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慧霞
-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930505”沙尘暴的若干启示被引量:22
- 1994年
- “930505”沙尘暴及其灾害现已引起中央和有关方面广泛重视。事后,我们做了大量的文献调研,从中得到若干启示。
- 瞿章许宝玉贺慧霞
- 关键词:生态环境风沙流
- 北半球臭氧总量与平流层环流关系的分析被引量:16
- 1991年
- 本文利用北半球30年臭氧资料分析了臭氧总量变化与平流层大气环流的关系,发现:(1)臭氧总量和平流层大气环流一样季节变化很明显。冬半年与平流层极涡对应的是极地臭氧高值区;夏半年与极地高压区对应的是极地臭氧低值区。(2)北半球臭氧总量分布形势由冬到夏转换的时间和平流层中低层大气环流(由极涡转换为极地高压)的转换时间都出现在5—6月;由夏到冬前者出现在10—11月比后者(出现在9—10月)迟1月。(3)全年内北半球各纬带的臭氧总量都随平流层超长波振幅的增减而增减,两者均为正相关。(4)平流层突发性增温前期(前两个月)北半球臭氧总量分布与该月多年平均分布有显著差异。(5)从增温前2个月到增温当月,增温地区的臭氧总量中心强度每月都以20%以上的增长率增加;从增温前期到增温后期(后两个月),增温地区的臭氧总量始终保持10%以上的负距平,即突发性增温出现在臭氧总量长期持续负距平的地区。
- 郑光吴统文贺慧霞瞿章
- 关键词:臭氧平流层环流北半球
- 北半球50 hPa平均环流的若干特征及其与500 hPa的某些关联被引量:11
- 1990年
- 本文根据北半球50hPa20年平均环流的槽脊特征,分析发现:在全年各月,尤其是冬半年中高纬圈,以2波为主要特征;夏季50hPa平均环流在30°N圈的90—120°E上存在着可能是青藏高原影响的强高压脊。 对50hPa超长波的波数、波长以及500hPa占50hPa波长之比率分析发现:由于地转偏向力向北(南)的增加(减小)和平均波长向北(南)的减小(增大)的相反作用的共同结果,50hPa上的波数在极地和赤道少,而在中纬度最多,这与500 hPa相类似; 对流层(500hPa)与平流层(50hPa)的平均波长比率冬季明显大于夏季,尤其是中高纬度。这表明中高纬度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冬季比夏季有着更多的相互作用。这与Charney和Drazin的理论分析相一致。
- 瞿章张海俊贺慧霞
- 关键词:环流平流层波长
- 1958年1月—1986年12月大气臭氧总量振荡的分析被引量:1
- 1991年
- 本文利用1958年1月—1986年12月北半球116个臭氧观测站的月平均臭氧总量资料、通过谐波分析揭示了臭氧总量的年、半年、准2年、准4年、准11年周期性振荡在北半球各纬带上的平均特征。臭氧的这些周期变化与大气环流、温度以及太阳活动密切相关。
- 吴统文郑光瞿章贺慧霞
- 关键词:臭氧振荡环流
- 低层平流层高低压中心的分布特征
- 1993年
- 本文应用德国自由柏林大学气象研究所的北半球平流层资料,分析了多年各月平均图上的高低压中心,然后统计在各纬带和在各区块上的频数,得到两个主要结果:(1)北半球低层平流层高压中心在夏季经常出现于极圈,而低压中心在冬季也经常出现于极圈,连同大规模东西风风系的转换,两者形成强烈的反相季变;(2)高压中心在冬季还经常出现于太平洋等地区。这说明地表海陆分布的热力不均匀,在紧贴着对流层低层的平流层里也有所反映。
- 贺慧霞瞿章
- 关键词:低层平流层频数