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钧如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十二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压伤
  • 1篇愈合
  • 1篇挤压伤
  • 1篇挤压综合征
  • 1篇骨折
  • 1篇骨质
  • 1篇骨质疏松
  • 1篇骨质疏松骨折
  • 1篇CT
  • 1篇MICRO
  • 1篇MICRO-...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赵钧如
  • 2篇彭江
  • 1篇汪爱媛
  • 1篇眭翔
  • 1篇王岩
  • 1篇许文静
  • 1篇杨静
  • 1篇王威
  • 1篇覃秀桃
  • 1篇薛静
  • 1篇卢世璧
  • 1篇王耀琴

传媒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压迫面积、时间和重量与大鼠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研究压迫面积、压迫时间和压迫重量与局部损伤及全身病理生理反应的相关性,初步摸索可重复的挤压综合征大鼠模型. 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8个小组(每组4只大鼠).将压迫面积(单、双侧后肢)、压迫重量(2,3,4 kg)和压迫时间(4,6,8 h)进行排列组合后形成18种压迫条件.所有大鼠在压迫开始前和解压后3 h测量受压后肢周径,同时取血检测K^+、CK、Cr和BUN,并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肌红蛋白尿的发生率;解压后24 h取其受压局部肌肉及肾脏进行病理切片检查. 结果 所有大鼠解压3 h后受压肢体均明显肿胀(P<0.05).各组中K^+、CK、Cr和BUN均随压迫面积、时间及重量的增加和延长而明显上升(P<0.05).局部受压肌肉呈明显水肿和坏死表现;肾脏出现肾小球、肾小管充血,压迫重量≥3 kg、压迫时间≥6 h组可见肾小管坏死及管型. 结论压迫时间、重量及面积的增加和延长可增加挤压伤局部损伤和全身反应的严重程度.受压面积为双侧后肢、压迫重量≥3 kg、压迫时间≥6 h可较为稳定地造成大鼠典型的挤压综合征表现,可初步作为建立挤压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实验条件.
王威王岩杨静彭江赵钧如
关键词:挤压综合征动物挤压伤
Micro-CT动态观察骨质疏松骨折的愈合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通过Micro-CT探讨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的体积、骨矿物密度、骨小梁结构等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将清洁级4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300 g±20 g,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3个月后形成骨质疏松模型。进行股骨干中段骨折造模,髓内钉固定。骨折固定术后,分别于术后4周,6周,8周,12周进行骨折端显微CT观察,并进行骨结构和骨矿物密度(BMD)的定量分析。术后12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骨质疏松大鼠骨折后8周骨折区骨痂总体积(Total Volume,TV)、骨痂中高矿化组织出现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骨组织占骨痂总体积的比率(Bone Volume Fraction,BVF)随时间点有明显上升趋势,且12周后显著大于4周。骨痂中总体矿物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12周明显高于4周。矿化组织自身的密度(TissueMineral Density,TMD),12周高于4周,8周于6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间隙(Tb.SP),12周与4周、6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Tb.SP在12周出现下降,12周时改建塑型基本完成。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12周,骨折断端板层骨改建形成骨小梁,恢复骨结构的完整性。结论对于骨质疏松骨折大鼠早期,Micro-CT分析显示骨痂数量因损伤而增加,但软骨性骨痂至骨痂演变过程较慢。骨折后期,矿化诱导新骨生成,且骨折大鼠在12周基本完成矿化,从而促进骨折修复。
王耀琴彭江眭翔赵钧如薛静许文静汪爱媛卢世璧覃秀桃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