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树龙
- 作品数:56 被引量:612H指数:16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河北省保护耕作的区域战略与技术需求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综合分析了河北省与土壤耕作有关的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指出河北省推广保护耕作应以解决区域性的土壤沙化、水土流失、资源利用率低等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为主要出发点, 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综合提高为目标。
- 贾树龙孟春香杨云马
- 关键词:保护耕作水土流失
- 耕作及残茬管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被引量:73
- 2004年
- 在河北低平原的壤质潮土上进行了保护耕作长期定位裂区试验 ,研究了深浅轮耕、浅耕、少耕、免耕以及残茬管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连续少耕和免耕处理的前 3年对作物产量没有影响 ,之后小麦产量显著降低 (最大降幅达到 31 83% ) ;连续免耕对玉米产量并没有明显影响 ;深耕并不增加作物产量 ;秸秆覆盖有时影响小麦生长 ;免耕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 ,但速效氮含量降低。
- 贾树龙孟春香任图生杨云马
- 关键词:作物产量残茬土壤性状耕作少耕降幅
- 盐化潮土施肥的养分效益
- 贾树龙赵哲权王泽文
- 关键词:耕作草甸土盐化施肥土壤有效养分养分秸杆还田
- 免耕玉米专用肥及简化施肥技术研究
- 贾树龙孟春香杨云马李廷瑞邸志新孙彦铭
- 该项目针对冀中南免耕夏玉米生产上施肥技术存在的新问题,以土壤养分供应需求特点为依据,开展免耕玉米专用肥及简化施肥技术研究。通过多年的研究,将配方施肥、缓释处理、肥料加工、机械播种、肥料深施等技术融为一体,研发出了专用复混...
- 关键词:
- 关键词:专用复混肥
- 冬小麦对水肥的反应差异与节水冬施肥技术被引量:18
- 1996年
- 通过研究小麦需水需肥规律,发现小麦的需水、需氮高峰期不吻合,且小麦需氮高峰在前,需水高峰在后。为充分发挥肥水的最佳效益,研究提出了小麦节水冬施肥技术,即结合冬灌施入部分(或全部)氮肥,适当推迟春灌时间,并结合浇水补施其余部分氮肥。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冬季追施氮肥,其肥效及籽粒氮素利用率与返青肥效果相当,明显高于春季追肥推迟到孕穗期的处理,但氮素损失率明显低于孕穗肥。与基施氮肥相比,小麦冬施氮肥能明显地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
- 唐玉霞孟春香贾树龙刘春田
- 关键词:冬小麦施肥
- 土壤中铵固定作用的调控机理、途径及效果
- 贾树龙唐玉霞孟春香等
- 该项目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河北省主要土壤中固定态铵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调控机理、调控途径及调控效果,对调节土壤中氮素的保存与供应平衡,提高氮肥利用率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该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 关键词:
-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土壤肥力
-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氮素营养效率的影响被引量:7
- 2002年
- 试验研究盆栽控制水分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其N素营养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水分胁迫影响其N素的吸收、运转及产量,其影响程度依次为拔节~抽穗期>抽穗~灌浆初期>灌浆初期~成熟期>返青~拔节期,拔节~抽穗期水分胁迫极显著地降低冬小麦的N素营养效率。
- 唐玉霞孟春香贾树龙智建飞胡春芳
- 关键词:水分胁迫冬小麦氮素营养效率
- 不同碳源物质对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4年
- 采用培养试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值的碳源物质对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影响及其在土壤氮素调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①单独施用碳氮比较高的麦秸、玉米秸和豆秸时 ,土壤微生物的固氮能力明显降低 ,高碳氮比的麦秸并没有表现出对土壤无机氮强烈固定的优势 ,而碳氮比较低的鸡粪对土壤无机氮没有固定作用 ;②当碳氮比较高的麦秸、玉米秸及豆秸与化肥配合施用时 ,土壤微生物的固氮能力明显增强 ,与单施化肥相比 ,麦秸、玉米秸和豆秸配施化肥 ,对肥料氮的最大固定率分别提高 2 5 31 %、 1 2 46%和 1 0 64%;③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无机氮的生物固定有重要的“保肥”和“稳肥”机能。
- 唐玉霞孟春香贾树龙刘巧玲王惠敏
- 关键词: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
- 利用5年定位试验研究华北小麦适宜施氮量
- 华北平原麦玉连作模式下冬小麦最佳施氮量.在河北辛集马庄试验站,从2007年至2012年连续5年采用大田定位试验方法进行研究.试验设不施肥(CK)、磷钾肥处理(P+K)以及在施用磷钾肥基础上施用N 150 kg/hm2 (...
- 杨云马贾树龙孙彦铭贾良良
- 关键词:小麦适宜施氮量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
- 一种夏玉米氮磷钾肥料精准深度分层施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夏玉米氮磷钾肥料精准深度分层施用方法,首先根据地力水平确定氮磷钾的施肥量,然后在种籽层之下依次设置三个施肥层,所述氮肥自上至下在三个施肥层内的用量重量比为(10‑40):(60‑90):0;所述钾肥自上至...
- 杨云马贾良良贾树龙孙彦铭孟春香韩宝文迟吉娜杨军芳黄少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