的增长率,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19年,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近7000亿元,形成了以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结构。其中,应用层的占比不断增加,涌现出一批有技术、有市场、上规模的物联网企业,全省物联网企业已超3000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0余家.
- 郑琼洁刘勇
- 关键词:物联网产业传输层
- 全球科技创新的范式变革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建设的路径探索被引量:8
- 2019年
- 大科学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全球科技创新范式的变革,使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创新主体及其功能、组织方式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的分配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大科学为主导的新时期,多链条融合式创新,多所主体的协调创新以及分布式的成果分配格局是其主要的特征。长三角科技创新圈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通过构建"一圈一核三极多点"的创新发展新格局,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新时期长三角科技创新圈的建设要紧紧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趋势,在多链条协同创新、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建设以及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加强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与探索,走出一条既有助于发挥自身优势,又符合全球科技创新需要的新道路。
- 黄南郑琼洁
- 关键词:范式变革
- 我国创新型、服务型城市的评价体系及建设路径被引量:2
- 2012年
- 创新型、服务型城市的建设,既是国际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过程,也是全球城市体系在绿色、低碳发展轨道上的总体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推进,加快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城市,是贯彻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我国城市转型的客观要求。创新型、服务型城市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包括定量的和定性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人才培养指数、科学技术指数、基础设施指数、文化制度指数、经济结构指数、政府管理指数、辐射功能指数等七个方面。同时,选取国内主要的54个城市进行比较,以此对国内主要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城市的总体条件和主要特征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内城市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城市,必须树立国际标杆,将经济发展与城市转型战略有机结合,实施以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着力发展创新型、服务型经济,以开放的自主创新来构建国际水准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提升中国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 李程骅郑琼洁
- 关键词:创新型服务型城市
- 人口结构变化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互动关系: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被引量:2
- 2014年
- 系统梳理人口结构变化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的理论观点,辩证分析两者互动关系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城市竞争力对人口结构的影响经历了从城市经济活动的物质决定论到非经济因素的引入;另一方面,人口发展对于城市经济活动的能动作用越发凸显,可以分为正向和负向影响,而人力资本一直被视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人口结构中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红利、人口文化结构、人口产业结构和人口迁移等五个方面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关系紧密,现阶段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
- 郑琼洁
- 关键词:人口结构城市竞争力年龄结构人口红利人口迁移
- 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22年
- 在阐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影响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机制的基础上,以2011-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验证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基于行业视角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行业、中技术行业、低技术行业等不同行业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整体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分行业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高技术行业效应更为明显,对中技术行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围绕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应从不同技术层次出发,对高、中、低技术企业采取分类分梯次渐进式策略。
- 郑琼洁王高凤
- 关键词:人工智能上市公司
- 构建数字经济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模式
- 2024年
- 在2023年11月30日召开的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水平有待提升”,同时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
- 郑琼洁姜卫民
-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供应链分工协作产业链协同
- 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的动态关系探讨--基于江苏省域的样本检验被引量:16
- 2012年
- 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以工业化为主导,服务业的作用尚未显现出来。江苏作为中国经济的先发地区、长三角城市群的主要区域,以往的城市化也主要是工业化推动的。本文以江苏省1990-2010年数据作为区域样本,利用ARDL模型探讨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的动态关系,表明了江苏的服务业在长期和短期都对城市化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城市化在长期和短期尚未明显作用于服务业。江苏在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的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加快构建服务经济体系,让城市的转型升级与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形成互动,从而走出一条集约发展、精明增长的实践创新路径。
- 李程骅郑琼洁
- 关键词:城市化服务业
-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新质态及其发展战略
- 2024年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要认清新质生产力的新质态,只有认清了新质生产力的新质态,才能建立起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本文从人工智能视角系统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三种新质态:开源创新、迭代演化及超大规模,分析了它们对生产关系优化的潜在影响。开源创新促进知识共享,显著提高了技术研发效率;迭代演化展现了AI技术在自我优化方面的显著能力,实现了模型性能的跨越式提升,推动技术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超大规模则使AI在处理复杂数据时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与精准性。基于此,本文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五大战略,即建立健全开源创新新生态、聚焦基础大模型、强化技术主导、鼓励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以及推动政府调控模式的转型。
- 范从来郑琼洁
- 关键词:人工智能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基本逻辑及路径选择被引量:47
- 2023年
-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数字经济已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势、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增长的自然选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存在创新逻辑、发展逻辑和应用逻辑三重基本逻辑,具体来说,即技术生态圈的打造、主体生产率的提升以及场景适应力的拓展。实践中,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亟需构建三大体系,即通过由数字技术、数字人才、数字政策的有力支持组成的“供给支撑体系”,由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场景的有序开发构成的“需求拉动体系”,以及由数字金融、数字立法、数字安全的有效推进构成的“运行保障体系”。
- 郑琼洁曹劲松
- 关键词: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基本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