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志明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战后美菲同盟的形成与演变研究(1946-1975)
- 二战后不久,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很快由战时盟友转变为敌手,旋即冷战爆发。为遏制苏中为首的共产主义集团的发展壮大,美国着手组建全球性的反共联盟,美菲同盟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重要...
- 邹志明
- 关键词:社会制度
- 日菲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战争赔偿交涉探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在战后日菲关系正常化过程中,战争赔偿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以旧金山和会为界,日菲赔偿问题分为两个阶段。和会前,美国掌握着日本赔偿政策的主导权。对于美国起初的拆迁赔偿政策,菲律宾表示支持。但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关于日本赔偿政策转向减少甚至放弃赔偿,这遭到菲律宾的反对。出于战略考虑,美国转而提出"劳务赔偿"。和会后,日菲赔偿转入双边轨道。由于菲律宾国内的党派纷争,赔偿问题的解决成为对日和约批准的先决条件。经过漫长交涉,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定,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扫清了障碍。
- 邹志明
- 关键词:正常化
- 战后美菲关系中的战争损失赔偿问题探析被引量:2
- 2013年
- 战争损失赔偿作为战后美菲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菲律宾的重视并力求解决。对此,美国给予了回应并作出了赔偿,但不彻底,留下7300万美元未能支付。由于美国国内的党派纷争、政府关注重心的变化以及对菲律宾在接收赔偿后的经济状况和政府腐败的不满,使得对这一余额的赔偿历经十余年之久,直至肯尼迪时期才得以解决。它对美菲关系尤其是菲律宾的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菲律宾对美菲关系的重新评估并形成客观认知的进程;加剧了菲律宾民族主义情感中的反美倾向;促进了菲律宾外交的"亚洲转向"。
- 邹志明
- 论战后菲日关系中的战争赔偿问题
- 2012年
- 在战后菲日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战争赔偿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旧金山和会前,美国掌握着对日赔偿政策的主导权。对于美国起初的拆迁赔偿政策,菲律宾表示支持。但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对日赔偿政策转向减少甚至放弃赔偿,这遭到菲律宾等国的反对。出于战略考虑,美国转而提出"劳务赔偿"。和会后,菲日赔偿转入双边轨道。由于菲律宾国内的党派纷争,赔偿问题的解决成为对日和约批准的先决条件。经过不断交涉,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定,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扫清了障碍。
- 邹志明黄正柏
- 关键词:战争赔偿
- 弛张有度,和斗相兼——英美两国在“科伦坡计划”上的分歧与协调
- 科伦坡计划作为亚洲第一个国际性、政府间相互援助的计划,于1950年由英国为首的英联邦国家发起。在科伦坡计划的出台和前期发展过程中英国大部分时间唱着主角,但随着国势日衰以及重要的西方盟国——美国的加入,其主导地位逐渐受到挑...
- 邹志明
- 关键词:主导权政治制度价值观英美关系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