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新深
-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FSHβ基因多态性对苏淮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8年
- 自行设计FSHβ上下游引物和插入序列引物,检测FSHβ插入突变在80头苏淮母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苏淮猪群体中没有AA型分布,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806;经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AB型母猪的总产仔数为(12.13±2.01)头,高于BB型母猪的(11.00±2.11)头,差异显著(P<0.05);AB型母猪的产活仔数为(10.94±2.39)头,显著高于BB型母猪的(9.78±2.37)头(P<0.05);对产死胎数、断奶头数以及仔猪早期生长性状影响不显著。提示可将FSHβ基因作为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提高苏淮猪的产仔性能。
- 曲亮李开桢汪秀星于传军邱新深周波王钧顺黄瑞华
- 关键词:FSHΒ苏淮猪繁殖性能
- 苏太猪部分功能基因多态与其胴体、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 苏太猪是我国培育的优良猪种,为了保持和提高苏太猪的生产性能,本文用PCR-RFLP法对影响胴体、肉质性状的8个主要功能基因共15个位点进行了检测,以期为苏太猪今后的育种提供理论根据。实验结果如下:1、苏太猪IGF2、MC...
- 邱新深
- 关键词:候选基因
- 文献传递
- 猪IGF2基因内含子3变异的遗传效应分析被引量:16
- 2008年
- 采用错配PCR-RFLP技术鉴别了长白猪和大白猪纯种以及长白×大白猪杂交后代去势公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内含子3的3072位点变异,分析了遗传来自父本不同等位基因个体间的相关性状差异及不同等位基因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后代个体中,与遗传父本G等位基因的G型个体相比,遗传父本A等位基因的A型个体胸围和体躯指数分别增加了3.06%(P<0.05)和3.01%(P<0.05)。A型个体臀部膘厚、胸腰部膘厚和6~7肋膘厚比G型个体分别薄15.31%(P<0.01)、23.74%(P<0.01)和20.27%(P<0.05);但A型个体肩部膘厚比G型个体厚7.97%(P<0.05)。A型个体比G型个体皮薄9.38%(P<0.01),眼肌面积大22.58%(P<0.01),活体瘦肉率高2.18%(P<0.01),嫩度低17.32%(P<0.05)。A型个体的肌纤维横截面积和肌纤维直径比G型个体分别大32.70%(P<0.01)和15.38%(P<0.01),而A型个体肌纤维密度比G型个体小20.03%(P<0.01)。结果提示,猪IGF2基因内含子3的3072位点来自父源A等位基因有助于后代猪群的体骼发育粗壮,并通过增加单个肌纤维面、眼肌面积和减少皮厚、背膘来影响猪整体肌肉含量和脂肪沉积的。
- 虞德兵何宗亮张伟峰贾晓旭邱新深王林云黄瑞华刘红林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 H-FABP和HSL基因多态性对苏淮猪胴体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8年
- 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H-FABP、HSL基因在83头苏淮猪中的多态性分布。结果表明:H-FABP基因的3个变异位点和HSL基因都存在多态性。H-FABP HinfⅠ位点HH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1 mm,极显著低于hh基因型个体(20.16 mm)(P<0.01),Hh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6 mm,显著低于hh基因型个体(P<0.05)。HH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9.69%,极显著高于hh型个体(54.84%)(P<0.01),Hh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8.69%,显著高于hh型个体(P<0.05)。HH-Dd-Aa单倍型背膘最薄(19.73 mm)、瘦肉率最高(60.92%),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HSL基因GG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79 mm,极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20.23 mm)(P<0.01),AG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8 mm,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P<0.05)。GG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9.89%,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54.04%)(P<0.01),AG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8.52%,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提示:H-FABP、HSL基因可以作为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猪的辅助选育。
- 曲亮黄瑞华李开桢邱新深于传军黄春玲王蒙周波王钧顺
- 关键词:H-FABP基因单倍型苏淮猪胴体性状
- 苏太猪CAST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采用PCR-RFLP方法对72头苏太猪的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基因遗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对CAST基因第6内含子上MspⅠ、HinfⅠ、RsaⅠ三种酶切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AST基因第6内含子上,MspⅠ酶切位点的3种基因型间在肌肉的嫩度、pH值、系水力水平指标上均差异显著(P<0.05);HinfⅠ酶切位点的3种基因型间在肌内脂含量指标上差异显著(P<0.05),在肌肉嫩度上差异极显著(P<0.01)。RsaⅠ酶切位点上也发现了3种基因型,但各基因型的不同性状间差异不显著(P>0.05)。
- 刘香虞德兵邱新深方威张淑敏孙文星陈杰
- 关键词:苏太猪多态性肉质性状
-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优化及其在苏淮猪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可以了解不同组织细胞或同类组织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基因表达状况,为研究生命活动过程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近年来此方法的改进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对其方法提出了优化方案,并初步就初步报道了其在苏淮猪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 李开桢曲亮黄瑞华石放雄邱新深周波刘红林王林云
- 关键词:假阳性苏淮猪
- mRNA差异显示技术(DD)及其对动物育种的作用
- 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强有力的工具,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为了降低假阳性率,总结了在引物长度及特异性设计、PCR反应体系及条件优化、显示方法、假...
- 曲亮邱新深黄瑞华
- 关键词:MRNA差异显示技术畜禽育种动物育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