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婷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农业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几多情思在琴心——以《中国古琴艺术》等书为例解读古来今传的琴音雅趣
- 2015年
- 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的独特性在于,其不仅是我国的一件古老乐器,还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人文蕴含。对古琴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不仅在于对演奏技艺有所重视,还在于要加强对琴中人文意蕴的认知和了解,这样才能在演奏中使"技"和"道"合二为一,更好地继承并弘扬这一优秀的民族艺术中所富含的文化精粹。《中国古琴艺术》等书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琴深厚文化底蕴的方法和门径。
- 邓婷吴琬君
- 关键词:古琴
- 从《文心雕龙》看刘勰的音乐思想被引量:1
- 2013年
- 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艺批评专著,《文心雕龙》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先进文论观,还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作者的音乐思想。鉴于《文心雕龙》中仍存在文论与乐论夹杂的情况,在诗论和乐论的互动关系中把握乐论的独立性是我们理解作品音乐思想的契机和前提。事实上,《文心雕龙》的音乐思想主要反映了刘勰主张"乐和"的音乐观。具体包括器与声在配合上的和谐统一,以及声(器)与辞的和谐统一。它一方面承袭了儒家礼乐观的传统内容,另一方面又不囿于儒家传统,体现了作者在音乐实践和鉴赏层面的独到见解以及对音乐情、理兼顾的能力。刘勰的这种"乐和"音乐思想不仅为我们梳理南朝复杂的音乐环境提供了门径,而且为现实音乐实践中的声、器、辞,情与理的平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具一定启发意义。
- 邓婷
- 关键词:《文心雕龙》音乐思想
-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清代音乐思想被引量:3
- 2013年
- 作为乾隆朝的一大盛事,《四库全书》的编纂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出某一时代的文化学术状况,甚至可以通过某一门类的发展大致看出它的思想发展衍变。比如通过《四库全书总目》中的乐书收录状况来分析清中期的乐书研究,包括其中乐书的分类及其分类背后所反映的当时比较官方的音乐思想。具体体现为在礼乐思想中更重乐中礼的成分而忽视音乐本身的发展的现象。而这是与当时重乐律考据的实用之风以及重雅崇古的音乐思想密切相关的。
- 邓婷
-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音乐思想礼乐观
- 白居易古琴诗研究
- 2012年
- 白居易是文学与音乐兼善的唐代士大夫,他的古琴诗不仅展现了当时音乐的发展状况,还反映了中唐时期作者先进的文艺思想和复杂的情感流变。由于古琴音乐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属性,白居易的古琴诗折射了他的文学思想与音乐思想,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念,体现了他从携琴以入世的功利主义思想到抱琴以退隐的超功利主义思想的转变,而这一点也是中唐时期文人思想转变的总体特征。
- 肖占鹏邓婷
- 关键词:白居易中唐时期
- 从《全唐诗》看蜀地与唐代古琴发展之渊源被引量:1
- 2015年
- 唐代是诗歌乐舞高度发展的时期。此时的古琴虽然较之胡璇燕舞的蓬勃发展表现为备受冷落的情势,但相对于其自身发展轨迹来看,唐代古琴发展仍是我国古琴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阶段。《全唐诗》有补史料不足的作用,存于其中的千余首古琴诗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唐代古琴的发展状况,还传达出蜀地与唐代古琴发展的密切渊源。唐代的蜀琴不仅具有极度精湛的斫琴工艺,还取得了演奏技巧上的精进和成熟,并在风格上自成一脉,形成了以"蜀声"为特点的审美体验。而蜀琴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并促进了唐代古琴的发展,一方面有赖于蜀地历史悠久的醇厚琴风;另一方面则是受到皇权政令的干预使然,具体表现为唐代统治阶层的喜好对爱琴风尚的引导以及文人入蜀现象对蜀琴文化的传播。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以蜀琴为代表的唐代古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对后世产生垂范作用。
- 邓婷肖占鹏
- 关键词:皇权
- 基于版本与文义训释的《三国志·华佗传》异文校勘探究
- 2020年
- 通行本的《华佗传》选自中华书局1959年校点本《三国志·华佗传》,而中华书局校点本距今已有60年,近年来随着新发掘的各种《三国志》版本,中华书局《三国志·华佗传》的文字疑云逐渐浮现。将巴蜀书社《三国志版本荟萃》中涉及《华佗传》的15个版本,与通行本进行一一比勘,发现它们之间有9处异文,我们广泛寻求证据,就9处异文逐一进行分析考辨,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与讨论。
- 陈红梅郭宁申红玲耿晓娟邓婷刘镁硒
- 唐代琴意象中的古琴审美——以《全唐诗》中的古琴诗为例被引量:3
- 2011年
- 以《全唐诗》中所存关于古琴描写的诗歌以及琴曲歌辞来看,唐人的古琴审美主要包括:择幽静处而鼓琴,以简静指法聆听"琴心",不仅关注琴艺,还注重欣赏琴德以及味外疏淡意趣的特点——"无弦琴"意象是最好的诠释。另外,由于唐代昂扬壮大的时代风气,在士人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影响下,此时的古琴音乐又呈现出一种慷慨悲音的美感特质。
- 邓婷
- 关键词:唐代《全唐诗》审美
- 初、盛唐音乐思想与文学
- 鉴于音乐与文学古已有之的密切联系,唐代的音乐和文学并非作为两个孤立发展的个体存在,而是互有影响。初、盛唐阶段既是唐代历史的上升期,又时处中古时代,因此从时间的链条来看,此时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承前启后性,统...
- 邓婷
- 关键词:礼乐音乐思想文学
- 文献传递
-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中的养生思想
- 2018年
- 魏晋南北朝时的很多诗歌表现出人们对长生、永年的强烈渴望,诗人或寄延年之望于求仙,或寄情山水、节欲避害,亦或以音乐解忧、舒缓身心,甚至以身试药、服食炼丹。诗歌是人们心灵情感的外化展现,这些有关养生的记述不但展现出人们在千余年前对养生保健所进行的积极探索,而且折射出时人在开展这些探索时的复杂心理。以魏晋南北朝诗歌为切入点,从养生方法、养生观念以及心理动因等角度对诗中的养生活动进行分析,利于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的养生思想,也利于对当时的养生环境作出恰当评估。
- 邓婷
-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养生诗
- 从《全唐诗》看蜀地与唐代古琴发展之渊源
- 2015年
- 唐代是诗歌乐舞高度发展的时期。此时的古琴虽然较之胡璇燕舞的蓬勃发展表现为备受冷落的情势,但相对于其自身发展轨迹来看,唐代古琴发展仍是我国古琴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阶段。《全唐诗》有补史料不足的作用,存于其中的千余首古琴诗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唐代古琴的发展状况,还传达出蜀地与唐代古琴发展的密切渊源。唐代的蜀琴不仅具有极度精湛的斫琴工艺,还取得了演奏技巧上的精进和成熟,并在风格上自成一脉,形成了以"蜀声"为特点的审美体验。而蜀琴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并促进了唐代古琴的发展,一方面有赖于蜀地历史悠久的醇厚琴风;另一方面则是受到皇权政令的干预使然,具体表现为唐代统治阶层的喜好对爱琴风尚的引导以及文人入蜀现象对蜀琴文化的传播。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以蜀琴为代表的唐代古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对后世产生垂范作用。
- 邓婷肖占鹏
- 关键词: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